徐長安
【摘? 要】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指出:“一定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使黨的工作充滿活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對改革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時首先指出的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而在新時代黨建的總要求中,關鍵一條就是全面增強執政本領。
【關鍵詞】領導方式;執政方式;治理國家
引言
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與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主要依靠與核心力量。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深化黨的領導能力與執政能力是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要求。
1.堅持馬列主義,注重理論學習
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改革看似形而下的內容,卻必須以形而上的改革為先導。因為,意識對實踐有著能動的發作用,正確的意識是深入推進實踐的前提條件與有效保障。因此,在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改革中,必須以理論學習為先導。當前,我黨的各級黨組織在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時候就是由于理論修養薄弱所導致的。注重理論學習也就成為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主要著力點之一。至于理論學習的具體內容,首先需要學習的自然是馬列的經典理論,我黨作為馬克思列寧政黨,馬列的經典理論是我黨的指導思想,共產主義是我黨的根本理想。經典理論的學習對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堅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正是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前提條件之一。此外,我黨在長期的革命與建設歷程中,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我國的革命建設實現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貼近現實社會的治理需求,自然是黨改進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有力保證。
2.明確領導要點,做到主次結合
黨是社會各項事業的核心,但這并不意味著黨需要事無巨細的掌管社會治理的各個細節。事實上,黨也不可能做到此點。在以往的領導與執政中,部分黨組織存在事務主義傾向,事務性工作與政策性工作沒有理清,導致黨委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消耗在本應由政府或者其他社會主體完成的任務上,弱化了黨的領導與執政效能。因此,在改進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中,需要以明確黨的領導要點為核心。至于領導要點的具體內容,則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政治領導。政治領導主要指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線以及大政方針中的領導,比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指示要求、加強群眾路線建設等;其次,思想領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及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來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緊扣時代發展,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深入黨組織的思想建設;最后,組織領導。組織領導是體現黨的領導力的根本內容,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改進黨的領導方式,歸根到底就是改進黨在政治領導、思想領導乃至組織領導中的領導方式。就以組織領導為例,在候選人的選擇中要注意科學性,加強候選人的考察與民意測評,避免出現一言堂的現象,保證集體領導、科學領導。
3.協調各種關系,規范領導方式
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黨是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力量。除了黨以外,政府、人大、政協乃至人民團體等都肩負著社會治理的責任,如何處理好黨和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對黨的執政效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以往的執政歷程中,我國出現過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現象,也出現過忽略人大作用的現象,這些都導致了社會治理中問題重重的亂象。因此,在改進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中,必須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黨的工作機制,嚴格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和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其中,黨和政府的關系最為重要,這是現階段我國科學執政的核心要義。首先,發揮好黨的統領作用是規范黨政關系的核心內容。正如《十九大報告》所言“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必須從大政方針、人事組織、思想領導等層面對政府加強領導;其次,科學界定政黨與國家公權力的范圍是協調黨政關系的必然要求。明確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主體責任,重發發揮好政府行政的主體性,使政府成為社會治理的主要依靠,深入推進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當然,切實發揮好人大權力機關的作用、政協民主統戰的作用等也是黨協調關系的根本要求。
4.捍衛法律尊嚴,堅持依法執政
依法執政是我黨在長期的執政經驗中所形成的寶貴經驗和根本守則。正反兩個方面的執政經驗表明,我黨只有堅持依法執政,才能永葆執政地位,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也才能得到改進與發展,執政能力也才能得到優化與提升。因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依法執政便成為執政方式改進中的核心內容,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法治社會的日益完善,依法執政的內涵與重要性也不斷提升。十六大報告在論述依法執政時,深刻地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依法執政成為捍衛法律尊嚴,改進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利器所在。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依法治國是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關聯,共同促進。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提出了四個全面的偉大戰略,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的重要內容。十九大更是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寫入黨章,成為全黨上下共同遵守的重要內容。堅持依法執政要求黨在領導與執政中必須以法律為準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凌駕于法律之上,法律是政黨執政的規范,政黨執政則是捍衛法律尊嚴的行為。
5.牢記服務宗旨,捍衛人民權益
黨作為我國各項事業開展的領導力量,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主心骨的作用。《十九大報告》在論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時,提到的第一條內容便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至于領導方式的改進與完善策略,一方面要堅持理論學習,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另一方面則是牢記黨的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十八大更是首次提出了創建“服務型”政黨的宏偉目標,這些都為黨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改進指明了方向。不可否認,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部分黨員干部乃至基層黨組織出現了服務意識淡薄的現象,給社會治理乃至黨的形象都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在當前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改進中,不僅僅需要從具體的領導與執政行為出發,采取好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比如在領導中強化集體領導的作用,突出民主氛圍的建設,又如在執政中堅持科學執政,依法執政,更要服務宗旨的恪守與強化作為改進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根本保障。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黨服務人民的內容自然也要發生變化,正如《十九大報告》所言,當前的社會矛盾已然發生變化,服務的內容與目標自然也會隨之變化。
6.結語
改進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是新時期強化黨的執政能力,深化執政效果的客觀需要。這是黨應對執政環節中存在的不足,順應時代發展所必須采取的舉措。對此,黨需要從多個層面出發,強化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的改進與優化。
興安盟委黨校? ? 內蒙古烏蘭浩特? ? 1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