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英
河北省南皮縣農業農村局,河北滄州 061500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肉、蛋、奶等食品的藥物殘留問題也愈發受到了嚴格的監管,社會媒體也不斷報道出某些中小型養雞場因違規使用藥物而導致雞蛋藥殘超標,相關負責人被判刑等新聞。下面筆者以雞蛋食品安全為話題和大家談一下進入產蛋期的雞該如何做好無抗養殖。
雞蛋是餐桌上常見的動物蛋白食品,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集約化和規模化養殖已經成為趨勢,存欄量提高了之后,對疾病防控的水平要求也隨之增高,很多養雞場都難以做到完全控制疫病的流行。特別是進入產蛋期的雞群,一旦發生群發性疾病,損失非常大。抗生素是防控疾病的最理想藥物,對各種細菌、支原體、寄生蟲的感染有較強的治療效果,對病毒感染也具有抵抗繼發感染的功效。由于雞在性成熟后每天都會產蛋,抗生素一旦使用,藥物必然會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輸卵管和卵泡部位,導致產下的蛋出現抗生素殘留,從而影響食品安全[1]。蛋雞發生疾病后我們又不能不治療,在遵守不使用抗生素這一基本用藥原則的前提下,如何對產蛋期的雞進行無抗養殖是行業面臨的重要難題[2]。
除了抗生素外,還有很多替抗藥物對疾病有一定治療作用,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效果不如抗生素,但至少使用后不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中獸藥本質是中獸醫師在給動物治療疾病時的用藥,和化藥抗生素相比,中獸藥多來自天然的或種植的植物,具有綠色、天然、使用安全和不產生藥殘等特點,中獸藥的使用可以很好地避開藥物殘留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但中獸藥也并非十全十美,用過的人都知道,中藥使用成本較高,好的中藥材價格是不便宜的,有些廠家的中藥產品價格低,可能有打標準擦邊球的嫌疑。另外,中藥的使用需要辨證施治,如果獸醫師沒有中醫理論功底,又缺乏臨床經驗的話,中藥是很難發揮最佳療效的。有時對于急性病的治療,由于中藥的藥性發揮慢,療程長,很容易耽誤病情。
生化制品主要包括蛋黃抗體、高免血清、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轉移因子等通過生物和化學方法提取、合成而得的一類制劑產品。上述物質對病毒類病原感染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如臨床常見的安卡拉病毒、腺病毒、法氏囊病毒等都可以通過抗體注射法進行治療,抗體進入機體后能及時將感染的病毒中和,阻止疾病進一步惡化。但上述產品本身也具有一些缺陷,首先該類產品制造成本較高,對后期的運輸和儲存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使得疾病整體治療成本較大。其次,這些產品一般都只能做成注射劑型才能確保高的生物利用度,注射的過程對雞應激較大,很多雞場在操作后第2天就表現雞群產蛋率下降,破蛋率升高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注射應激導致的。
有抗菌功效的提取物常見的有大蒜素、植物精油等。這些都是來源于天然植物的抗菌物質,大蒜素主要從大蒜中提取而得,但由于大蒜本身成本就比較昂貴,導致大蒜素使用后養殖成本上升。植物精油是通過萃取或高溫蒸餾方式從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由于其中還有醛類、酚類等化合物而具備了抗菌特點,也是成本昂貴。據筆者統計,使用替抗物的養殖場成本大約在60~100元/t料,如果每天使用,必然削減養殖利潤。
微生態制劑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法多樣、效果確切、對雞群應激小的特點,且不存在藥物殘留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市場上能替代抗生素功能的主流產品之一[3]。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市場上微生態產品參差不齊,且都是以飼料添加劑或飼料原料的形式進行流通,標準都是企業報備的標準,很容易出現套文號現象。大家在選擇時,一定要確保產品來自正規的大廠家,大廠家一般經營多年,市場監管嚴格,且對自身品牌比較珍惜,產品質量能夠保證,所選的菌種活力也會更強,功效更加明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健康意識也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越來越在意。雞蛋作為人們日常消費的動物蛋白類食品,在食品安全逐漸被社會重視后,蛋雞的無抗養殖呼聲越來越大,直接給雞飼養場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目前替代抗生素功能的產品種類較多,但無論是哪類產品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養殖場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