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悠久的歷史文化長卷中,各民族文化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等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在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今天,對于這塊極具藝術特色的瑰寶的探索與研究也在日漸豐富,民族文化是民族智慧、民族內涵、民族特色的時代結晶,那么民族藝術無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通過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服裝設計、建筑設計等載體,反映現實以及寄托情感等內容的重要表達方式。本文研究重點是滿族藝術中的手工藝品裝飾紋樣特征,通過分析與總結探究民族藝術的深層次內涵,豐富滿族文化研究發展,促進滿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使滿族文化的創新與應用路徑更加多元、豐富。
【關鍵詞】滿族;手工藝;紋樣
【中圖分類號】J5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4-064-03
【本文著錄格式】王佳.滿族傳統手工藝中的紋樣藝術特征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2(04):64-66.
基金項目:本文為省級藝術規劃課題青年項目“滿族傳統紋樣的創新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9C011)的研究成果之一。
滿族是一個悠久的漁獵民族,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滿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并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高度關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強調做好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工作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改善民生”。這對民族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滿族作為位居第二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于博收外來文化并融會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滿族手工藝品中以滿族剪紙、刺繡、服飾為主要內容,映射出極具民族文化的藝術特色。
一、滿族手工藝發展現狀
民間手工藝術是民族活態的靈魂,手工藝品使通過材料為載體,進行藝術化處理,將裝飾藝術進行廣泛地應用,涉及普通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有著濃郁的地域歷史文化特色,其題材廣泛,形式多樣,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取向和對藝術精神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滿族民間手工藝術品涉及服飾、剪紙、刺繡等多種藝術形式,其多是以宗教信仰、生產生活、民俗藝術等題材為原型,既源于生產生活中的勞動之中,同時實實在在應用于生活起居之中,是為追求美的需要而制作的,具有情感質樸、工藝細致、裝飾色彩濃郁的特點。滿族刺繡、滿族剪紙都通過各種各樣的發展形態,將民族藝術美不斷宣傳、弘揚、展示。
滿族民間刺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滿族人聚居的廣大農村。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錦州滿族民間刺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入了“中國故事”文化展示現場。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滿族文化、滿族藝術,滿族傳承人們一直在不懈努力,先后在牡丹江市區、鏡泊湖景區建立了渤海靺鞨繡生產基地和展示廳。2018年,為了讓滿繡走向世界,一座集展示和研發于一體的“中國滿繡博物館”落地深圳。同時,滿族的傳統藝術也在不斷地融入新的血液,在不斷地尋找轉型契機,通過創新滿族刺繡風格,能夠讓非遺文化“走”出去,利用現階段網絡發展迅猛的優勢,舉辦大型展覽活動,將優秀繡品進行展示,將龍江非遺的渤海靺鞨繡喻為:刺繡中的油畫,針尖上的芭蕾,再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做好宣傳工作,增加更多藝術愛好者對民族藝術的關注度。同時,開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專門招收學員學習滿繡技藝,讓更多的人理解滿族刺繡、學習滿族刺繡、愛上滿族刺繡,并將滿族刺繡技藝不斷地傳承下去。
剪紙是滿族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部分。2003年,省滿族剪紙研究會成立,標志著滿族剪紙的藝術層次的提升,2004年9月,通化師范學院成立“中國滿族民間美術研究中心”,標志著滿族民間剪紙保護隊伍的壯大及保護力度的增強。2003年,通化師范學院“滿族民間美術陳列館”落成,該專題陳列館是全國第一家民族類型的美術陳列館。通過對于滿族剪紙藝術地展示,映射出了剪紙的文化內涵與生產生活形態,通過該形式將滿族剪紙藝術傳播的更遠更廣。從2008年開始,東北各地區舉辦滿族剪紙藝術節系列活動,讓群眾們真真實實地參與進來,通過實踐操作,將滿族藝術的文化內涵與現代藝術創意相結合,讓滿族剪紙藝術來源于傳統生活,也應用于現代生活。同時,在各類教育學校中也將滿族藝術融入了高等學習中,豐富了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同時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為青年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
二、滿族傳統手工藝的紋樣藝術特征分析
滿族傳統手工藝主要包括滿族刺繡、滿族剪紙、滿族服飾等,其中紋樣的排列手法是組成其優秀且富有藝術美感的重要元素。紋樣,是一種花紋圖案。主要題材分為自然景物和各種幾何圖形兩大類,有寫實、寫意、變形等表現手法。紋樣不僅樣式優美,同時也蘊含著不同的寓意情景,寓意,即是借一個或一組可以“假托”“轉喻”“諧音”的形象來傳情表意??v觀我國古代傳統裝飾紋樣,大多蘊含美好的寓意,反映了一個歷史階段的思想、形態、情趣、審美特征等內容,傳統藝術品的紋樣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典雅的東方藝術特點。
