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圖書館在促進全民閱讀、傳承民族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實踐中,基于全民閱讀工作的開展,從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角度促進民族團結,能進一步彰顯公共圖書館的價值和作用,增強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建設效果。本文從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特色服務的構建入手,對公共圖書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有效促進民族團結的措施進行了系統的探究,希望能進一步發揮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作用,加快民族傳統文化地傳承進程,助力民族團結建設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取得新的發展成效。
【關鍵詞】全民閱讀;民族團結;傳統文化;特色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4-208-03
【本文著錄格式】吳莉萍.傳承民族文化 促進民族團結——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特色服務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2(04):208-210.
隨著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愈加頻繁,西方社會的多元文化思潮出現對我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地傳承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作用,也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形成了約束效應。因此在全面促進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要客觀認識公共圖書館的價值作用,對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的價值和作用進行系統的挖掘,并依托民族傳統文化地傳承和發展,將促進民族團結作為核心工作,開發特色服務體系,彰顯公共圖書館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加快我國民族文化體系的現代化發展進程,為中國特色民族文化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公共圖書館促進民族團結的歷史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漢族與各少數民族的群眾在生活、文化、經濟層面相互學習和借鑒,形成了特色的民族文化體系。同時我國不同少數民族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體系,這些文化極大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系的內涵,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就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發展到兩漢時期少數民族對中原文化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并且在不同少數民族地區產生了差異化的影響。其后隨著我國社會建設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和漢族文明文化的蓬勃發展,漢族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愈加明顯,而少數民族也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相對獨立、完善的民族文化體系,各民族文化在時代發展進程中不斷地傳承和傳播,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體系的構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公共圖書館在促進民族文化發展、鞏固民族團結基礎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宋元時期書院的出現就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傳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對民族的團結起到了相應的積極促進作用,這種情況到明清時期更加明顯,甚至可以說公共圖書館已經發展成為從文化層面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工具。如明代的大儒王守仁在貴州地區開辦了陽明書院,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支持和保護,在向少數民族傳播漢族文化的同時,也對貴州地區的民族文化產生了相應的影響,而這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共同發展能產生對民族團結的促進作用。這種圖書館促進民族團結的文化傳統在貴州地區得到了延續,發展到民國29年,貴州省圖書館在相關組織部門的協助下,開始積極搜集地方文獻和少數民族的文化內容,體現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不僅保存了少數民族的文化,還對我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地傳承發展以及民族團結進程的加快起到了相應的推動作用[1]。
二、公共圖書館在傳承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優勢
公共圖書館本身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促進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方面產生著關鍵性的影響,并且借助文化的傳播和傳承還能產生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積極影響作用,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化發展。具體對公共圖書館在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作用進行分析,發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方面的優勢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有意識地傳承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需要一定的文化服務資源作為支撐,而公共圖書館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服務體系,不僅能對傳統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和挖掘,促進文化的良好傳承,并且還能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揮文化影響力,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還能基于少數民族群眾的閱讀需求開發個性化的服務和針對性地服務,逐漸構建開放的、多元化的文化服務體系,在高質量閱讀推廣服務的作用下,提高文化傳承效果,促進民族團結工作的優化開展,使公共圖書館在服務群眾方面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
(二)公共圖書館具有受眾方面的優勢
公共圖書館能為全體社會大眾服務,其受眾本身包含部分少數民族的群眾,公共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服務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能吸引少數民族的群眾參與到全民閱讀實踐中,促進少數民族文獻資源實現高效化的利用,循序漸進地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水平,并且在全民閱讀的作用下,通過引導少數民族群眾主動的閱讀和深入地探索,也能對他們民族團結意識的激活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實踐中,從而提高民族團結建設效果,使我國民族文化體系的構建能展現出新的生命力,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建設取得良好的發展效能[2]。
(三)公共圖書館具有全民閱讀資源優勢
我國傳統文化地傳承以及民族團結的良好推進需要一定的文化資源作為支撐,而新時代背景下對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服務進行挖掘,能有效整合圖書館全民閱讀方面的資源優勢,為少數民族的讀者提供多元化的閱讀資源,借助館藏資源的有效供給促進文化傳承取得良好的效能,帶動民族團結工作的優化開展。換言之,公共圖書館能對多民族圖書資源進行館藏和供給,能按照少數民族群眾的閱讀需求以及民族團結工作開展的現實需要實現對資源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從而在全民閱讀工作中促進多民族文化的合理化傳播和交融,形成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工作優勢,在傳承和傳播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快我國民族團結工作的開展速率[3]。
(四)公共圖書館具有布局方面的優勢
公共圖書館在促進全民閱讀、傳承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團結方面的布局優勢主要體現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全面加強對公共圖書館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供給的重視,現階段已經在少數民族地區構建了多種類型的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少數民族基層地區延伸,能借助閱讀推廣和全民閱讀服務的力量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良好發展和傳播,從而產生推動民族團結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進程[4]。
三、基于文化傳承和民族團結的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特色服務的開發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全民閱讀工作的過程中,按照文化傳承需求和民族團結工作的現實需要構建特色文化服務體系,能提高公共圖書館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使公共圖書館服務社會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為特色文化體系的構建貢獻力量[5]。下面就結合文化地傳承以及促進民族團結,針對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特色服務的建設進行分析:
(一)加強資源整合,面向少數民族群眾開展閱讀推廣
