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穎
摘要:在小麥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受到環境、天氣和種植技術等要素的影響,因此,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多種問題,特別是病蟲害問題成為影響小麥生長的關鍵。如果面對相關問題,沒有合理的防控技術措施,必然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所以在實際生產中需要依據小麥的各異特點,實時有力地監測植物病蟲害,然后根據相關問題,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這樣小麥病蟲害防治問題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對食物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小麥在北方是人們每天的主食,但是現在我國的小麥品質欠佳,這一現象主要是由病蟲害造成的。雖然農戶對病蟲害進行了防治,但是防治過程中存在錯誤,導致防治效果不佳。
二、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種植環境有待改善
當前,伴隨農作物的不斷反復耕種,種植環境因此發生了很多變化,很多土壤條件由于缺乏相應的元素,導致小麥種植條件遠不能夠滿足現實需求。同時,伴隨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種植指標要求越來越高,由于化肥 、環境和生態條件不斷轉變,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麥植物病蟲害的重組,一些新的小麥病蟲害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同時,當前小麥收割過程中,已經普遍開始進入了機械化時代,收獲后農田多留有較高的茬,也無形中給予了冬季病蟲害逃避藥物的地方,使病蟲害發生且病發性較高。
2. 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
伴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大提升了傳統農業生產效率。盡管中國小麥地區規模越來越大, 但真實經濟收益較低,加之從小麥播種到收獲 ,存有較大的病蟲害發生幾率。 不但如此,播種時期就是小麥病蟲害在農田保護的關鍵時期 ,往往很多農戶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卻忽略了對病蟲害全程預防和控制種子 ,這就可能導致農作物變成病源和蟲源,成為作物病蟲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同時,很多農戶對于農作物種植存有一定的偏見,單方面認為只要是合理播種即可,而病蟲害只是常見的問題,對于小麥產量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這樣導致出現病蟲害防控不到位的情況,從而讓小麥生產量和質量大打折扣。
3. 防控措施不合理
小麥種植過程中,針對預防與控制小麥種植病蟲害,往往使用的是藥物預防和藥物防治方式。但是,很多農戶由于受到農業技術的限制,很多防治措施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如藥物使用量不符合標準、選取的預防與控制方式不合適以及不能在適合的時間里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等,都是當前現實存在的問題。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出現了上述問題,不但致使藥物大量消耗,也會致使環境污染。 此外,由于小麥生長期多會出現病蟲害同時并發情況,小麥成長過程中,缺少科學的綜合防控措施,盲目增加或減少藥物用量,不但不能得到防治的結果,反而會致使更多的消耗,從而導致整體農作物產量的降低。
三、小麥病蟲害防治措施
1.播種期防治技術
小麥播種期是整個小麥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對小麥是非常重要的,在 萌芽期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小麥的出苗質量,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小麥生產量。出苗期的主要病蟲害有紋枯病、地下害蟲、吸漿蟲等,此外還有連續的種傳、土傳病蟲害。在正常生產進程里,可以采用土壤處理使用藥物與種子混合或種子包衣來防治。針對黑穗病、紋枯病的防控常常選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拌種,這樣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防控效果。
2.返青拔節期防治技術
小麥返青拔節期是小麥生長周期中的關鍵時期,主要病蟲害是小麥紋枯 病、黃花葉病等病害和吸漿蟲、麥蜘蛛等地下蟲害。近年來紋枯病的病發率逐步升高,也是影響小麥產量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 , 因此這個時段須要關鍵防控紋枯病,防治過程中,應該科學掌控好時間,如防控時間偏后,會導致防控效果不好,同樣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同時,在生產進程中業可以使用相應的化學藥物進行防控工作,具體防控方式,可選用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合在一起利用噴施方式,從而達到相應的防控效果。
3.孕穗期防治技術
小麥種植過程中,孕穗 、抽穗揚花期是小麥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階段,也是小麥提高產量的重要時段,這一時段也是小麥病蟲害的多發時段,這時段關鍵病蟲害為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葉枯病、赤霉病、穎枯病、麥蚜和吸漿蟲等,在以上病蟲害里,麥蚜的病害面積最大,危害程度嚴峻。 一旦這種病害蔓延開,小麥的產量則會隨之下降,從而會降低整體經濟損失。針對這樣的情況,不能有力防控這種病害,將對后期小麥的生長發育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因此,面對這些現實問題,防治過程中較為有效的應對手段,可將殺蟲劑、生長調節劑等混合噴施,以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的。
4. 灌漿期防治技術
灌漿期是小麥提升產量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只有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夠在提升小麥產量同時,保證質量。具體到小麥病蟲害防治問題上,可采用25%快殺靈乳油370ml/hm-525ml/ h m,并配比75kg水進行噴施,這樣對于降低小麥穗蚜蟲害有積極的防控作用。同時,小麥生產過程中,小麥黑胚病也是較為常見的疾病,為了預防這一病害的發生,在選種過程中,可以選擇能夠抗黑胚病的品種。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麥在生產過程中,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有效提升小麥的整體生產量和質量,就需要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即種植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種,在小麥種植后,每個不同時期都應該進行科學的施肥、澆水以及用藥等,這樣才能有效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在保證小麥產量提高的同時,有效提升相應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叢明亮. 小麥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與綜合防治技術[J]. 農家參謀,2021,(12):58-59.
[2]邢兆光. 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探究[J]. 廣東蠶業,2021,55(04):69-70.
[3]宋相孟. 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對策探討[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0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