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宇
吉林省遼源市畜牧總站,吉林遼源 136200
近年來,由于沙門氏菌到處存在、宿主范圍廣泛、繁殖快、一旦感染持續存在于宿主體內,嚴重破壞家禽免疫系統,引起家禽各種疾病,特別是種雞場投訴率高。目前,沙門氏菌防控手段很多,疫苗貴而不對型、抗生素滯后而且易反復,特別是沙門氏菌耐藥性增強,抗生素防控沙門氏菌越來越顯得無能為力。筆者在畜牧生產一線,使用噬菌體產品防控沙門氏菌,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育雛期白痢用抗生素效果不理想;育成期均勻度差、脛骨發育不好、羽毛凌亂;產蛋期產蛋率受影響、輸卵管炎和肝病增多、蛋殼質量下降。整個飼養過程腸道病多,免疫應答不佳,種雞逐漸消瘦,零星死亡。
沙門氏菌在孵化場對消毒劑有一定的耐受性,所以在孵化場因沙門氏菌感染胚胎活力弱,打殼困難,雛雞偏弱,水樣胎糞,投訴率高。
商品雞場沙門氏菌感染,早期雞苗弱,死淘高;中期疾病多,治療難;后期吃料少,長得慢。在整個飼養過程中,經常出小雞、均勻度不好、體重小、料肉比差、成活率低、抗體不理想、離散度大。
從母雞經卵巢傳給后代。雛雞白痢、支原體、REO病毒和腺病毒等都是靠這種方式傳播。沙門氏桿菌也可垂直傳播,由輸卵管進入卵黃。Bafley和Cox已經多次證明:肉雞早期感染沙門氏菌幾乎與稍后感染的沙門氏菌為同一種細菌。因此,避免種禽、孵化場和出生后頭幾天的雛雞感染沙門氏菌的是最為關鍵的措施。
大腸桿菌、副傷寒沙門氏菌,存在母雞的泄殖腔和集蛋箱墊料中,都可穿透蛋殼,感染發育中的胚胎。這種形式的垂直感染會污染孵化場環境,并可直接或間接感染雛雞。蛋殼表面的污染將臍帶炎和沙門氏菌病傳入育雛設備和飼養設備。
與易感雞群和有臨床癥狀或沒有臨床癥狀的保毒宿主接觸,則會造成感染。這種情形常發生在老雞場,而且是傳播沙門氏菌病、鼻炎、支原體病、喉氣管炎和巴氏桿菌病的普遍方式。
將污染的箱籠、設備或飼料帶進雞場,或者人員在感染雞群和易感雞群間走動,若沒有適當的生物安全措施,就很容易傳播疾病。通常會有病原存在,如IBD和沙門氏桿菌,當空舍期少于10 d時,可感染下一批雞。
感染的雞群在感染后會排泄大量的病原,夾帶在灰塵中,可隨風飄揚5 km遠。沙門氏菌、AI、ND和傳喉可籍風傳播。
野禽是沙門氏菌、AI的保毒宿主。嚙齒動物可攜帶沙門氏菌和巴氏桿菌等多種疾病的病原。昆蟲和蚊蠅也可傳播沙門氏菌。
不論是飼料本身還是飼料成分被病原如沙門氏菌、IBD和ND等污染,都可以感染易感雞群。歐盟2008年統計25個成員國飼料廠沙門氏菌污染飼料情況,均有沙門氏菌檢出。
特別是益生菌、微生態制劑在生產過程中滅菌不徹底,有雜菌產生,這些雜菌中也可能存在沙門氏菌。
結果見表1。

