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莊
河北省南皮縣農業農村局,河北滄州 061500
羊偽狂犬病由偽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臨床表現發病急,感染羊機體發熱,感染部位奇癢難忍,中樞神經系統被破壞后還會引發全身神經癥狀,治療難度大,嚴重阻礙了養羊業的發展[1]。為了能幫助大家更科學地防控該病,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偽狂犬病毒屬于DNA皰疹病毒屬,動物感染后主要分布在中樞神經系統,如腦、脊髓等部位,在敗血癥階段可存在于血液和實質臟器中。偽狂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高溫、低溫、高濕環境下可生存數周,0.5%的石灰乳或小蘇打溶液中能存活1 min以上,在0.5%硫酸中作用至少3 min才能使其完全失去活性,在0.1%石碳酸溶液中能耐20 d以上。甲醛、紫外線、火堿等對其殺滅作用較強。除了羊之外,豬以及某些嚙齒類動物也能感染,并能成為本病的傳播媒介,若羊食入了被病豬、病鼠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病毒可經消化道感染。皮膚傷口、生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等也能成為病毒入侵機體的途徑。
本病潛伏期為3~6 d,感染羊局部皮膚奇癢難忍,經常磨蹭墻面或樹皮,或用嘴啃咬病灶部位。由于物理性的摩擦作用,病灶部位可見到皮膚發紅,皮毛脫落,局部水腫和出血,久之便形成血痂,但此時奇癢的感覺并未停止,病羊受折磨嚴重,行為變得急躁,飼養員難以控制[2]。體溫升高至40 ℃以上,即使能降至正常溫度,其采食量也會下降,反芻減弱或停止。當病毒隨血流擴散至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時,病羊表現咽喉麻痹,口腔不斷流涎,呼吸困難,心跳加快或不規則,經常磨牙和尖叫,走路不穩,共濟失調,全身時不時發生痙攣現象,一直到死之前仍有知覺[3]。
對病死羊進行解剖檢查,可見皮膚局部病灶干裂,有血痂,掉毛嚴重,皮下有水腫現象。肺部充血水腫,肺間質增寬,局部有實變組織。心外膜出血,心包有積液現象。腦、延髓、脊髓等病變明顯,腦膜明顯充血,腦脊液增多。組織學病變主要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彌散性非化膿性腦膜炎及神經節炎所致,有明顯的血管套及彌散性局部膠質細胞反應,大量神經節細胞及膠質細胞出現壞死。
本病目前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治療,發生本病的羊在早期可用康復羊的血清進行注射,能阻止疾病的發展。同時,肌注廣譜抗生素來抵抗其他病原菌的繼發感染,如頭孢喹肟、鹽酸頭孢噻呋、氨芐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等,從而降低死亡率。預防本病需提升羊場的管理水平,加強防鼠滅鼠工作,做好疫苗免疫。
發現病羊第一時間將其隔離,體表脫落的皮膚碎屑、羊毛等清掃干凈,在安全地帶焚燒處理。污染的地面用2%火堿溶液消毒,羊體表皮膚有破損時,及時用紫藥水或碘伏溶液涂抹消毒。適當控制飼養密度,舍飼羊群要建專門運動場,每天運動時間不低于2 h,發現有精神不振且伴發神經癥狀的需及時診斷,防止病原擴散。病羊解剖后尸體和采集的病料最終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可在遠離生產區的地方進行焚燒,或挖深坑進行填埋,防止病原菌擴散。
以鼠類為代表的嚙齒類動物對偽狂犬病毒的傳播起著重要作用,對于養殖場來講,鼠患最嚴重的區域為飼料倉庫和羊舍,倉庫內存放著玉米、豆粕等原料或成品精料,很容易吸引老鼠的光顧,羊舍中因料槽中有殘料而容易招引老鼠。建議羊場飼養貓來看守倉庫,加強管理,晚上在喂完最后一次后將槽內殘料打掃干凈。在老鼠經常流竄的區域放置粘鼠板或鼠夾,做好防鼠滅鼠工作。
偽狂犬病毒雞胚細胞氫氧化鋁甲醛疫苗可用于本病的免疫,每只羊需接種2次,中間間隔一周,第一次頸部皮下注射7 mL,第二次注射8 mL。疫苗接種后的2周,抗體可達到有效水平,一個月后抗體達到頂峰,羊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有效濃度可維持一年以上。對于育肥羊來講,足以滿足其出欄前不被感染。對于飼養時間較久的種羊來講,每年夏季到來之前免疫1次即可。
偽狂犬病毒對神經細胞有特殊的侵蝕性,神經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細胞,一旦被破壞,神經干細胞很難再分化來替代原有神經細胞的功能,當病羊出現神經癥狀時,最終死亡的概率很大。即使有部分羊通過自身抵抗作用最終未死亡,但后期生長發育受阻,生產性能下降,且偶爾還會有神經癥狀出現,因此,本病一定要以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