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海
【摘? 要】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過于側重應用文、說明文教學方面,功利性太重,忽視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語文學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主要從語文學習心理方面分析,采用行為導向型教學法,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能力。要改革技工學校語文教學,必須強調語文教學要具有“語文味兒”,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洋溢著富有情感的文化氛圍和個性魅力,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下接受教育。
【關鍵詞】技工學校;語文課程;教學教改
引言
語文課程作為技工學校的一門公共學科,現階段已逐步淪為一門功利實用課程,為了應付專業的實用性而失去了語文教學意義。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必須重視語文的教學功能,語文課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創語文教改新局面,語文教學必須要有“語文味兒”。所謂語文味,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洋溢著富有情感的文化氛圍和個性魅力。
1.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是語文教學的情感基因
語文學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既需要有智力因素參與,又離不開非智力因素參與,如興趣、情感、意志等,它與個性心理特征有關。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是研究學生智力因素的前提,為智力因素開辟道路,又伴隨智力前行,推動智力發展。因而,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只有在語文學習中投入情感,語文教學才能散發濃厚的課堂文化氛圍。
1.1應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
如何引導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是語文教師要面對的首要問題。語文學習的提升不比專業課程來得快,這也是許多技工學生對語文課興趣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興趣情感是發展智力,促使事業成功的動力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先導,它引導人們去觀察問題、認識事物、了解世界,積極地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發現新問題。語文學習應該如此,這都可能轉化成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外在條件。教師抓住這些外在條件結合學生的心理因素,如三心(自尊心、好勝心、上進心)兩感(責任感、榮譽感),轉化學生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推動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活動的內在力量,學生就會產生需要推動學習,漸漸地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
1.2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情緒,幫助學生創造學習心境,并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學生往往忽略語文學習,除了是不是專業課程與技能實訓課程,其中沒有語文學習情緒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引導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的同時,必須要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激動情緒,促使他們集中精力學習文化知識,領略作者所創造的境界,使其在語文學習中產生一種與應試學習的不同心境。情緒記憶也是最好的記憶,反過來可以促進其學科學習的情緒;良好的學習心境,能夠充分發揮智力因素的作用,并能調節學生學習的疲勞。因而,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幫助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心境,以保持學習語文的旺盛精力,提高中學教育的語文教學效果,
1.3語文教學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意識,學生學習具有二重性,即受動性和主觀能動性
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意識,讓他們認清自身的長處和短處,促使他們認真思索,發掘學生的智力潛能,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系統地完成語文的教學目標。“一切生活皆語文”。語文教學不是專業技能動手操作,期間涉及許多非語文的知識,由于語文的廣泛性和生活性,使語文教學變成了專業的應用化、模式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教師容易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容易合格畢業,語文教學卻失去了其本身的個性及自由。語文教學必須教出語文獨特的情感,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個性,培養學生的個性情懷,使學生成為情感豐富而有愛心的人。這樣,學生情感反饋于課堂教學與課文、教師情感融化于一體,將會產生濃厚的語文氛圍。
2.培養情感因素,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個人魅力
“萬物皆有情”。教師必須是情感豐富的人,至少是懂得醞釀情感的人,在備課時找出教學內容的情感點,語文課的所有課文都含有作者的情感,找出作者的情感點,并把自己的個性情感融洽到文中,產生共鳴;教師必須對課文產生熱愛,引發自己的情感及獨特見解,才能傳遞給學生。語文味并不是特指課文本身的情感,也不只是由課文所決定的,還有教師的個性魅力起決定作用。教師必須對自己有信心,對每一篇課文培養出情感之外還須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并善于培養感情,把自己個人的見解結合課文一起講授,教師只有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顯示自身的個性魅力,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語文教學產生語文味。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個性魅力決定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教出自己的教學個性,不能崇拜教材,要用自己的獨特觀點教出語文獨特的情感,讓學生體會到課文的個性美、語言美、意境美、文化美和幽默美,要把教師對課文的情感沖動、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渲染教與學的文化氣氛。教師還必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在“學”方面學生起主體作用;因此,語文教學要采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方式,允許學生自由發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把自己的情感沖動、情感體驗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讓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融合以及升華。指導學生深刻而富有含意的領會教材,語文課文都有作者的人生真諦和人生哲理,其文中的情趣、理趣以及課文里面的人生智慧、文化道德,對學生思想人生觀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語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淡化說教、淡化功利、淡化課文。語文教學要教出“語文味兒”,要以作品情感為主線,教師情感為主導,學生情感為主體,三條情感線進行思想碰撞產生共鳴;沒有教師的個人說教功能,沒有課文的不變主題,也沒有學生的被動學習;教師與學生在以課文情感為基礎,相互心靈交往、情感溝通,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使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教學氣氛下,情感得飛揚,個性得以展示,突出教師、學生的個性魅力,展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魅力。更使語文課堂教學產生“語文味兒”,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下快樂學習,在不覺意間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曉鵬.淺談新時期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改革[J];長江叢刊;2018年09期
[2]梁崢華.關于新時期技工院校語文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年04期
[3]李忠躍;謝志平.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研究綜述[J];交通職業教育;2016年06期
廣州城市職業技工學校? ? 廣東廣州? ?5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