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統計局,河南 鄭州 450008)
“十三五”以來,新常態階段中河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效:一是2017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16%,首次升至50%以上;二是2018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升至47.2%,首次超過第二產業。與此同時,河南全社會電力消費出現工業用電比重明顯下降,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大幅提高,經濟發展電力消費強度①經濟發展電力消費強度指一定時期內某一區域經濟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電力數量。本文以2015年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和電力消費量數據計算得到2015—2019年河南經濟發展和三次產業、相關行業的電力消費強度(萬元生產總值消耗電力數量)。本文應用的河南三次產業、工業和城鄉居民電力消費數據為國家電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全社會口徑用電量數據。逐年下降等變化。和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強省江蘇、浙江相比,河南工業用電中高載能制造業比重偏高、全社會用電中工業用電比重偏低、新興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用電比重偏小等問題比較突出,亟待從加大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力度、加速建設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等方面著手解決,為新發展格局下河南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十三五”以來,河南經濟社會在經濟新常態階段的轉型發展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制造業比重不斷提高,高新技術工業行業發展加速,城鎮化快速平穩推進,服務業逐步確立主導地位,經濟發展不斷向要素與創新雙重驅動轉變,經濟實現中速平穩增長。這些經濟社會中的深刻變化,帶動河南全社會用電規模擴大的同時,全社會電力消費結構、三次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內部結構呈現出許多積極變化。
2019年河南省全社會用電量3364.17億千瓦時,比2015增長16.8%,4年年均增長4.0%,反映出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需求的正向拉動作用。同時,隨著河南工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以低耗能為特征的服務業快速發展,前期工業結構偏重、能耗水平偏高的問題不斷改善,經濟發展電力消費強度明顯下降(見圖1)。2019年河南經濟發展電力消費強度為552.62千瓦時/萬元,即每萬元GDP消耗552.62千瓦時電力,比2015年減少124.37千瓦時。

圖1 2015—2019年河南省經濟發展電力消費強度
同2015年相比,2019年河南全社會用電總量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一是第二產業和工業用電比重大幅下降,2019年全省第二產業、工業在全社會用電量中比重分別為64.2%和62.9%,分別比2015年下降11.5個、11.9個百分點;二是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比重明顯提高,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分別升至16.3%和18.2%,分別提高6.7個、5.4個百分點;三是第一產業用電比重明顯下降,比重為1.3%,比2015年降0.6個百分點,降幅約占2015年比重的1/3(見表 1)。

表1 2015、2019年河南全社會用電量構成情況 (單位:%)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2019年糧食產量創出1339億斤的歷史新高(全國排名第2)。在切實履行好中央賦予河南保障全國糧食安全重任的同時,“十三五”期間河南農業持續較快發展,2019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2015年增長16.9%,高于全國同期增速2.4個百分點,農業用電呈現出更為突出的現代農業特征。
一般而言,室內農業更發達、規模化養殖更普遍、技術含量更高的現代化農業的電力消費強度,要明顯大于以糧食等大田作物為主、養殖分散化的傳統農業。2019年河南省第一產業①第一產業用電量:按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第一產業用電量由農林牧漁業用電量構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用電量計入第三產業用電量。2015年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按此標準進行了相應調整。用電總量43.22億千瓦時,比2015增長60.8%,其中農、林、牧、漁業用電分別增長37.5%、48.7%、134.1%、85.3%;第一產業電力消費強度93.59千瓦時/萬元,比2015年提高26.65千瓦時/萬元,其中農、林、牧、漁業電力消費強度分別比2015年提高10.58千瓦時/萬元、12.78千瓦時/萬元、62.90千瓦時/萬元、52.01千瓦時/萬元;農、林、牧、漁業用電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結構由72.1∶2.4∶22.1∶3.4演變為61.7∶2.2∶32.2∶3.9,農業用電下降10.4個百分點,基本由畜牧業取代(畜牧業用電份額提高10.1個百分點)。
“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河南省工業企業特別是六大高載能行業企業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節能降耗技術研究和應用力度,4年來高載能行業用電規模不升反降,2019年六大高載能行業用電總量1460.19億千瓦時,比2015年下降6.6%;行業用電占第二產業比重67.6%,下降4.2個百分點。除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用電量增長16.7%、比重提高3.5個百分點外,其他5個高載能行業用電量、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鋁冶煉加工行業所在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幅度較大,用電量比2015年下降22.3%,比重下降4.8個百分點(見表 2)。

