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偉,馬 穎,魏 星,王春紅
吉林省遼源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遼源 136200
牛結節性皮膚病是由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種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以皮膚出現結節為典型臨床特征,嚴重影響著養牛業的發展,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要求法定報告的動物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傳染病進行管理。
2019年8月,新疆伊犁州發生了LSD疫情,是我國首次確診的LSD疫情,經流行病學調查,認為經蟲媒傳入的風險最高。2020年以來,我國福建長汀、江西贛州、廣東潮州、安徽黃山、浙江金華等地先后確診了6起牛結節性皮膚病疫情,各地采取了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了疫情的擴散和蔓延。該病的散發流行對我國的奶牛和肉牛養殖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2.1 病原特征
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為雙股DNA病毒,與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同屬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三者同源性較高且存在交叉免疫保護。LSDV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在干燥的圈舍內可存活數月。LSDV在患病動物壞死皮膚結節、干燥痂皮中可存活數天。LSDV不耐酸堿,對陽光敏感,對乙醚、氯仿等大多數消毒劑較敏感。
2.2 流行特點
牛是LSDV的自然宿主,包括黃牛、奶牛、瘤牛和水牛,易感性不受年齡、品種的限制。該病發病率為5%~45%,死亡率可達10%。病毒主要通過蚊、蠅等媒介進行機械性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患病動物進行傳播。患病動物的唾液、眼鼻分泌物、奶、精液、血液、結節潰爛分泌物、脫落痂皮、污染的墊料都是傳染源,病牛恢復后可帶毒3周以上。
3.1 臨床診斷
因動物的健康狀況和感染的病毒量的不同,病牛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病牛體溫可達41 ℃,精神沉郁。肩前淋巴結腫大明顯。眼結膜炎,流鼻涕,流涎。其典型的癥狀是全身皮膚表面出現10~50 mm的結節,以頭、頸、肩部、乳房等部位居多,后期結節破潰形成結痂。發現符合LSD典型的臨床癥狀,結和流行病學調查可診斷為疑似病例。
3.2 實驗室診斷
采集患畜血液分離血清進行抗體檢測,可采用病毒中和試驗和ELISA;也可進行病原學檢測,采集病牛的口鼻拭子、皮膚結痂、抗凝血采用熒光定量PCR進行核酸檢測。《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規定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可進行檢測,首例疑似病例樣品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檢測中心復核為LSDV核酸陽性的,可確定為確診病例。
4.1 切實提高對LSD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目前基層對LSD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可能存在漏報、瞞報和不報的問題,要嚴格按照《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方案》的要求,及時采取控制措施,撲滅疫情,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4.2 結和春季和秋季動物防疫工作,加強疫情的監測排查。發現全身皮膚出現多發性結節、結痂的,要立即對病牛采取隔離限制移動措施,上報疫情,組織專家開展臨床診斷,診斷為疑似病例的要采樣送檢。
4.3 嚴格按照要求處置疫情。疫情確診后,立即撲殺發病牛和病原學陽性牛,并對病死牛、撲殺牛及其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同群病原學陰性牛進行隔離觀察,采取防蚊蟲叮咬措施,必要時提前出欄屠宰。對養殖場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清洗、消毒,采取吸血蟲媒控制措施,滅殺蚊蠅等昆蟲媒介。疫情所在縣及相鄰縣可采用國家批準的山羊痘疫苗5倍劑量全部牛只進行緊急接種。疫苗接種是LSD疫情最有效的防控手段,許多疫情發生國家的防控經驗證實,接種山羊痘疫苗可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嚴格檢疫監管,撲殺完成后1個月內禁止疫情縣的活牛調出。
4.4 加大LSD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相關人員的防控意識。加大對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普及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控知識,切實提高養殖、屠宰、經營相關人員的防控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