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林鋒
藝術家成熟的重要標志是其個性化語言的形成。從古至今,東、西方藝術發展的共同規律是從描摹物象、表現物象的初級階段,發展到見物抒情直至物我兩忘、情景合一的高級階段。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正因為這種差異才形成姿態萬千、百花齊放的多彩世界。
自1950年以來,壽山石雕藝術在創作的內容與表現技法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無須贊言,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做重復的雕刻工作。當然,筆者不是主張摒棄傳統,而是希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手法的創新,將訓練所得的技術與個人的審美意識和獨特情感結合起來,創作出極具個性化的藝術作品。
一直以來,壽山石雕創新問題是業內外人士關注探討的焦點,諸多工藝美術大師、業內專家及學者等對此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如今在壽山石雕藝術創作中,大部分人已意識到要有創新才能發展,但創新基本上圍繞雕刻技藝和題材創新,沒有從文化創新的層面去尋求壽山石雕藝術創作的突破。有時技術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扎實而全面的技術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和可靠保障,但絕不能將技術等同于藝術。藝術是抒發個人情感、表現個人審美意識的形式,如果沒有真切的個人感受,就無法形成自身的個性化語言;沒有個性化的創作語言,就無法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壽山石雕創作實際上是發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從事壽山石雕藝術創作的人,應深切體驗生命的美好與藝術的神圣,并通過作品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這是每個壽山石雕創作者內心所熱切追求的終極目標。
發現美,體驗美,并在體驗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審美能力。美的體驗會激發創造的活力,而美的創造會帶來生命的充實感和藝術的成就感。只有體驗到生命美感的人生,體驗過創造的人生,才會化作進一步熱愛生命的動力,從而激發藝術創作的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壽山石雕藝術創作中綻放絢麗奪目的異彩呢?藝術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學習、探索、創新,才能成功。
首先要向傳統學習,了解并掌握壽山石雕創作的一定程式。工藝雕塑的形式特點體現在它的民間風格、地方特色、流派特性以及西方藝術的注入諸方面,然而各種工藝雕塑品類又都有其各自的一套程式。程式是技藝人員把生活中的自然物象加以提煉和再創造,因此佛教題材的創作必須遵循佛像的莊嚴、慈悲、神圣等特定法相的法則。只有這樣才會使人見后產生恭敬心、慈悲心和歡喜心。如觀音造型,應當具有特殊的超人之相,人物神態既要美,又要端莊;既要體現佛家的慈悲、穩重等特點,又要避免呆板、無神。因為在人們心中,觀音大慈大悲,融中國女性美麗、善良為一體。同時又是一個懲惡揚善、不容褻瀆的佛家人物,具有佛像的莊嚴。而傳統仕女的造型則要求瓜子臉、鳳眼、鸚鵡鼻、細腰身,二者之間的不同在于創作程式。當你了解并掌握了這些程式,就不會將觀音雕成仕女,也不會將仕女與觀音混為一談。
然而,僅是掌握傳統技藝是不夠的。壽山石雕要有所創新,則需在文化內涵方面進行探索。
創作者的文化修養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創作。現在從事壽山石雕刻的人很大一部分學歷較低,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作品只有套路,毫無靈性可言;而有些高學歷、高眼界的人又太浮躁,想一蹴而就,有所突破,但由于缺乏傳統文化底蘊,難以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所以,只有在文化修養方面不斷提升,探索文化創新,鍛造自己的個性化語言,才能把壽山石雕藝術推向更高的層面,作品才有恒久的生命力。

圖1 《坐巖觀音》

圖2 《坐云觀音》

圖3 《螭虎章》
一件優秀作品除了質地優良、工藝精湛以外,其作品的題材和內涵須給人以視覺沖擊和深刻的思想內涵,還要有作者獨特的個性語言、鮮明的時代特色,這樣的作品才值得收藏。例如,在壽山石雕刻古獸造型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周寶庭夸張和變形手法的應用,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神韻生動,刀法流暢,妙趣橫生,具有濃厚的裝飾效果。林飛吸收了西方藝術的創作理念,將中西方雕法融為一體,利用壽山石的色彩、形狀、肌理等特征,創作出造型婀娜多姿的“裸女”“蚌仙”等題材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黃寶慶的《石窟造像》《詩仙李白》《道家始祖——老子》等將審美意識變為自覺的能動,把審美能力化作生活中美的創造,散發著脫俗的氣質、藝術的成熟與生命的熱度,風采昭然,令人感嘆!黃麗娟巧用“次石”,其代表作《蘭姑媽》《嘎妞妞》《女哩》等形象生動、個性突出、風格鮮明,是傳承與創新的自然結果。這樣的作品被賦予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獨具個性化的語言,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說,文化的基礎和涵養很重要。如果沒有文化內涵,就會從單純的雕塑考慮動態、比例、重心、結構、形體等技術問題,而忽略了鮮活的客觀對象所展現出的生命活力,使藝術變成一種技術標準,而非真正的藝術。每一個藝術家所體會到的獨特的個人感受,是每一個藝術家最寶貴的藝術個性。他會審視自身內在的東西,不但在傳統中汲取營養,更重要的是能有所創新,創作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只有找到自己,有了自己獨到的東西,才能創作出富有鮮明個性的藝術作品,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力。
壽山石雕創作者應該勇敢地進行文化創新、創作出更有傳世價值的藝術精品。筆者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壽山石雕作品《坐巖觀音》(圖1)、《坐云觀音》(圖2)、《螭虎章》(圖3)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探尋文化方面的表達,運用有個性的雕塑語言,賦予壽山石藝術品以新的靈魂,試圖走出自己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