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萬武
海南氣候濕潤、陽光充足,椰子樹非常普遍,椰子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熱愛生活的海南人民在數千年的生活生產中,創造性地開發椰樹的各種資源:椰花可以入藥,椰棕可以編繩,椰木可做家具,以椰子殼作為原料的椰雕工藝品歷史更為悠久。經過島內人民長期實踐積淀,已經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多種文創產品。椰雕不僅融入物質生活領域,同樣也進入精神生活世界,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海南椰雕藝術早在唐朝就有了記載;宋代士大夫階層已經使用椰雕茶具;明清時期,海南椰雕技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個時期的椰雕是皇家貢品,因此被稱為“天南貢品”;民國時期,椰雕已經遠銷港澳地區和南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產品遠銷海外,多次獲得全國性美術工藝產品獎。椰雕藝術成長至今,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地域文化特色成為海南旅游工藝品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海南椰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東郊椰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椰雕作品

椰雕過程
2010年,海南開始建設國際旅游島,旅游工藝紀念品在政策和經濟刺激下再度興起。椰雕成為海南的一大特色,成為產業的發力點,也成為綠色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椰雕藝術,傳播椰雕工藝,提高認可度,有利于對傳統海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利于游客進一步了解海南的地域文化,更有利于推動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這既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需要,又能滿足旅游工藝產品的市場需求,推動手工藝的傳承,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對于海南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智慧旅游時代的到來,全國旅游業如火如荼,旅游商品琳瑯滿目,旅游產品競爭激烈,生產的目標已從“紀念化”轉向 “精品化”。海南椰雕產品題材、手法豐富多樣。然而,傳統椰雕藝術是帶有地域特殊印記的藝術品,它不但具有地域特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由于各地生產化程度和藝術水平的差異,單純設計與技術的改進,并沒有從整體上改變海南椰雕藝術的“同質”現象,總體呈現出藝術段位底、制作粗糙、攜帶不便、高度雷同、缺乏創意、品種單一等特點,進而影響了傳統椰雕藝術的活化進程。市場銷售基本保持原始狀態,與旅游的持續火爆相比,椰雕工藝品的生產營銷處于落后的狀態。
海南傳統椰雕藝術雖在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椰雕工藝的傳承發展面臨著巨大危機。傳統椰雕藝術的傳承方式以實操和口頭為主,并且傳男不傳女,更沒有文字和影像資料,且學徒來源主要是本地。同時,因為存在市場競爭,傳授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技術封鎖,這為傳統椰雕藝術的傳承發展設置了障礙?,F代隨著社會的發展,椰雕的教授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部分核心技術一定程度上公開,可以說是社會的進步。
社會老齡化加劇,勞動力價值不斷攀升,而傳統椰雕工藝程序復雜、技術要求高、費工費時、成果轉化慢,很難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專業從事椰雕制作的人越來越少,再加上機械化生產的沖擊,椰雕藝術的傳承處于尷尬處境。民間手工藝人很難通過這門手藝養家糊口、維持生活,在傳承方面出現了斷層的問題,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把椰雕工藝品的發展納入海南省整體規劃。椰雕市場在宏觀調控方面急需政府加強介入,深化改革,理順關系。旅游工藝品產業涉及的政府管理面較廣,工商、外貿、稅務、旅游、輕工、城管等部門配合得當,有利于產業的發展。
1.產品研發
產品研發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費時、費力、費錢。很多椰雕藝術家反映,用了一年多設計研發的作品,一經上市,不出一周,滿大街都是仿制品,可以說是一種悲哀。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就是知識產權保護法落實不到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激發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是傳統椰雕藝術活化的政策保障。
2.高端作品的收藏、拍賣及宣傳
對于傳統椰雕而言,由于原料容易獲取,價格低廉,它的增值點主要在藝術性方面,注定走繪畫、書法的增值道路,要讓大眾接受認可這種藝術品,提高它的藝術價值;要加大椰雕工藝品的輿論宣傳,提高知名度,打造藝術品牌。
