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華
【摘? 要】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是國家或政府對航運企業進入航運市場進行干預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國家或政府準許航運企業進入航運市場,從事經營活動的形式、條件和程序規則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關鍵詞】航運市場;準入制度;研究
1.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的概念
一般意義上的市場準入是指國家出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市場主體及交易對象進入某個領域的直接控制或干預。
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是國家或政府對航運企業進入航運市場進行干預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國家或政府準許航運企業進入航運市場,從事經營活動的形式、條件和程序規則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實質在于政府為了規范航運市場競爭秩序和提高航運市場競爭效率,所確定的進入航運市場的最低標準。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是政府規范航運市場的首要環節,它是政府對航運市場進行管理的第一道關卡,也是對進入航運市場的企業是否具有從事生產經營資質的確認,同時也是政府對進入航運市場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進行后續監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①
2.國內航運市場的分類
(1)海運(水路)運輸業市場準入和海運(水路)運輸輔助業市場準入。根據航運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業務性質的不同,分為海運運輸業市場準入和海運運輸輔助業市場準入。②不同的市場特征決定了其不同的市場準入條件。海運運輸業市場主要包括定期運輸市場和不定期運輸市場。海運運輸輔助業市場主要是與海運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包括國際船舶代理、國際船舶管理、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貨物倉儲、國際海運集裝箱站和堆場等業務。
(2)一般航運市場準入與特殊航運市場準入。一般市場準入表現為工商登記制度,即任何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自然人要成為合法的市場經營主體,均必須滿足工商登記的條件。它是一般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獲取經營主體資格的基本前提,也是國家對市場主體進行管理的初始環節。一般市場準入適用于大部分競爭充分的市場領域,且該領域對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不大。特殊市場準入是指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對市場主體進入市場設定了特殊的要求,申請者須通過專門行政許可的方式取得資質后,才能從事特定行業經營活動的市場準入制度。一般航運市場準入與企業法中的工商登記制度有相重疊之處,均為對于企業主體資格的確認,如船舶輔助業市場、船舶交易市場等具有一般商業市場的特點,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則屬于一般市場準入的范疇。而對于航運市場準入涉及國家整體經濟貿易體系以及國防戰略的方面,一直以來都采取特殊市場準入的形式,也就是說,國家對航運市場中的特殊領域采取了特殊的調控政策,在特殊類型市場中航運企業的市場準入受到較為嚴格的控制。③
3.我國航運市場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運市場準入立法為航運業的繁榮發展和長足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不可否認,現行航運市場準入立法、政策和措施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還不完全適應,與航運強國的現實需要還不完全適應,突出表現在:
(1)航運市場準入相關立法的層次和效力較低?,F行有關航運市場準入法律法規散見于一些通過國務院令或交通部令發布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甚至一些規范性文件,存在法律空白,效力層次不高。相關規范數目雖然不少,但是過于分散,效力亦是參差不一。(2)航運市場準入立法相對滯后、政策條文不系統。現階段的航運法規力度不夠大,范圍不夠寬,立法相對滯后。目前我國對影響航運企業規模發展與船舶建造、買賣政策等卻幾近空白。我國缺乏一套完善的航運企業發展政策及配套措施。(3)船舶運力調控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單一性。我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對運力調整的重要性并逐步構建更加完備的法規體系,但航運法規層級效力不高,基本法規與實施細則之間在內容、效力界限上不是很清楚。
4.完善我國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的建議
(1)航運企業注冊資本。2013年新修訂的《公司法》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外,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不再限制股東(發起人)的貨幣出資比例。
(2)船舶技術標準。航運市場準入立法應授權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根據市場宏觀調控原則,對航運企業自有的中國籍船舶的數量、船齡和噸位的要求進行調整。自有的中國籍船舶,是為了保障經營者具有適當的承擔因船舶運輸經所產生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經濟能力。這種能力取決于船舶的價值,而船舶的船齡、噸位不同,船舶的價值可能相差很大。通過對這一準入條件的調整,可以起到控制船舶運輸市場主體數量、規模和市場結構的作用。
(3)航運從業人員。應當明確規定航運高級業務管理人員的范圍、應具有的資格證書或者資歷、此類人員的最低數量要求,以及從業資格授予的條件和程序等內容,并由航運市場準入立法授權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加以具體規定。
(4)運力調控。通過設定嚴格的船舶準入條件,加快老舊船舶的報廢,使其盡早退出航運市場;同時對建造高質量、新技術的船舶給予政策支持,可以考慮建立造船、拆船補貼政策,鼓勵新型、大型船舶的建造,發展壯大我國商船隊,實現船舶運力調控的動態化。對目前已過剩的普通散貨船的新入戶者,應設置較高的門檻,防止新投入的低層次船舶重復發展。而對倡導的內河集裝箱船舶、各類專用船非危險品船等,則應在滿足技術標準、安全體系、營運管理等條件下適當調低門檻,作為政策引導,給這類船舶創造一個優先發展的空間,間接促進船舶結構的合理化。
(5)海事安全監管。根據我國參加的國際公約、國內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我國已經建立針對船舶運輸業務經營者、船舶管理業務經營者的安全管理體系,對于維護航運市場秩序、保障水上運輸安全和保護水域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又是控制船 舶運輸業務市場主體數量和規模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航運市場準入的條件之一,便是應當符合我國當前的安全管理體系。將企業的經營資質、經濟政策、船舶技術和安全措施等實行有效的統一管理,防止交通運輸系統內部航管、港政、海事、船檢等部門管理交叉、政出多門而造成的船舶檢驗、登記與市場準入管理脫節。
5.結語
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作為航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航運市場經濟下極其重要的制度安排。研究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借鑒外國先進經驗,結合我國航運市場現狀,探索完善航運市場準入立法,是健全航運法律體系的必要步驟。本文所提出的中國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構建的總目標應當是既能體現當代航運發展趨勢,又能與各相關法律法規相協調;既能促進航運市場的對外開放與國際自由化,又保護本國航運企業、提升本國航運企業競爭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在特殊市場準入方面,對于危險貨物運輸市場應該適當提高準入門檻。如此,從一般到特殊的全面規劃,才能健全和完善我國航運市場準入法律制度。
注釋
①戴霞.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6:14.
②柴潔瓊.我內貿航運市場準入制度水運管理,2012(7).
③王彥,呂靖.國際航運經濟與市場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3:87-88.
參考文獻
[1]趙韻玲,劉智勇市場主體準入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國人大學出版社,2010:37-38.
[2]戴霞.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6:14.
[3]柴潔瓊.我內貿航運市場準入制度水運管理,2012(7).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 ? 上海? ?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