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在少年兒童中培育起來,家校共育的意義重大。本文從靈川縣城關第三小學現狀出發,就家校聯盟和踐行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學理論,強素質,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聯盟者,積極構建和發揮家校聯盟的作用,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家校聯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總書記“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兒童,指出少年兒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是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少年兒童中培育起來,家庭、學校、少先隊組織和全社會都有責任。因此家校共育的意義重大,近一年來,從靈川縣城關第三小學現狀出發,就家校聯盟和踐行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家校聯盟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
立德是樹人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的核心和精髓,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靈魂,脫離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何談為社會主義培育人才。習總書記對家庭教育多次進行了闡述,足見習總書記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開展家校合作,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去,成為真正的助教,筑牢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的根基,家校聯盟,既能發揮家長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提高家長的教育責任和榜樣作用,又能有力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進一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理論,強素質,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聯盟者
城關第三小學,雖然是一所縣直學校,但家長大多是外出務工而疏于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存在放羊式管理的現象較為嚴重,加之廣大家長因缺乏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方法,而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缺少了一個應有而重要的學習因素,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對家長的培訓,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就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主陣地。為了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最大的合力,就要提升學生家庭教育的水平。在學校教學中,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對班級每位同學的在校學習及其他表現情況都有直觀的認識與評價,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教師對學生的認識更具個體化和具體化,這些具體化、個體化的在校表現,都能為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全面、最真實的依據。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進度安排,通過召開家長會、進行家訪、個別學生家長座談等形式,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師將孩子在校具體表現情況對家長做全面的匯報,積極聽取學生家長對孩子在家學習和生活情況的介紹,與學生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并針對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向家長傳授個性化的家庭教育的經驗和方法,指導家長在當前一階段內,針對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應對策略、實施辦法和發展方向等。
兒童成長應有良好的環境,而父母,就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環境之一。鑒于此,學校都會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請有經驗、有知識、有方法的教育專家到校,通過專題講座、專家指導等形式,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集中指導,將先進理念、先進方法傳授給家長,讓家長通過學習借鑒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策略,對家長在家庭教育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疑惑,提供切實有效、合理可行的解決辦法。這種深層次、高效率的專業指導,通常具有共性和普適性,對解決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提供合理化的建議。自 2018年12月以來,學校先后開設了“家校合作——讓家長成為助教”“家庭教育論壇”“讀懂孩子青春期,解讀青春密碼”等多個培訓班,全校共培訓家長2000多人次;每學年都開展“親子閱讀,共建書香家庭”自主閱讀活動,這些針對性較強的培訓和學習活動,加強了家校互動,讓家長從全方位對自己的孩子有了全面的、立體的、全新的認知,同時,通過培訓與活動,家長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全校家庭教育的理論基礎有所夯實,進一步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三、家校聯盟,共同培育和踐行孩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家校共同促進孩子的良好品格養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通過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同時又通過“微信”“家校通”“智慧課堂”等平臺相互做好溝通工作,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行為表現,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形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良性互動。我校“榜樣在我身邊”活動,秉承“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積極做善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共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讓家長參與書香教室、書香家庭共建活動
在學校舉辦誦讀比賽、藝術節、科技節等活動中,將學校活動拓展為親子活動,請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與孩子同臺表演;邀請家長到校見證孩子的每一次重要成長時刻,例如六一入隊、畢業典禮等,通過入隊儀式上家長為孩子親手系上第一條紅領巾、畢業典禮上家長與孩子互贈成長心意卡等相關活動,讓家長親自參與孩子的成長與教育。
(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
以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為契機,提高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文藝、體育等活動增進親子溝通和交流。定期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體現專題調研、紅色旅游、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增長知識和才干的同時,通過一系列的親子活動,既促進家庭關系的融洽,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體現社會、融入社會,實現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孩子良好品格的塑造與養成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與媒介,同時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優良品質與情懷。
通過構建和發揮家校聯盟的積極作用,學生家長懂得了不少現代家庭教育的基本技能,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好成就都是化出來的,這些好家教道理與精髓,體現到開展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并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去,帶頭做好表率和示范。同時形成了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促進了家庭的和諧,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家庭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也發揮家庭在培育和踐行孩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培養了學生愛國的情懷、良好的身心、開朗的性格、感恩的心、待人誠信友善,良好行為習慣逐步養成。
【參考文獻】
[1]宋惠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解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2]孫云曉.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總課題組辦公室.新時期家庭教育研究[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