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雪華
所謂紙織畫,主要指包含了繪畫與編織技術的一類工藝畫。其產生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的永春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以后變成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工藝。相較于永春,平涼紙織畫盡管出現的時間很晚,但已經發展出屬于當地的特色,為了充分發揮出紙織畫的藝術魅力,現需要加強對紙織畫獨特表現語言的系統研究和分析。
對于紙織畫而言,筆者通過查閱相關研究論著與文獻之后獲知,紙織畫屬于永春縣的特產之一。通過利用字畫的形式,并且賦予其相應的顏色,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來說,創作紙織畫的過程中,需要將宣紙作為主要的材料,隨后將繪制完成的圖畫借助相關工具刀裁為大約2mm寬的平行的相同的細條,把上述細條當作經線,接著再將白色的宣紙裁為相同尺寸的細條,將其當成緯線,通過將裁完的兩類經緯細條編織為縱橫相間的畫幅,能夠增強該工藝品的藝術效果[1]。
結合紙織畫的定義來說,紙織畫的創作過程主要包含繪畫、分割、編織以及裱褙等不同的部分,具有的技術均非常先進。例如,繪畫可以視為一種較為獨立的藝術創作環節。具體來說,一是分割編織的流程非常復雜,該項技術應用的對象為宣紙,其特點為薄脆、柔軟,在空氣的濕度方面要求非常嚴格。因為宣紙非常干、脆,易于出現斷裂,細長條紙質也會產生打卷的現象,所以提高了畫作編織的困難程度。二是受到有關編織者主觀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紙織畫的認知上受限于其主觀上的認知,進而有效把控。三是紙織畫的創作通常在空間很大的工作室中進行編織,應該將木制編織機設備作為首選,配合使用裱褙大板[2]。
眾所周知,技術合理利用與最終的結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在制作紙織畫時也體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借助科學的編織方法,以便呈現出紙織畫良好的視覺效果。由此可見,技術的解蔽方法十分獨特。一般來說,技術處于解蔽、無蔽的情形下產生,處于真理發生的過程當中也會產生。通過利用先進的編織技術,能夠進一步增強審美價值,使紙織畫的藝術效果變得更加顯著,有利于營造出一種十分縹緲的意境,無論是在視覺方面還是審美方面,均呈現出非常別致的美感,有效增強了技術應用的效果。
為了系統了解紙織畫創作者的思想理念,應該從題材方面入手進行探究。對于紙織畫作相關題材來說,以廣大民眾熟悉、常見的內容為主。其一為在居住環境方面的希望。其二為在相關生存條件方面的需求。其三為在生命認知方面的期許,其中涵蓋了家族生命的長久、在不同目標方面的期待,均可以作為創作的題材,進而體現出紙織畫獨特的審美價值[3]。紙織畫利用畫境代替了仙境,實現了對仙境的寓意寄托,使廣大民眾淡忘現實生活中的苦難。相關工藝品創作人員認為以往的水墨畫缺點難以體現出仙境的美感,所以,針對原來的畫幅進行解構,同時置入相關因素,有助于為畫幅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依靠所營造出來的意境可以形成強烈的視覺體驗,創作人員借助先進的技術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在意境的創設過程中,利用各種細條實現混合編織的效果,讓之前作品的形體線條能夠轉化成一種更加虛幻的視覺感受,這樣通過感官體驗的形式達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周文虎的紙織畫作品《中國古典萬里長城圖》,從這幅百米的長卷當中,能夠體驗到不一樣的空間視覺體驗,不但運用畫面圖形的連續重疊性產生了延綿,而且借助先進的編織技術能夠產生一種忽隱忽現的良好效果,令整個畫面當中呈現出若即若離的意境,凸顯出長城的偉岸特點。由此可見,充分發揮出紙織畫立體視覺的作用非常關鍵。
相較于造型而言,圖形概念以圖式為主要表現,擁有一定的象征性特征,圖形在視覺方面體現出顯著的裝飾性、平面性等優勢。從造型特點的角度來說,繪畫上的特點表現出一種對應關系,在造型當中,包括了眾多不同的因素,對比圖形而言更加復雜,其中關聯到形象的塑造效果。基于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視角下,分析相關造型問題時,依靠造型的視覺效果,能夠發揮出良好的表現作用,對于加深紙織畫語言空間的認知是非常有益的[4]。通常來說,受到圖形表現形式的影響,導致相關功能減少,體現出自由的優勢,讓表現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便于相關工藝品創作人員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
在造型到圖形視覺轉變的過程中,不但避免了相應創作思想受到限制的情況,而且依靠制作技術實現了造型朝著圖形過渡的效果。作為紙織畫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合理利用分割技術可謂至關重要。一方面,需要對宣紙材料進行裁割處理,使之前所繪制出來的造型形象得以分開;另一方面,對于依附在造型形象上面的相應秩序得以解構。不過卻使造型的表現力變得薄弱,導致造型形象體現出來的意味得以消失。
對于任何濃烈的筆墨色彩而言,只要借助此類較為特殊的編織技術改造,就可以變成細條縷,將那些純白色的細條當成經緯,可以營造出一種虛幻朦朧的意境。此種方式如同教堂窗戶上面的鑲嵌畫,利用鑲嵌的形式實現對各種色彩的有效融合,不僅體現出色彩的整體性,還使各個色點均發揮出良好的作用。與此同時,還凸顯出紙織畫置入方式的鑲嵌功效,將那些非常濃烈的筆墨作為主要的對象,借助十分朦朧的意境實現持存,進一步增強其獨特的意味。顯而易見,運用此種處理方式可以打造出一種審美距離,由距離形成一定的美感,以便幫助相關工藝品設計人員完成既定的創作任務[5]。實際上,很多研究人員均對紙織畫有著獨特的見解。針對紙織畫來說,表現出似畫非畫的狀態,經緯分明清晰,創設出一種非常獨特、充滿畫面的朦朧意境,令人心曠神怡,增強了實際的審美價值和魅力。
根據審美距離的分界情況,使自然生活和審美生活之間的距離得以有效拉開。對于廣大民眾而言,不僅要過著平凡、正常的現實生活,而且還期待那種超越現實的一種審美生活。通常,通過科學的編織、置入以及集置等方式,能夠將具有良好審美意境的超現實生活引入現實生活中,讓各個時期的生活融入當下環境中,真正實現了俗世和超凡意境之間的緊密結合,同時得到了進一步的延續。所以,可以將其看作一種審美價值,體現出霧里看花的特征。而此種審美價值顯然超出了普通審美的范圍,已經達到了朦朧意識的狀態。
總而言之,對于紙織畫而言,此類工藝的出現,體現出欣賞性與實用性等不同的特點。在題材內容方面,實現了對當地民俗習慣與生活模式之間的結合,十分豐富,畫面則表現出虛幻的美感,能夠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僅令人體會到一種愉悅之感,而且凸顯出很大的審美價值,從而讓公眾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在各種手工藝品中能夠顯現出不同民俗的特征。與此同時,對于我國來說,手工藝的科學利用,加快了手工業發展的速度。

《教子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