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宇楠
應用型本科是指以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辦學定位,區別于學術型本科的一種普通本科院校辦學形式。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4年,教育部提出將120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的600所逐步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型人才,就業定位是面向技術產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更加傾向實踐性,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培養也是以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為基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更加符合企事業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崗位能力需求[1]。近年來,隨著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就業壓力不斷提高,2020年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相較去年增長20萬人,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就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盡管應用型本科教育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有較大幫助,但受制于傳統應試教育和升學壓力的影響,大學生對于市場用人需求和個人創業了解較少,就業意識普遍不強。由于就業壓力較大,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往往對本專業的企業用人標準缺乏認知,對于就業過程中的各種突發情況準備不足。在經歷多數的面試失敗后,部分大學生還會對就業產生畏難和消極情緒[2]。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大學生的就業規劃意識不強、對自身的認識不足,就業心理存在盲從、自卑、過度自信等問題。部分畢業生的就業觀過于理想化,對于高收入和優越工作環境的過度追求導致就業難度較大。
由于畢業生的人數眾多,市場人才供求關系的變化使得部分企事業單位對應屆畢業生設置一些用人標準,如學歷、性別、身體條件等。近年來,我國高校研究生考試一直在擴招,高學歷人才總數不斷增多,部分非技術崗位的學歷標準都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以上。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以本科學歷為主,在面對高學歷要求的用人單位時就顯得束手無策。另一方面,我國對職業院校的支持使得專科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學習周期短,實踐能力強,薪資待遇要求低,市場口碑較好,這就使得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再次加劇[3]。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在高學歷畢業生和職業畢業生的夾縫中謀求就業,其競爭力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由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共同參與和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既有學校專業設置的問題,也有學生自身的問題,還有就業指導教師的問題。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仍處于摸索階段,部分由綜合類、師范類轉型而來的高校仍在沿用原有的專業課程體系。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展開,而人才培養目標要與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生產力水平保持一致。但從目前情況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著較大差距。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不明確,盲目追求專業數量和創辦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點,學生的畢業條件也是以論文、科研等工作為主。這樣的辦學形式雖然可以不斷提高學校的規模和社會影響力,但不利于畢業生就業,也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直接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定位,學校應在做好廣泛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準確預判畢業生就業形勢,建立以企事業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為導向的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4]。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前的高校畢業生多是“90后”,受到我國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這些大學生對優越生活的追求意識較強,對就業形勢認識不足,不切實際和過于理想化的就業觀念導致就業困難。部分畢業生和其家庭對就業的期望過高,追求待遇優越、環境好、壓力小的一線大城市用人單位,對大型國有企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崗位比較熱衷;部分畢業生對自身認識不足,并且缺乏系統性的就業規劃和選擇意識,只選擇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導致錯過了很多就業機會;部分畢業生對未來沒有規劃,心理素質也較差,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困難后選擇逃避就業。上述問題都會造成本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難以開展和就業率偏低。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由就業指導中心和就業指導課程任課教師共同完成。由于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多為校內行政人員和輔導員組成,普遍缺乏專業資質,參與指導和教學的教師人數和水平均難以保障。部分院校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就業指導服務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方式方法的創新程度也不足,對畢業生的心理狀態、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都沒有準確把握,就業幫扶、創業指導和資訊發布等工作不夠細致全面[5]。就業指導工作不應僅限于畢業前,應在學生升學進入高校學習開始就引導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職業規劃和選擇,不能以給學生找工作的心態來進行就業指導服務,還應做好畢業回訪和就業質量調查工作。
就業指導課程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的一門必修課,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在原有課程體系基礎上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真正把就業指導工作落到實處。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活動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就業問題的重要性。認清就業形勢,才能正視自身優缺點,避免在就業規劃階段過高或過低地評價自己。就業指導課程不同于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家庭背景都不盡相同,他們的興趣愛好、就業方向也不同,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為每個學生推薦合適的崗位。就業指導教師要對各專業學生的就業途徑和崗位需求進行充分研究,分析學生適合哪些崗位和崗位需要什么樣的學生,然后結合學生綜合素質來進行定向就業指導。針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到校內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器進行學習,邀請企業導師來校進行指導。在畢業季,就業指導教師還要和企業聯系起來舉辦宣講會和雙選會,給學生與企業直接見面洽談的機會。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要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形成供需關系,課程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應與崗位技術能力保持一致。為了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需求的完美對接,高校應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教師則應在分析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革,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要向市場需求看齊。專業課程體系要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邀請企業專家來校承擔教師崗位培訓和專業課程任教的工作,讓學生與企業導師直接接觸,有助于他們了解自身水平與用人單位需求的差距,有效提高就業規劃和職業選擇的準確性。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提前讓在校生進入實踐基地和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技術能力水平和職業綜合素養。在企業實習期間,鼓勵學生和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簽署就業協議,在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崗位工作,實現在校教育與企業招聘的完美對接。
除了在校期間的指導課程和校外實習外,畢業階段的一對一就業指導工作也是提高就業率的關鍵手段。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就業導師一對一服務體系。就業導師可以是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也可以是輔導員或本校任課教師。每個就業導師應定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和指導,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就業形勢和自身的優缺點,教師應客觀地對學生進行就業評價和引導工作,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個性化推薦他們進行企業面試、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或自主創業等。在一對一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就業主體地位。通過接受教師的分析和引導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更加明確就業形勢和市場需求。教師的督促和指導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就業主動性,實現個人的就業規劃和職業選擇,有了目標后就更加有利于進行就業和創業。
就業指導工作對于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進行有效的就業規劃和職業選擇。學生應明確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就業方向,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而不是盲目追求大企業、高薪和優越的工作環境。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著眼于未來,進行有前瞻性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工作,明確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加大就業指導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斷提高就業指導師資隊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