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雪
隨著國家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相關的政策制定速度已經越來越快,各種政策逐漸豐富,尤其是高校每年的擴招政策,導致應屆生數量持續增加,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目前,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和學校方面的對接已經不是十分緊密,企業在大學畢業后招聘畢業生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學生在畢業之后選擇企業也同時體現出嚴重的問題。因此,互聯網基礎下的大學生就業方式以及就業目標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1]。
隨著現代互聯網不斷深入,各行各業都體現出了互聯網信息化的特點,包括電器、通信、工商、手工、零售等都加入了電子商務的浪潮中,體現出了電子商務經濟模式的應用。基于此,傳統行業初步實現了轉型,涉及了互聯網職位的問題,但是互聯網職位的轉型時間并不是很長,需要大學生在就業時能夠充分發現其所選擇行業的特點,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需求,從而尋找更加符合自身性格以及追求的工作。如果大學生對互聯網比較感興趣,可以建議大學生去互聯網產業就業;如果大學生會覺得傳統企業更加有保障,同時又擁有一片對互聯網的單純的憧憬,可能會更適合在傳統的行業中的處于互聯網發展的初始階段的企業去努力奮斗[2]。
近些年來,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運用中都體現出了獨特價值,為各行業迅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此基礎上,互聯網領域逐漸成為應屆生心中的圣地,行業中工作人員數量逐漸增加,導致該專業的大學生在就業方面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同時,一些互聯網新型企業宣傳過程中體現出了時代的特點,體現出適應大學生內心對于社會發展以及自己未來就業規劃的特點,他們會在學校的時候學習互聯網的相關知識,比如說C語言等,積累豐富的互聯網知識經驗,淡視自己原本的專業。對此,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了解互聯網企業固然是現代社會發展中的潮流,作為一種朝陽企業,其未來的發展前景較為良好,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大量人才涌入很可能會導致這個行業中的競爭壓力變大,市場人力資源過剩,就業市場存在不均衡性,難以幫助學生實現更加快速、穩定的發展[3]。
在互聯網時代中,學生作為使用互聯網的最為廣泛和普遍的人群,他們會通過網絡來收集各個行業的發展信息。在互聯網廣泛應用之前,大學生找工作的方式和如今不同,體現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局限性,但是在互聯網的應用中,大學生能夠對自己想要去的企業進行初步的判斷和了解,并通過各種豐富的網絡招聘網站來獲取企業的招聘信息,了解企業的具體發展形勢、薪資待遇以及福利待遇等,讓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情況有一個初步了解。在互聯網的環境中,企業的信息幾乎是透明化的,學生和企業作為平等的角色,學生擇業體現出雙向選擇的特點。企業在招聘時也會盡量提高自己的口碑,讓更多人愿意加入到企業中來,這也為大學生在畢業后更好地尋找工作和就業提供了一定的保障[4]。
傳統的大學生就業主要是通過學校內部招聘以及向企業投遞簡歷的形式來進行的,在這種背景下,大多數企業對于大學生來說都比較陌生,大學生對這些企業的信息無從了解。但是,在現代互聯網平臺下,大學生的就業渠道已經變得更加直觀和簡單,學生能夠從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中尋找自身所需要的信息,為大學生更好地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在就業選擇方面體現出了較高的便利性。大學生作為日常生活中應用互聯網最普遍的一個人群,在就業時會充分利用這種工具,企業的就業信息在互聯網上得以公開化和透明化,使互聯網中各種網絡論壇以及文章的發表對于大學生就業方面產生關注。這些豐富的網絡平臺在近些年來已經有效地改變了大學生的就業思維,使大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體現出互聯網的信息化特點,讓大學生從傳統的就業觀念中解脫出來,體現出更加具有創新性和活力的就業精神。因此,互聯網環境對于大學生就業思維的影響,體現出了互聯網的便捷性和特點,大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互聯網資源來尋找更加良好的就業機會,提高就業效率[5]。
如今,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相關方面的信息存在差異性的特點,真假難辨,導致大學生難以實現對于這些豐富的網絡數據的篩選,對于這些數據的價值難以進行有效地分析。網絡環境中,可能會對企業的排名、大學生就業率、就業行業以及薪資排名的數據進行虛擬和假設,真實性不高,導致大學生在對網絡信息的篩選過程中體現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具體來說,在平均薪資統計方面,一些統計是直接利用招聘網站所提供出來的職位平均薪資來提取數據的,但是沒有真正考慮到企業在招聘好人員之后為人員發放的薪酬待遇,真實性有待考量。因此,在此基礎上,這些方面的統計結果體現出偏高的特點,而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看到這樣的統計結果,不論其真假,都會對大學生造成很大的就業壓力,當大學生在畢業后的實際薪資達不到這個平均水平時,就會產生極大的落差感,認為自己是否在能力方面出現問題,不利于大學生后期穩定、長遠的發展[6]。
在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就業決策產生的影響首先是大學生自身所看到的網絡中對企業及所處行業中的評價。例如,在臨近畢業時,大學生拿到甲公司聘用通知之后,可能會對該企業比較滿意,具有較大的意向,然后他到網絡中各個平臺尋找甲公司的一些信息,可能會看到關于甲公司的一些負面信息,如在工作時存在加班嚴重、沒有雙休日、薪資發放不及時等,這些問題公司通常不會直接向學生表明,但是在網上,這些信息會有所體現,就會導致大學生對于是否去這個公司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疑惑,影響到大學生就業的決策。因此,在網絡化的背景下,社會環境信息逐漸透明之后,企業在其日常工作和發展過程當中,要重視人工福利方面,積累員工的口碑,使企業在網絡環境中的口碑得到明顯地提高,使其對其他求職者產生良好的印象[7]。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市場以及金融市場、就業市場等方面都體現出了變化性極強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大市場中的所有變化都會及時地傳遞給社會大眾。大學生在求職時很容易通過互聯網獲取到市場的變化情況,從而影響自身就業的決策內容。例如,在互聯網剛興起時,一些大學生希望投入到互聯網行業,而金融行業發展良好時,就業市場又以新金融行業為主。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及時性導致大學生對市場的變化情況難以進行抉擇,是否跟隨市場前進的方向來進行就業決策,是一項十分有待研究的任務,市場的變化對于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影響較大[8]。
畢業后所從事行業是大學生主要考慮的就業內容,社會中已經有很多企業加入互聯網發展的潮流中,體現出能夠很好地適應互聯網發展的特點。例如,在企業中設置電商平臺運營崗位,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吸引大學生加入到企業中來,為大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選擇,讓大學生參與到傳統行業中,同時又能夠進入到互聯網行業中。在同一個公司中,不同的崗位以及公司所涉及的不同行業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此需要大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判斷企業的崗位設置是否更加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從而更好地進行就業決策[9]。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大學生在對網絡接觸的過程當中,網絡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就業方面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較大。基于互聯網上的社會環境,大學生在就業思維方面發生了一些相應的轉變。文章針對就業導向下互聯網對大學生就業的各個方面進行思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就業選擇和職業生涯規劃,從而更好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