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劉佳麗,孫平良
1.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2.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530000
肛周膿腫大多由肛腺感染向上蔓延所致,由于起病急驟,發展迅速,特別是高位肛周膿腫其部位較深,早期癥狀不明顯,病史不典型,最容易誤診,一旦確診,就必須盡早進行手術治療[1]。肛周膿腫屬中醫學“肛癰”范疇,在中醫文獻中,也有“懸癰”“臟毒”“跨馬癰”等記載[2]。中醫理論同樣認為肛癰一旦膿成,應立即手術切開排膿。肛癰的發病不外乎內外因素,外因多為感受火熱邪毒,隨血下行,蘊結于肛周,蒸騰經絡血液,熱盛肉腐則變生成膿;內因多為過食肥甘辛辣,損傷脾胃,濕熱內生,下注大腸,壅滯肛周而成,或平素陰虛,內生濕熱,復感外邪,肺脾腎俱虛,日久化瘀生痰,結于魄門而成。筆者認為,肛周膿腫的病機不外乎虛實兩端,實證多為早期,以火毒蘊結、濕熱下注為主;虛證多為晚期,以陰虛毒戀為主。當肛周膿腫手術后,其病機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學者總結出術后創面形成的病機是人體陰陽失衡、氣化失調,而毒、腐、瘀、虛是創面形成的具體病機[3]。
肛周膿腫實證者,多以火毒、濕熱為主要病機,治療當以清熱解毒利濕為大法。治療上分內治與外治。內治可辨證施治,分為三型:①火毒蘊結證當清熱解毒,方選仙方活命飲;②濕熱下注證當清熱利濕,方選龍膽瀉肝湯;③陰虛毒戀證當養陰解毒,為青蒿鱉甲湯。早期積極治療可消腫散結,如發現已成膿者應立刻切開排膿。膿排出后屬正虛邪戀,多難以快速康復,則用熏洗、外敷、坐浴、沖洗、艾灸、物理治療等方法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緩解患者痛苦,加速傷口愈合。許多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顯著高于單純西醫,通過早期清熱解毒、涼血散瘀、軟堅散結,中期扶正托毒,后期補養氣血、健脾滲濕、滋養肝腎等治法,可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和創傷修復能力[4]。
2.1 中藥內服
2.1.1 專藥專方 許多醫家根據中醫學理論及臨床經驗自創了一些針對肛周膿腫有良好療效的方藥,并在臨床中被廣泛運用。張志君等[5]研究發現,肛癰方內服外用可促進高位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黃奚等[6]認為,仙方活命飲口服在促進肛周膿腫一期根治術后創面愈合、抑制炎癥等方面,與合理運用抗生素無明顯差異。內托生肌散出自清代醫家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主治瘰疬、瘡瘍潰破后,氣血虧損、不能化膿生肌,或其瘡數年不愈,外邊瘡口甚小,里面潰亂甚大且有串至他處不能敷藥者。徐利等[7]通過臨床研究發現,內托生肌散能明顯縮短糖尿病合并肛周膿腫感染的愈合時間,緩解疼痛,減少滲出。
2.1.2 辨證施治 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治病當求本,因證施治以調和陰陽。臨床對于肛周膿腫術后的復雜病機,醫者應辨證施治,辨別虛實兩端,實證當以驅邪為主,清熱解毒利濕、行氣化瘀散結;兼夾虛證當益氣養陰、攻補兼施。周麗波等[8]以仙方活命飲合五味消毒加減自創消腫潰癰方,治療肛周膿腫術后熱毒凝結、氣滯血瘀證。結果顯示,消腫潰癰方能夠明顯減輕肛周膿腫術后肛周疼痛,創面水腫及創面滲出等并發癥,也可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對熱毒熾盛型肛周膿腫術后的創面愈合有較好的療效。岳水嫻等[9]在辨證施護的基礎上,內服中藥辨證論治肛周膿腫,熱毒蘊結證運用黃連解毒湯加減;火毒熾盛證用透膿散加減;陰虛毒戀證用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通過結合中藥熏洗以及調理脾胃等護理,在促進術后創面愈合方面取得較好療效。方征宇等[10]認為,清熱活血法是中醫外科常用治法,將其運用于創面愈合的各個階段可取得較好療效,口服仙方活命飲合黃連解毒湯,能明顯改善肛周膿腫術后的臨床癥狀。
2.2 中藥外治
2.2.1 熏洗、坐浴 熏洗法或坐浴法,均能通過熱力作用,將藥力直達病所,起到疏通氣血而治療疾病的目的。朱立霞等[11]將自擬中藥熏洗劑運用于肛周膿腫術后,結果表明,自擬中藥熏洗劑可促進創面愈合。羅芳[12]運用腸洗劑熏洗結合綜合護理緩解肛周膿腫術后疼痛,具有明顯療效,甚至可達到無痛狀態,既可緩解患者的痛苦,也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吳康杰[13]認為坐浴可使患者肛門周圍的血管擴張,促進淋巴和血液的循環,最大限度地消除末梢神經的惡性刺激,進而提高臨床療效,最終證實三黃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坐浴可促進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緩解疼痛,療效確切。張坤等[14]運用復方黃柏液坐浴的方法促進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亦取得了良好療效。
2.2.2 外敷用藥
