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榮泰
中國玉石雕塑發展已有多年的歷程,經過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從雕塑語言的多層次、多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使得雕塑語言在當代文化語境下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但中國玉石雕塑的發展在以后的道路中仍要面對眾多的問題及新的挑戰,本文主要關注現代玉石雕塑語言的本體性能。
在古代就有很多關于玉石的好詞佳句。例如,如花似玉、金枝玉葉、金玉滿堂等。出自詩經《衛風·木瓜》中的句子:“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在文中出現的瓊琚、瓊瑤和瓊玖就是當時對于美玉的別稱,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玉石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在出土的一些先秦時代的殉葬品中,身份、地位較高的人物都會身佩玉制掛件,由此可見,玉石制品對于當時人們的重要性。在民間的文化中,玉石制品還有通靈和辟邪的作用。這也是玉石制品與文化互相結合、互相影響的表現。自古以來好的玉制品都有自身的文化背景,文化在玉制品的完美效果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能夠給予玉制品以生命、內涵,給予其精神上的支持,給予其力量,只要將文化綜合其中,便會成為有生命、有內涵的作品,將玉石制品的文化精髓與生命力量得以完美地體現。
繼馬約爾、羅丹等優秀藝術家以后的西方雕塑藝術就是指現代雕塑藝術。想要更好地增加藝術作品的價值,更新創作觀念,脫離局限藝術發展的傳統雕塑觀念,雕塑藝術家就要在雕塑過程中運用新型的表現方式,其被稱之為現代派。關于現代派的藝術創作者更為關注的是感性之美,更加注重表達作品的內涵,從視覺的美感轉向精神美感,將具體形象變得抽象或半抽象化。這類創作更加注重人們的思想認識形態,而不只是一個具體的存在。筆者認為,不管什么情況下,藝術都應以展現獨特意趣為重點,不可功利性地追求表象而忽略內涵。在20世紀中美術創作的三大基本方向為表現性、抽象性與象征性。在這部分藝術家內最為優秀的就是布朗庫西,其為現代雕塑藝術中的領導者,并對現代雕塑藝術擁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其在幼時對于民間的傳統藝術就有很多的了解,經過持續的熏陶,再與自己的現代思想和雕刻技術相結合,最終把具有象征性的事物采用抽象的模式和獨特的造型予以展現。布朗庫西會注重自然中的理想形態,同時還可以完美展現出人體構造、魚以及鳥等。在布朗庫西的作品《鳥》中,他用一個拉長變形的感嘆號來代表鳥,象征著將時代性展現出來,引起人們的無限想象。其通常會將拋光或打磨過的大理石、木材、銅當作創作作品的原料,進而把各種材料的曲線之美表現出來,使材料自身的形體之美和原始之美得到良好的展現。其創作更加傾向于純潔、干凈、簡易之美,同時擁有極強的現代感,其還被認為是雕塑藝術家中抽象化與單純化的藝術代表。

《喜出望外》
玉石雕作為我國古老的雕刻藝術形式之一,其中蘊含著我國的傳統藝術之美,主要有琢磨藝術、線條的應用、意向審美。
通常玉石的硬度都是非常高的,采用一般的雕刻器具很難將其特點表現出來,真正好的玉石雕作品,通常需要經過琢、磨、碾、鉆等手段共同制作而成。像中國傳統玉石雕刻方式中最為關鍵的方式是琢磨,在展現玉石雕作品特征時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國的傳統雕塑起源于我國的工藝美術,線條的應用形式是展現形體美以外而增設的關鍵性的造型方式,帶有濃重的繪畫性。這種繪畫性重點表現在外輪廓線繪制得非常濃重分明,衣服紋路的節奏感、韻律感非常強,將雕塑的空間感、玉石的體積感進行了弱化。
我國古代的雕塑通常是以形來體現神,主要表達的是意象之美。而意象重點指的是客觀的事物,通過擁有較高特點情趣的改造展現出的一種具有藝術性的形象。我國的國畫與雕塑的觀念具有很高的相似點,均把展現神韻作為重點,并且這個重點始終存在于傳統的雕塑形式中。像秦始皇陵兵馬俑雖然有所改變,但是也僅限于在頭部的雕琢上,像對身體的刻畫依然帶有濃重的寫意氣息。現代的玉石雕在古代手法之上是有所創新的,玉石雕工藝、繪畫、雕塑三者密切聯系。外形更為精準,內容更為豐富,將透視構圖法加入其中;技藝精湛,擁有完備的器具和設施用于雕塑。現代的玉石雕藝術家不但繼承了我國古代的技藝,還將西方繪畫和雕塑文化加入其中,創新出了擁有現代化特性的獨特玉石雕作品。
就目前的玉石雕來講,感受就好比是在看一塊雕塑材料,去考察市場時第一眼看到這塊材料適于做成何種雕塑,也就是像什么,強調這一材料給我們帶來的第一感覺,這一過程我們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感受去搜集雕塑所用的材料,一般入門學習時都是采用臨摹的方式來排除技術方面的問題,提高自身的技術手法,時間一長便會構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例如,部分材料只可以做人物雕塑,部分材料只可以做山水等等。想要更好地完成一件玉雕作品,最為關鍵的是我們對材料的第一感受,假如這一材料都無法提起自己的興趣,那么通常也無法引起觀賞者的興趣和藝術感。
在我們對某件玉石雕作品進行觀賞時,最為關鍵的點是通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表象看內涵,通過玉石雕成品的外觀、外形等來體味思索其體現出的內涵。文化內容在玉石雕成品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只是錦上添花。如果從題材的角度來講,從古代到現代的一些山水景觀、詩歌、代表吉祥的鳥獸、美麗的花卉、人文、歷史著名的奇聞趣事等,均能夠采用玉雕的形式來進行展現。例如,古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出了一位蓑笠老人在漫天飄雪的時節獨自一人在江邊釣魚,玉石雕作品將詩句中描繪的意境和感受展現得非常到位。
在藝術家對自己的思路進行創作期間,一定要將自身的個性特征表現出來,不可以將形象當成是創作來進行,千篇一律是當前玉石雕市場的問題,主題的個性化能夠展現出藝術家獨有的氣質和特點,通過作品通常都能映射出其內心世界,還能夠展現出其對藝術的感知和對生活的領悟。玉石雕作品均是通過諧音或者是形體來展現出事物美好的一面。玉石雕創作者均應擁有自身個性化的藝術品位,應該和其他的藝術類型一樣豐富多彩。
藝術不僅有時代性,而且具有民族性。現代玉石雕藝術作品應當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積極融入現代先進的創作理念,使作品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藝術理解,進一步促進我國玉石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