(一)滿族剪紙手工藝中的紋樣藝術特征分析
滿族剪紙藝術是民間最為常見的手工藝品,由于其材料的便利,所以制作與應用都十分廣泛。滿族剪紙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造型題材的獨特以及造型技藝的別致。滿族剪紙藝術最初依托于使用樹葉、布帛、樺樹皮、皮革等非紙材料作為剪紙的媒介,但由于自然材料的材質客觀問題,通常會因為材料本身影響呈現效果,但恰恰是因為這樣,給予滿族剪紙藝術形成了一套極具特色的剪紙技藝?,F階段滿族剪紙藝術的發展也十分具有規模,滿族剪紙藝術的受眾面涵蓋也很廣泛,滿族剪紙藝術已經有了三百多年的歷史內涵。
滿族剪紙的紋樣來源與滿族原始宗教——薩滿教有一定的影響,滿族的剪紙紋樣最初題材多以植物、動物、圖騰、女始祖神等為主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應用的廣泛,滿族剪紙紋樣的題材也日益增多,紋樣造型也更加細致與生動,一般多采取類似雷紋或渦旋紋的連續紋樣,主要表達其寓意內涵,不受限于形態的把握,善用比較夸張、抽象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裝飾特征,主要應用于祭祀、節日、活動等,是烘托渲染氣氛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例如掛錢、窗花等裝飾品。
滿族剪紙藝術,具有豐富的內容、悠久的歷史、優美的式樣,通過紋樣的提取、凝練、塑造、排列組合,形成了變化豐富、造型多樣、視覺美觀的平面裝飾藝術,它突出了滿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自然的探索、生活方式的記載等(見圖1),形成了鮮明的民族、地域、時代的藝術特征,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二)滿族刺繡手工藝中的紋樣藝術特征分析
滿族刺繡是滿族手工藝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刺繡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滿族民間刺繡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滿族彩繡通常以家用織布為基礎,以藍、白、紅、黃為主要色彩調和,繡出各種紋樣,廣泛應用于服飾、枕頭頂、日用品等,紋樣題材廣泛,展現形式多樣,極具生活氣息,充分表達了滿族人們對于美好的生產生活活動的熱愛與憧憬。其中,遼寧省錦州市的滿族刺繡突出展現人們對于生活的美好期許,以精湛的刺繡技術以及獨特的藝術題材聞名遐邇。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錦州滿族民間刺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入了“中國故事”文化展示現場。錦州滿族民間刺繡藝術是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刺繡紋樣的題材來源于生活,反映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以及人民對于現實生活的美好憧憬,滿族刺繡紋樣主要以動物、植物以及幾何紋樣為基本樣式。首先,動物紋樣在眾多題材中最為常見,主要源于動物紋樣的生動、活潑、靈氣等客觀特點,同時具有線條流暢、造型傳神、形象靈活地造型特點。其次,植物紋樣地應用也十分廣泛,常用主要紋樣有牡丹、蘭花、荷花等植物元素,主要源于植物紋樣的造型雅致,寓意內涵豐富,突出民族藝術對于植物、大自然環境、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最后,幾何紋樣在整體構圖中起到過渡和銜接的作用,通常與動物、植物紋樣相配合,形成組合樣式,使整體效果豐富、層次鮮明、和諧統一、裝飾感極強(見圖2)。
滿族手工藝品中的紋樣裝飾樣式豐富,不論是滿族剪紙還是滿族刺繡都能通過紋樣的排列組合將滿族文化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滿族剪紙以及刺繡中的紋樣造型、構圖、色彩等方面都是獨樹一幟的裝飾藝術。首先,在紋樣的組合造型特征上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呈現樣式的生動、夸張,使整體造型打破形似的局限,用較抽象的塑造手法將紋樣表現得更加突出、傳神。其次,在整體構圖方面,依然延續我國傳統的構圖方式,強調對稱效果,不論是紋樣單體、紋樣組合、整體效果都追求體量的平衡與穩定,展現出裝飾藝術的和諧、嚴謹、規整的視覺效果。最后,從裝飾紋樣的色彩分析中可見,滿族人們對于顏色的傾向偏向濃烈、艷麗的色彩感受,善用明度、純度、飽和度較高的有色彩系,例如,紅色、黃色、綠色、粉色、藕荷色等,在色相運用的特點基礎上,滿族紋樣色彩地應用手法多選擇對比的形式,通過有色彩系的主次對比色彩應用,不僅能使整體效果更加突出,同時通過兼顧色彩的過渡與飽和,使得整體色彩氛圍和諧融洽。
三、結語
滿族的手工藝發展已經歷了長時間的打磨、歷練、升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獨具藝術特色、民族風味大膽剛毅、率真鮮活的審美藝術風格。滿族手工藝品的代表之作當屬滿族剪紙與滿族刺繡,通過對于二者的研究學習,必然會折服于滿族手工藝的獨特藝術魅力,裝飾紋樣便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論從滿族剪紙還是滿族刺繡的角度上看,滿族的裝飾紋樣都有著樣式造型獨特、題材自然樸實、表現夸張大膽、構圖靈動均衡、色彩對比強烈、細節處理細膩、寓意內涵豐富、情感樸實厚重等藝術特征。通過滿族手工藝的藝術特征分析,能夠使人更深入地去了解、理解、探索、挖掘、學習滿族文化藝術,為滿族手工藝品的裝飾紋樣藝術的創新與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對于民族藝術的保護傳承提供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閻麗杰,滿族審美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2]涂睿明.紋飾之美:中國紋樣的秘密[M].江蘇: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
[3] 劉達.滿族文化對現代紋樣創新設計的影響與滲透[J].毛紡科技,2019(1).
作者簡介:王佳(1990-),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華德學院,講師,碩士學位,設計學專業,研究方向為室內與家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