2.2.2 .1 單一方藥 臨床中有一些專用方劑用于專病的治療多能取得良好療效。如生肌玉紅膏被譽為“生肌神藥”,出自《外科正宗》,具有活血生肌的功效,臨床多用于治療外科肌肉不生的疾病。不過此類藥物又需在疾病后期腐肉祛除,創面新鮮以后方能使用。又如金黃散用于肛周膿腫的初期;仙方活命飲用于大部分癰瘍,均能取得良好療效。趙永嬌等[15]以傳統中醫祛腐生肌原則指導臨床換藥,先利用15%生肌紅粉膏祛除管壁及腐爛組織,當腐肉脫落,創面紅活時,改用生肌玉紅膏,相對于單純運用生肌玉紅膏術后換藥,明顯縮短了創面腐肉脫落時間和創面治療時間,提高了治愈率。易鵬飛[16]通過生肌玉紅膏和生肌紅粉膏交替使用外敷患處,取得明顯療效。陳婷等[17]通過將古方苦參湯加減、生肌玉紅膏加減制備的外用藥劑苦柏油、促愈油,用于肛周膿腫術后,療效確切。
2.2.2 .2 分期辨證 中醫講究治病求本,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辨證施治,但中醫外治與中醫內治的區別在于,除了辨證以外,尚需要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中醫外科學治療疾病三大原則分別為箍圍消散法、透膿祛腐法、生肌收口法。肛周膿腫術后當以透膿祛腐、生肌收口兩個階段為主。王金雙[18]在肛周膿腫術后采用三期換藥的方法,初期采用八二丹或者九一丹等具有提膿祛腐功效的藥物進行外敷;中期將生肌玉紅膏紗條輕輕敷于患者的創面;后期將生肌散動作輕柔的敷于創面。最后得出結論,肛周膿腫術后采用中醫瘡瘍理論進行換藥,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創面快速愈合。許勇輝[19]將中醫創瘍理論運用于肛周膿腫術后換藥,早中晚三期,分別應用九一丹、生肌玉紅膏、生肌散,可有效促進創口愈合,提高療效。蘇莉等[20]運用國家名老中醫創制的外用制劑烏蘞莓膏治療火毒蘊結型肛癰,烏蘞莓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其外涂屬外治法中箍圍消散法,可促使火毒蘊結型肛癰患者早日成膿和破潰。
2.2.2 .3 綜合用藥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臨床對于肛周膿腫的治療,逐漸以中西醫結合為主,單一的治療方法往往達不到預期療效。梁偉成等[21]運用通便痔愈湯聯合祛腐生肌膏治療肛周膿腫術后并發癥,發現其在促進創面愈合、減輕傷口疼痛、消腫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林正軍等[22]將消炎生肌膏聯合康復新液運用于肛周膿腫術后,發現其可有效減少術后疼痛、促進創面生長、縮短愈合時間。易滿等[23]運用仙方活命飲內服聯合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治療肛周膿腫,可明顯緩解患者疼痛,促進創面愈合,提高臨床療效。董智宇[24]通過觀察祛毒生肌湯聯合水凝膠敷料對肛周膿腫術后愈合效果、肛周疼痛及血清C反應蛋白和激活素A水平的影響,得出結論:祛毒生肌湯聯合水凝膠敷料能夠顯著縮短肛周膿腫術后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減輕肛周疼痛癥狀和炎癥反應,減少創面分泌物滲出,促進創面愈合。
2.3 藥物沖洗藥物沖洗亦是中醫外治的一種有效方法,將煎煮的湯藥沖洗患處,使藥效直達病所,加速創面愈合。王世霞等[25]采用清熱解毒洗劑加減治療肛周膿腫,發現其可促進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緩解患者的疼痛,且復發率低。盧城東[26]將自擬解毒祛腐湯沖洗低位肛周膿腫患處并加持續負壓引流,取得滿意療效。
2.4 艾灸治療艾灸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特別是慢性疾病的恢復,取其活血止痛、溫經通絡之效。手術過后多有瘀血內停,阻滯不通,故此時施以艾灸療法,往往能祛瘀止痛。“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艾灸溫通瘀血后也會促進新血的生成,創面則能得其新血濡養,加速創面愈合。楊麗霞等[27]也在臨床中證實了溫和灸能顯著縮短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愈合時間,減輕術后疼痛、水腫等并發癥。呂建琴等[28]在肛周膿腫術后換藥時將溫和懸灸長強穴與遠紅外線照射對比發現,前者能使更多患者在更短時間內迅速緩解肛周膿腫術后換藥疼痛癥狀。
除上述方法以外,還有一些促進創面愈合的方式。紅光照射是一種光動力療法,可緩解肛周膿腫術后創面疼痛,減輕水腫程度,減少創面滲液及縮短創面的愈合時間,對創面的愈合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29]。近年來,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儀被廣泛用于醫學,主要是取其增強組織自我修復的特性,也用于促進術后創面的愈合。李東平等[30]將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儀局部照射聯合紫草油紗條運用于低位單純性肛周膿腫術后換藥,結果顯示,二者聯合用藥可促進創面愈合,縮短愈合時間,并能減輕術后疼痛。周麗波等[31]運用糖果狀復合敷料隧道式填塞治療多間隙肛周膿腫術后創面,能夠減輕術后創面換藥痛苦,控制感染,促進創面愈合,且能夠避免膿腫復發及肛瘺發生。
肛周膿腫在早期尚未成膿時,可用中藥內服以緩解癥狀,消腫散結。成膿以后,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均建議盡早手術處理。肛周膿腫術后創面因為疼痛、大便、水腫等刺激而恢復緩慢,給患者身體和心理上均造成極大負擔,而中醫藥對于促進術后創面愈合有良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