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敏 丁力 林允照 陳以華 劉媛媛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全球老齡化的到來給復合型技術技能養老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產教融合2.0 時代的到來以及1+X 證書試點工作的啟動則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針對性的發展方向。本研究旨在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發展的對接1+X 證書產教融合2.0 課程體系,從而為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開展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與內容參考。
1.組建研究小組。本研究小組成員由來自政府、高校、企業對養老行業有較深造詣的專家組成。研究小組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形成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對接1+X 證書產教融合2.0 課程體系的草案;②制定專家咨詢表;③選擇咨詢專家;④根據專家意見修改咨詢表;⑤對專家咨詢的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分析。
2.篩選咨詢專家。邀請養老護理、機構管理、養老教育、政策研究領域內從事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工作專家共8 人,參與德爾菲專家咨詢。參與咨詢的專家均具備碩士或以上學歷或具有高級職稱,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權威性。專家一般情況:①年齡:≧40歲2 人,30-39 歲5 人,20-29 歲1 人;②工作年限:≥30 年1 人,20 年-29 年1 人,10年-19 年5 人;1 年-10 年1 人;③職稱:高級職稱1 人,中級6 人,初級1 人;④學歷和學位:博士1 人,碩士6 人、本科1 人;⑤主要工作領域:養老護理4 人,養老機構管理1 人,養老教育2 人,政策研究1 人。
3.確定咨詢方法
(1)形成知識體系草案。通過調研老齡企事業單位,確定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工作崗位、任務、職業能力,基于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情境,運用歸納與演繹法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形成課程體系草案。
(2)兩輪德爾菲法專家咨詢。咨詢問卷分為兩部分:1)知識體系調查表:①擬課程體系維度評判表,②擬課程模塊評判表,③擬課程內容條目評判表。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以“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表示。設專家意見修改欄和空白欄,請專家對條目進行修訂說明。2)專家基本情況調查表:年齡、性別、學歷/學位、專業、研究方向、單位、工作部門、工作領域、工作年限、職稱、職務、聯系方式等。同時調查專家研究主題的判斷依據和熟悉程度。
課題組通過發放紙質咨詢表或E-mail方式遞交專家第一輪咨詢表,運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錄入與分析數據結果。將重要性賦值均數≧4.0,變異系數≦0.25 作為篩選原則[1],結合專家修改意見調整課程內容條目,形成第二輪專家咨詢表,收集第二輪專家咨詢意見后確定最終課程體系。

表1 專家熟悉程度權值表

表2 專家判斷依據影響程度權值表
1.專家積極性。將問卷回收率與提出意見專家所占比率表示專家積極系數。兩輪咨詢的回收率均為100%,其中第一輪咨詢提出建議專家達58.64%,第二輪提出建議專家為26.40%,提示專家積極性較高。
2.專家權威性。專家權威程度以專家對咨詢主題的熟悉程度權(Cs)和判斷主要依據權(Ca)的算數平均值得到。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2],確定專家熟悉程度權值和專家判斷依據影響程度權值,見表1、表2。計算得到專家個人權威系數在65.00%-100.00%之間,專家整體的權威系數為75.00%,顯示專家較好的權威性。
3.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對接1+X 證書產教融合2.0 課程體系的內容及重要程度經過兩輪專家咨詢,最終構建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對接1+X 證書產教融合2.0 課程體系的3 個維度、6 個模塊、19 個課程內容條目。各維度、模塊、條目的“重要性賦值均數”和“變異系數”見表3、表4、表5。

表3 專家對維度重要程度的評判結果

表4 專家對模塊重要程度的評判結果

表5 專家對條目重要程度的評判結果
本研究運用兩輪德爾菲法構建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對接1+X 證書產教融合2.0 課程體系,包括3 個維度、6 個模塊、19 個課程內容條目。其中,“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性的賦值均數排序最高,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國老年服務與管理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養老從業工作者認為亟須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有關。“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的重要性賦值均數次之,如“老年護理學”“老年人意外事故應對”“老年康復訓練”等課程內容獲得較高的認為,這與我國老年照護1+X 證書試點工作的內涵要求相一致。總體而言,各維度課程內容的重要性評價程度相差不大,均獲得咨詢專家較為一致的肯定。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德爾菲專家咨詢的范圍主要浙江地區為主,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均有其獨特的老齡化特點及養老需求。今后應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完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