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雄
青海省貴南縣林業站,青海貴南 813199
將飼料進行青貯是在飼料切碎后,緊緊的壓實在青貯窖中,讓乳酸菌充分繁殖,使飼料中的糖類轉變為乳酸,降低飼料的pH值,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來延長飼料貯存時間的一種手段。高質量的青貯飼料質地比較柔軟,味道香甜,適口性很好,反芻動物采食后消化利用率也比較高[1],青貯飼料的飼喂不受季節、溫度以及地域條件的限制,常年可以制作,對于青綠飼料短缺的地區,青貯飼料是擴大飼料來源的重要途徑。
青貯飼料的制作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發酵技術,通過發酵改變飼料的酸堿度,形成酸性環境,延長飼料的保存時間。乳酸菌在厭氧環境下能夠利用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形成乳酸和少量丁酸、丙酸、乙酸等酸性物質,且乳酸的生成量最大,乳酸菌的生長繁殖也比較旺盛,形成良性循環。很多有害微生物都是好氧菌,在厭氧環境下并不能生長繁殖,這樣就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當飼料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時[2],乳酸菌的活動也會受到限制,至此,青貯飼料發酵完成,保存時間大大延長。
很多飼草料都能夠進行青貯,通常來說無毒無害的新鮮植物均可以進行青貯,含糖量較高的植物更容易進行青貯,且制成的飼料飼用價值更佳。由于青貯過程中主要是乳酸菌的發酵作用,所以碳水化合物越高的飼草料越容易進行青貯,通常作為青貯原料的植物要求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量占總干物質的10%以上。常用的青貯原料有:高粱、玉米、小麥、苜蓿、馬鈴薯、甘薯、無芒雀麥、燕麥、胡蘿卜、黑麥、優質野草等。
青貯窖應當選擇在地勢較高、地下水位比較低、土質堅實、向陽、干燥的地方。通常青貯窖可以分為地下式、半地下式、地上式三種,形狀可為圓形或長方形,修建青貯窖時應以磚、石或混凝土為主要結構,尤其是地上式的青貯窖應每隔一段距離修建一個短墻用于支撐主墻,避免墻體傾斜或坍塌。青貯窖內應不透氣、不透水,窖深2.5 m左右,寬度至少為2 m,利于車輛通行,長度應根據飼養規模進行調整。需要注意的是,長方形的青貯窖四個角應為弧形,這樣能夠避免原料壓實不嚴和取料時的浪費。
青貯原料刈割要考慮到飼料的營養成分以及水分含量。制作青貯的原料要求水分在60%~70%,當水分高于70%時,青貯料容易發生腐敗,而低于60%時又容易因含水量不足而形成“熱青貯料”或“霉青貯料”。不同作物的刈割時期也不同,例如飼用青貯玉米應在籽實接近成熟時進行收獲,即蠟熟末期,此時的玉米可消化蛋白更高。而飼用高粱則要在乳熟期和蠟熟期之間進行刈割,高粱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熟度越來越高的同時莖葉中干物質的含量會不斷增加,飼用價值會持續降低。當蘇丹草進行青貯時,應在乳熟期進行刈割,這個階段的蘇丹草莖稈內糖含量最高。刈割后的原料并不能直接進行青貯,而是要進行切碎,羊用飼料通常原料要求切短到0.5~1 cm左右,牛用飼料的原料則要為2~3 cm。
青貯飼料入窖前可以在窖地鋪10 cm左右的切短的秸稈,用于吸收青貯過程中產生的汁液,而后將青貯飼料裝入窖中,一邊裝填一邊壓實,壓的越緊越好,尤其需要注意四周和邊角的部分,應當壓至踩踏沒有彈力。當原料裝填至高于青貯窖1 cm左右時進行封窖。先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而后用秸稈或土進行封窖,一定要確定青貯窖不漏氣,并時常檢查,如果發現漏氣的地方,要及時修補。
青貯飼料通常需要40~50 d的發酵后才能進行使用。優質的青貯飼料應沒有嚴重變色,即青貯前作物若為綠色,則青貯后也應為綠色或黃綠色[3]。制作好的青貯飼料有輕微的酸味和果香味,品質較差的青貯則為腐敗味道或酒精味。
開窖使用后不能全面打開或開洞掏草,取料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草面的平整,讓青貯飼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降至最低。這是因為當開窖后,窖內的溫度會有所升高,與空氣接觸的部分容易發生霉變,從而造成二次發酵。二次發酵后的青貯飼料糖分會有很大的損失,同時霉變的飼料飼喂給家畜后也會造成其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的發生。取料后要立即用塑料薄膜將暴露部分蓋嚴。飼喂的過程中,飼喂量要逐漸加大,最終達到牛每日采食10~35 kg,羊每日采食1.5~2.5 kg為宜,當青貯飼料酸性過大時,可以加入碳酸氫鈉來中和。
青貯飼料具有適口性好、氣味芬芳、柔軟、多汁等特點,且制作過程中飼草料的養分損失比較低,通常情況下對于微生物和蛋白質的保存可以達到85%左右。有報道稱,發酵后的青綠飼料消化率較未經發酵的飼料更高,換言之,青貯還能夠達到提高飼料消化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