3.政府支持
任何門類的發展壯大都需要人才作為保障,政府實行政策偏移,對工藝品設計行業的人才引進制定專門優惠的政策,有利于產業的持續發展。
1.開展傳習所
近年來,各地或高校建設了一批非遺傳習所,讓非遺傳承人進入傳習所開班授課,拓展傳承空間,擴大覆蓋人群。這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讓非遺文化真正“有人傳,有地傳,有人學”。但是傳統非遺文化的傳承模式基本上以親緣傳承、業緣傳承和地緣傳承為主紐帶,隨著工業化生產方式的推進,該模式受到極大沖擊,使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代脫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真正活起來,只能融入市場中去謀發展。利用經濟激發設計者創作欲望,才能創作出既有傳統韻味又有時代氣息的傳統藝術作品,才能真正活化發展。
2.把傳承融入旅游觀光中
中國冬季南北氣溫差距比較大。入冬以后,很多有條件的家庭會到海南旅居,躲避嚴寒。有的家庭居住時間長達三個月,經過短暫的新鮮好奇之后就會感覺無聊乏味。當地可以開設免費培訓班,把椰雕藝術的傳承融入旅游觀光中,激發游客的獲知欲望,旅游、學習兩不誤,以此來擴大傳統椰雕藝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3.與本地高校相結合的傳承模式
近年來全國都在建設和發展應用型高校,應用型高校應該是定“根”在地方,“生長”于地方,“成長”于地方,與地方共生共榮。海南省可以根據中央的這一指示,結合本地高校的辦學條件,把椰雕藝術融入高校培養計劃之中。開設選修課、專業課,既可以培養傳統椰雕藝術專業人才,又可以更好地活化傳承傳統藝術。



非遺傳習所
4.運用MOOC平臺,激發DIY 制作
網絡的高度發達及客戶端逐漸成熟,為傳統椰雕藝術的傳承和活化創造了條件。網絡學習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已經成為廣大人民最便捷的學習方式??梢岳肕OOC平臺,把傳統椰雕藝術的基本知識、制作過程等,通過平臺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傳播,激發廣大DIY 愛好者學習與制作,從而擴大傳統椰雕藝術的影響力,使之成為耳熟能詳的傳統藝術品。
5.提升包裝設計,使椰雕成為優質禮品
人們外出旅行總想給親朋好友帶些特色禮品以表心意,但是很多時候由于禮品不便攜帶而放棄了購買。海南省處于中國的最南端,郵寄路途遙遠,包裝設計的便攜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甚至直接影響最后的購買意向。高雅的禮品、精致的包裝可以促使傳統椰雕工藝品成為返鄉游客置辦禮品的最佳選擇。
6.制作圖冊
任何技術最可靠的傳承方式就是書籍傳播。椰雕是一項傳統民間藝術,由于其競爭性導致技術封鎖和加工的保密,社會上并沒有制作圖冊出版,限制了椰雕技術的良性傳承。面對瀕臨失傳的窘境,有必要將椰雕的每一個制作步驟、圖案都記錄下來,形成文本圖冊,在培養椰雕加工人才的時候有教材可用,也可以增加傳承途徑。
1.題材創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于傳統椰雕藝術來說創新至關重要,在保留民族特征不變的原則下,合理、適度地運用現代造型設計方法,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多層次、多緯度地開發出售游客喜愛的旅游工藝品是作品活化的關鍵。讓游客在購物的同時,也得到對海南民族文化的體驗。創作時,對消費人群適當劃分,根據不同人群,運用不同手法創作不同題材,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2.手法創新
現代設計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表現出多元化取向,一方面以商業化的姿態出現,而且日趨成熟;另一方面以人格化、裝飾化、個性化、傳統化和民族化的追求,豐富和發展了現代設計中的自由主義精神。設計作品要滿足現代化生產需要,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形式與風格相統一,由具象轉向抽象轉變,表現多于再現等。
椰雕藝術通過長期發展,擁有豐富的沉淀,不少藝人已經掌握了沉雕、立體雕、浮雕、通雕、鑲胎、嵌貝、棕雕、拼貼等復雜工藝技術。但是時代的發展和旅游經濟的競爭,迫使藝人開發更多的表現手法,以迎合游客的審美需求??梢园鸭艏垺⒂竦瘛⒀赖瘛⑻业瘛⒌暗瘛⑵岙?、貝殼雕、竹木雕、景泰藍等其他傳統藝術形式融入其中,甚至將國畫寫意運用在椰雕中,從而達到新穎的視覺效果。由于椰殼自身厚度和形狀的特點,便于平雕、浮雕化處理,可以向拼接轉化,使作品從二維轉化為三維,增加表現的豐富性。
創建品牌是增強商品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椰雕藝術品牌,是活化傳統椰雕藝術的必要手段。通過舉辦各類展覽、文化藝術節等形式,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由封閉型向開放型、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形成一批藝術水準高、地方特色濃的文化品牌,使椰雕成為宣傳海南的一張文化名片。
在傳統椰雕藝術逐漸消亡的現實中,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保護之外,還要結合市場調控、人才培養、作品創新、樹立品牌等方式,給傳統椰雕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為其保護與活化尋找多條道路,才能對它起到最好、最有效的保護,才能將本土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