表2 2015、2019年河南第二產業用電量構成情況
在六大高載能行業成效顯著的節能降耗工作帶動下,河南省工業、第二產業用電規模同步縮小,電力消費強度大幅下降。2019年,全省工業電力消費總量2116.37億千瓦時,比2015年下降1.8%,電力消費強度1086.33千瓦時/萬元,下降25.4%;第二產業用電總量2160.67億千瓦時,下降0.9%,電力消費強度913.60千瓦時/萬元,下降24.8%。2019年,全省建筑業用電量45.81億千瓦時,增長86.4%,由于比重過小,未能拉動第二產業用電增長;2019年建筑業電力消費強度在機械化程度提高作用下提高40.6%,升至107.82千瓦時/萬元。
“十三五”期間,河南第三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18年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升至47.2%,超過第二產業3.1個百分點;2019年比重升至48.2%,高出第二產業4.5個百分點。2019年全省第三產業用電量549.68億千瓦時,比2015年大幅增長80.6%;電力消費強度254.95千瓦時/萬元,增長26.7%。第三產業主要行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電力消費規模擴張較快,分別比2015年增長50.7%、193.6%、60.7%;3個行業電力消費強度明顯提高,分別提高36.03千瓦時/萬元、286.50千瓦時/萬元、36.94千瓦時/萬元,升至309.78千瓦時/萬元、538.57千瓦時/萬元、184.14千瓦時/萬元。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城鎮化是居民生活用電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十三五”時期,河南正處于城鎮化發展較快的中期階段,2017年城鎮化水平超過50%,2019年達到53.21%,比2015年提高6.36個百分點。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常住人口,一方面,基本不再使用薪柴、煤炭等傳統燃料,生活用能轉向更為清潔的燃氣和電力;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用電器的廣泛使用,城鎮居民人均用電量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隨著我國能源清潔化戰略的深入實施,尤其近年來“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等電能替代舉措在河南積極推進,全省城鄉居民電力消費需求也進一步釋放。2019年,河南城鄉居民用電總量610.60億千瓦時,比2015年增長65.4%,其中城鎮居民用電增長74.6%,鄉村居民用電增長58.0%;城鄉居民人均年用電量558.70千瓦時,比2015年大幅增長61.9%。
電力是重要的能源和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各個方面。近年來,國家能源清潔化戰略的實施不斷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社會經濟對電力的依賴程度逐年增加,電力消費更為直觀地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水平和特征。對標我國長三角地區制造業強省江蘇、浙江的電力消費情況,河南存在高載能制造業在工業用電中比重偏高、工業在全社會用電中比重偏低和居民人均用電水平偏低等方面問題,直接反映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不足,需引起重視。
為避免經濟過度依賴金融等服務行業,規避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風險,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徐州考察時強調:“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把握住實體經濟,走工業強國的道路,把制造業搞上去。”要求全國各地區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必須把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工業化發展作為中心工作來抓,把握好二、三產業發展平衡,不能片面追求第三產業發展。
位于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江、浙兩省,工業創新研發水平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無論家電、紡織、鋼鐵等傳統制造業行業,還是醫藥、電氣機械、專用設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行業,兩省許多企業居于全國行業領導者的位置。河南和江、浙兩省先進制造業發展方面的差距,在行業用電方面體現為“一高一低”,即高載能制造業在工業用電中的比重明顯偏高、工業在全社會電力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明顯偏低。
2019年,河南四大高載能制造業在工業用電中占比42.3%,分別比江蘇、浙江高16.7個、26.2個百分點;河南工業在全社會用電總量中占比62.9%,分別比江蘇、浙江低8.2個、6.0個百分點。雖然江、浙兩省高載能制造業在工業用電中的比重較低,但產品位于工業產業鏈后端、市場需求良好的先進制造業,通過帶動整體工業快速發展,最終提高兩省工業用電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比重。4個高載能制造行業當中,河南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電比重高出兩省較多,分別比江蘇、浙江高16.7個和16.2個百分點;其他3個行業中,除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比重小于浙江4.4個百分點以外,其余兩個行業用電比重不同程度高于江、浙兩省(見表3)。

