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小玉
鄧州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鄧州 474150
母豬是豬場內仔豬得到充分繁殖的有效保障,但是在母豬養殖期間并不是每個母豬的繁殖能力都比較強,部分母豬由于多年產仔,年齡增大,身體素質變差,產仔能力下降。還有一些母豬患有疾病,如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生產性能受到影響,受孕之后容易出現流產、死胎等現象,產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此外,還有一些母豬的產仔數量明顯少于同批次的母豬,針對這些母豬如果不能及時的淘汰,將會降低經濟效益,不利于生豬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做好母豬淘汰工作,則可以有效的規避死胎、流產、產仔數量等問題的發生率,保證母豬產仔質量,促使生豬養殖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患病母豬身體素質通常都比較差,其產仔質量勢必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其生產性能也會受到疾病的影響。尤其是母豬患有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后,流產、死胎等現象的發生率明顯增大。針對這一類母豬,首先需要對其所患疾病進行治療,如果治療后患豬痊愈,則不予淘汰,反之,如果疾病狀況沒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的趨勢,那么則必須要將其淘汰。其次,還有部分患有先天性生殖系統疾病的后備母豬也存在有生產性能低下的情況,也需要盡早淘汰。最后,有些母豬所患疾病雖然不會對生產性能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卻會對母豬的分娩以及配種造成不良影響,而且無法徹底根治,容易反復發作,也需要將其淘汰,比如肢蹄病。另外,有的母豬存在有先天性的生理缺陷,骨盆比較狹窄,難產概率增加,也需要及時淘汰[1]。
大部分母豬在4~5月齡時會出現第一次發情,但是也有母豬會延遲1~2個月發情,如果母豬超過8月齡卻依然沒有任何發情的征兆,則表明其不適宜留作配種,需要將其淘汰。其次,對于初產母豬來說,在仔豬斷奶后49 d,依然沒有發情的跡象,生產性能嚴重降低,也需要淘汰處理。如果母豬經過多次反復配種,依然沒有成功受孕,并且在配種2次以上出現返情現象的母豬,說明其受孕困難,需要淘汰。此外,還有一些母豬在配種時表現的相對比較暴躁,多次誤傷工作人員,導致配種無法順利進行,也應當予以淘汰。
母豬的種用價值主要是根據其產仔數量、哺乳性能以及仔豬成活率等進行判斷的。針對首次分娩的母豬,如果其連續兩胎產仔數量都低于5頭,則要考慮將其淘汰,對于經產母豬來說,如果其產仔數量低于6頭,也有淘汰的必要。而在母豬分娩之后,其哺乳的乳頭小于10個,分泌的乳汁量少、稀薄也可以將其淘汰。此外,身體素質不佳、體重超標或者是不達標的母豬也不適宜繼續留作種用,可以考慮將其淘汰,還有一部分母豬存在基因方面的缺陷,攜帶某些遺傳疾病也應當及時淘汰。
隨著母豬年齡的增長以及生產胎次的增多,母豬的身體素質將會越來越差,其生產性能也會不斷降低。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母豬在生產7~8胎之后,其生產能力將會明顯下降,主要表現為產出仔豬數量下降,產后患病概率增加,產后泌乳能力下降等。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使得生產母豬的胎次結構維持在最佳水平,就要將已經有多次生產的母豬淘汰掉,保證養殖經濟效益達到目標要求[2]。
母豬的產仔數量越多,所產下仔豬身體素質越強,說明其生產性能越好,種用價值越高,反之,如果母豬的產仔數量越少,所產下的仔豬身體素質越差,那么則說明其生產性能越差,種用價值越低。在淘汰母豬時,產仔數量也是重要指標之一。針對產仔數量少的母豬,可以考慮將其淘汰,首先要淘汰連續2次及以上產仔數量少的母豬。其次,要淘汰產仔體弱多病,身體素質差的母豬,因為這一類母豬即便是產仔數量達標,但是仔豬的成活率少,依然無法有效的發揮種用價值。
疾病是影響母豬正常受孕、產仔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母豬在受孕之后,身體素質有所下降,抵抗力變弱,其更容易受到各類疾病的侵襲,在疾病的影響之下,處于孕期的母豬可能會出現流產、死胎,無法成功產仔等現象。而不論是對于孕期還是非孕期的母豬,其經過專業的對癥治療,可能都會恢復健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傳染病的影響是不可逆的,其必將會對母豬的生產性能產生影響。所以說,對于感染過傳染病的母豬即便是在其痊愈后也應當予以淘汰。同時,在生豬養殖期間,還需要定期對豬場內的疫病進行監測管理,每年實施3~4次常規血清學檢測,及時的將檢測結果不正常的母豬淘汰掉,以保證豬群的質量[3]。
總之,對于生產性能差、受孕困難、患有多種疾病的母豬,要將其及時淘汰,可以更好的凈化豬群,避免疾病在豬群中大規模傳播,提高仔豬身體綜合素質。但是,在淘汰母豬時也有諸多注意事項,需要結合豬場的實際養殖情況,以及母豬身體現狀科學合理的實施,避免誤淘或者是漏淘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