公共圖書館在探索文化傳承和促進民族團結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對與民族團結相關的我國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整合,并發揮政府、媒體等渠道的作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類型文獻資源進行搜集和整理,構建完善的文獻資源體系,形成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交匯融合的文化資源體系,依托融合文化體系的構建積極開展閱讀推廣工作,使閱讀資源的供給能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的需求。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面向少數民族的群眾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工作,將閱讀推廣向少數民族聚居區延伸,拓展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范圍和影響力,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對我國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激活他們的民族團結意識,使他們能共同為民族復興不斷努力奮斗[6]。
以甘肅地區為例: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少數民族分布情況建設圖書館特色分館,結合本地區回、藏、東鄉、保安、裕固等少數民族聚居的情況,利用分館陣地及資源,積極組織開展能凸顯少數民族特色的民族團結主題閱讀推廣服務。在此工作中蘭州市安寧區圖書館就做出了相應的探索,其在實施“1+8”總分館建設基礎上,探索推進“1+N”總分館制全域建設新模式,在完成8個街道總分館建設的同時,又探索新建了安寧區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分館和河山郡社區分館,逐步形成以圖書館為總館,推進社區、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景區景點等分館建設,最終實現分館服務的全覆蓋,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書香安寧”建設。與此同時,圖書館還嘗試將文化傳承和民族團結作為主題開展特色的、趣味性的專題知識講座活動,并聯合當地少數民族聚居村落共同創辦農家書屋,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多元化的讀者活動,吸引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展現閱讀推廣服務的價值,借助閱讀推廣使傳統文化能產生對少數民族群眾的較強影響力,加快民族團結建設發展進程[7]。如此就能發揮資源整合和特色閱讀推廣服務的重要作用,使公共圖書館在服務群眾方面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促使我國特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打造文化品牌,豐富特色民族文化閱讀推廣服務
不同少數民族地區的閱讀需求不盡相同,并且不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特色文化、書籍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實際開展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促進民族團結工作的過程中,可以依托少數民族的節日文化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豐富閱讀推廣服務的內容,使群眾能產生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較強認同感,從而在閱讀推廣的同時使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能產生對少數民族群眾的積極影響作用,提高他們對民族團結的認同感,能主動參與到維護民族團結的實踐中,為民族特色文化體系的建設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8]。
如在實際打造特色民族文化服務品牌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可以嘗試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打造閱讀推廣宣傳方面的視頻內容,展示民族傳統文化以及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場景,潛移默化中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對民族團結的認同感,從而優化閱讀推廣工作的價值和作用。如甘肅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可以拍攝反映“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的皮影現代劇《情誼手帕》,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以及民族團結方面內容融入視頻中,也可以組織開展以“民族團結一家親、勠力同心抗疫情”為主題思想的農民畫、香包刺繡、剪紙作品展覽活動,貼近甘肅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做好文化宣傳和推廣工作,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使他們能認識到現代社會幸福生活與民族團結存在緊密的聯系,沒有民族團結也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此就能借助文化宣傳和文化品牌的構建,豐富特色民族文化閱讀推廣服務,凸顯公共圖書館在傳承傳統文化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綜合影響力,確保我國民族團結工作的開展能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9]。
(三)開發共享工程,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產業體系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服務的同時促進傳統文化地傳承,助力民族團結工作的優化開展,還應該認識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使少數民族的文化能借助文化共享工程在全社會范圍內傳播,方便少數民族外出打工的群眾也能參與到全民閱讀實踐中,品讀本民族的文化,豐富自身文化素養,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和國家文化宣傳的積極影響作用,產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實際推進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要將民族團結教育作為主要的方向,并將傳統文化地傳承作為工作的重點內容,對文化資源進行多元化的整合并按照需求實現共享,切實提升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的綜合影響力,展現公共圖書館在服務群眾、服務特色文化體系建設方面的價值和作用。以此為基礎,為了能帶動民族文化的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工作科學有效的組織推進,公共圖書館在積極推進全民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在構建服務體系的同時帶動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工作與民族文化產業的建設融合在一起,具體可以將圖書館的圖書推廣、視頻宣傳等與民族特色文化宣傳進行融合,將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核心,在閱讀推廣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傳統工藝等,從而從側面帶動民族文化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在助力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對促進民族團結產生積極的影響,確保公共圖書館在輔助民族文化傳播和民族團結方面的價值作用得到合理化的彰顯[10]。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全面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文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公共圖書館服務作用的發揮,能借助對全民閱讀活動的開發構建特色的服務體系,有效促進傳統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的良好傳承,借助文化地傳承和傳播助力民族團結目標的實現,使我國公共圖書館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和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新民族文化體系的構建夯實基礎,加快我國公共圖書館特色服務事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總體進程。
參考文獻:
[1]夏玉蓮.全民閱讀背景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0):276-277.
[2]張盈盈.獨立學院圖書館對外開放倡導全民閱讀的探索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9):275-276.
[3]冼愛連.圖書館聯盟視角下全民閱讀推廣的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館學刊,2020,42(9):50-53.
[4]鄭闖輝.“分地閱讀”與圖書館所藏地方文獻資源的閱讀推廣——以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部門參與全民閱讀推廣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0,39(9):18-22.
[5]潘穎茹.基于名人效應的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服務實踐與探索[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8):14-16.
[6]慕娟.論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中的地位與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3):175-177.
[7]徐珊梅,徐健暉.全民閱讀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4):116-117.
[8]賀彪.互聯網時代圖書館如何助力全民閱讀[J].傳播力研究,2020,4(20):197-198.
[9]李楠.全民閱讀時代的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J].傳媒論壇,2020,3(16):116,118.
[10]丁文娟.全媒體下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與全民閱讀[J].傳媒論壇,2020,3(15):108-109.
作者簡介:吳莉萍(1971-),女,漢族,本科(漢語言),中級(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