表3 2019年浙江、江蘇、河南三省工業和高載能制造業用電占比情況 (單位:%)
和第三產業發展更為成熟的江、浙兩省相比,河南和商貿相關的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用電比重都較高,2019年批發和零售業用電比重分別高出江蘇、浙江14.6個、12.3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別高出4.8個、3.7個百分點;知識技能特征更為明顯的新興服務行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公共服務及管理組織行業),以及近年來行業升級特征明顯的住宿和餐飲業,河南相關行業用電比重普遍低于江、浙兩省(見表4),其中房地產業、公共服務及管理組織比重分別小于江蘇8.0個、6.5個百分點,差別較為明顯。

表4 2019年浙江、江蘇、河南三省第三產業中主要行業用電比重情況 (單位:%)
居民年均生活用電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用的大小。2019年,全國、河南、江蘇、浙江人均生產總值分別為70892元、56388元、123607元、197024元(當年價),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 60.60%、53.21%、70.61%、70.00%①全國、江蘇和浙江2019年部分數據來源于全國和兩省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仍明顯落后于發達地區。這一差距在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方面也十分明顯,2019年河南城鄉居民人均用電量558.70千瓦時,相當于全國水平的76.2%,相當于江蘇、浙江兩省的58.7%、50.5%。
河南電力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通過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解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和今后相當長的發展階段中,我國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針對當前電力消費反映出的問題和不足,河南要按照黨中央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要求,以擴大內需為突破口,以高質量發展為標準和目標,針對行業特點不斷加以優化和改善,有效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在促進農業人口轉移、為工業發展提供更優載體支撐和要素聚集條件、擴大居民消費、推動服務業發展等擴大經濟內循環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在未來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性將更為突出。作為農業、人口大省,河南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和居民需求之間的缺口十分明顯,農業轉移人口“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現象較為普遍。未來,河南應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持續加大財政在電水路氣、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提高公共服務加速要素循環的能力,在實現河南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不斷擴大全社會電力消費規模,優化三次產業和居民內部用電結構,提高居民年均用電水平。
近年來,河南在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針對落后產能、特別是低水平高耗能企業的差別化電價政策,在去產能方面發揮了良好政策效果。今后,在持續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結合河南規劃確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行業特點,制定更為細化的差別化電價政策,鼓勵新興行業加快發展。同樣,對于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室內種植業、規模化養殖業等現代農業項目,以及知識技能密集型的新興服務業,可根據河南各地實際情況和重點發展方向,靈活給予更多差別化電價優惠。
作為國民經濟各行業企業生產中越來越重要的能源品種,電力價格直接關系到企業成本高低和利潤多寡。主管部門應采取有力措施,引導和鼓勵電力生產、傳輸和轉供電企業大力提高科技應用水平,加強企業管理,減少不必要電力損耗和費用,不斷降低終端售電成本。同時,各級價格管理部門、價格監督檢查部門要會同電力部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廣泛宣傳、認真落實,持續大力清理、規范轉供電環節加價行為,確保各項電價優惠政策執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