表1 沙門氏菌傳統防控方法比較
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真菌、藻類、放線菌、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的總稱,因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稱為噬菌體。
噬菌體跟別的病毒一樣,具有病毒的特性:只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個體微小;不具有完整細胞結構;只含有單一核酸。大部分噬菌體還長有“尾巴”,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體內。
噬菌體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噬菌體基因組含有許多個基因,但所有的噬菌體都是用寄生細菌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和能量來實現其自身的生長和增殖。
4.1.1 采集樣本
①養殖場采集家禽的內臟(心、肝、腸、脾)、泄殖腔處毛屑、糞便、污水、棟舍周邊土壤。
②孵化場采集毛蛋、蛋殼、弱雛、胎糞、污水或周邊土壤。
4.1.2 注意事項
①采樣前7天采樣區域不使用消毒劑、殺蟲劑。
②采樣前3天不能使用酸化劑。
③采樣前3天不能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
噬菌體在防控沙門氏菌上,利用生物界中的相生相克規律,以菌治菌,達到防控沙門氏菌的目的。種禽(蛋雞)每月使用一次噬菌體防控沙門氏菌,自身健康,并切斷垂直傳播,提高受精率;孵化場使用噬菌體18日齡胚噴霧或者1日齡雛雞噴霧或者作為雛雞開口藥,凈化雞雛沙門氏菌,提高健雛率,小雞抗病力強好養。商品雞在3日齡之前和20日齡左右各使用一次噬菌體,免疫應答好、抗病力強、不容易出小雞、提高均勻度、提高飼料報酬。

表3 孵化場使用時機

表4 商品肉雞場使用時機
①怕消毒劑,活的微生物,使用前后禁止用化學消毒劑飲水或帶雞噴霧消毒。
②怕強酸,適合與pH值4.5以上,使用時飲水中添加0.3%~0.5%小蘇打,防止強的胃酸破壞。
③使用前后3 d禁止使用抗病毒藥物。
④飲水或噴霧使用,注意均勻,100%的動物接觸。
動物為1日齡雛雞,分成A、B、C三組,每組20只。A組為實驗組:用噬菌體飲水0.05 mL/只。B組為氟苯尼考組:正常治療量(10%氟苯尼考,100 g兌水100 kg)。C組空白對照組。
攻毒:口服5×109cfu的強毒(SP)。
攻毒后5 d和8 d觀察肝臟、脾臟和盲腸中的(SP)。
攻毒5 d后,A組攻毒菌株在肝臟、脾臟、盲腸的持續存在情況明顯低于B、C對照組。

表5 實驗攻毒方法
攻毒8 d后,A組攻毒菌株在肝臟、脾臟、盲腸無檢出,B、C照組攻毒菌株在肝臟、脾臟、盲腸檢出高于攻毒5 d,說明抗生素治標不治本,作用時間短,效果遠遠低于噬菌體的殺菌效果。
案例1:德州某817肉雞場,2020年7月進雞,每棟飼養52 000只。從9日齡開始出現沙門氏菌病,先后按照3家藥廠提供的治療方案用藥,效果都不佳。一直到27日齡仍出現大批量的小雞、弱雞、病雞、傷殘,死淘高達1 000余只/d,死淘少時500~600只/d,剖檢可見明顯的沙門氏菌感染癥狀。
治療方案:使用噬菌體,3 000只/100 mL飲水,只用1 d。
使用結果:用完48 h后,死淘降到180余只;72 h后降到70余只。
案例2:鐵嶺某商品肉雞場,2019年6月7日進雞,雞苗4.2元/只,毛雞:9.2元/kg,飼料均價:3 500元/t,三棟在3日齡、20日齡使用噬菌體飲水,飲水時間6 h,出欄情況見下表。

表6 出欄情況
綜上所述,種禽使用噬菌體防治沙門氏菌,不僅保護種雞本身,而且避免垂直傳播,后代雛雞好養,同時解決種禽用藥多,后代抗藥性問題。孵化場噴霧或商品代作為雛雞開口藥,起到凈化雞群的作用,小雞好養。展望未來,因噬菌體防控沙門氏菌快速、簡單、高效、安全、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可以在飼料、屠宰、食品上都會得到廣泛應用,為健康養殖、為食品安全、為人民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