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敏
【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我國的教育水平獲得整體性提升,相應的,對教師教學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素質教育教學要求,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來進行一系列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調整,注重對學生化學水平的提升和科學態度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應用和完善知識框架,在促進學生化學水平飛速提升的同時促進課堂教學的發展。本文結合當前化學教學情況,就高中教師如何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下來實行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綜合來看,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于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能力,注重學以致用和學有所成。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都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授,期望學生能取得好一點的成績,有意無意的減少了實驗時間以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改變理念和自身教學方法,尋求課堂教與學的問題,注重全方面的培養學生,在真正提高學生化學水平的同時培養其學科核心素養。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素質教育的起點,也是學生愿意深入學習和研究的關鍵。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教材內容來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先接觸情境內容,并逐步的過渡到對課堂內容的學習和了解,在給學生滲透化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激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也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教學時,在這節課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常見的生活化學現象出發,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來引導其進行探討。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展示一些鋼鐵表面有銹層的圖片,然后詢問學生這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大部分學生會立即給出答案:腐蝕。這時教師可繼續給學生展示鋁的圖片,大部分鋁的表面是沒有銹層的,教師可繼續詢問學生原因,并要求其將鋁和鐵進行對比。在這個問題情境中,教師可逐步的引導學生去探索原因,從表象到原因再到本質,如鐵生銹是因為其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發生電化學腐蝕和空氣氧化、鋁不會被腐蝕主要是其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膜等,同時可進一步給學生導出鋁和鐵不同的化學性質,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滲透化學基礎知識,讓學生能有較為清晰的思路和知識認識。
在上述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化學水平,并以階梯式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學習和研究,給其導出基礎的化學知識。2.在課末教師要注意給學生進行總結和完善,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和整理課堂知識點,以此來提升其課堂學習效果。
二、轉變教學理念,完善和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的化學課堂是以教師講述為主,這是應試教育理念導致的教學方法。在新時期的教育中,教師應該摒棄這種老舊的教學思想,從實際教學出發來完善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引進和融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以現代化教學技術給學生呈現多樣化的教材內容,在實現延伸教學的同時為課堂注入活力。
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一課教學時,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得失,而這種現象是微觀的,不易觀察到的,因此教師可融合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來展開課堂教學。在上課時教師可先就課堂基本的知識點給學生進行全面講述,包括理論發展、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判別方法、類型以及規律等,在學生對基礎的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后,教師再給學生舉出一些案例,如燃燒反應、鐵被腐蝕等。同時為促進學生能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可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鐵被腐蝕的動圖,然后以動畫的形式給學生呈現鐵在被腐蝕過程中如何得失電子、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保證了電子得失平衡等,教師要結合動畫和之前講解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述,讓學生在視覺沖擊下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在上述案例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教師需要特別注意:1.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要注意將理論知識和動畫內容有效的結合起來,形成互補作用,讓學生能自行的將知識點串接起來。2.在學生觀看完動畫內容后,教師要讓學生記錄自己的理解和相關的化學知識,如相應的方程式、判別方法和注意事項等,進而能讓學生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三、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實驗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不僅和理論知識相呼應,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增加實驗教學時間,將實驗內容和理論知識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體驗化學知識的形成,并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鞏固其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有關離子的檢驗時,可將理論教學和實驗融合起來。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講述基本知識,從離子的類型、檢驗方法、實驗現象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講述,同時也要注意給其講述相關的化學實驗注意事項。在學生有了清晰的了解后,教師再讓學生梳理知識點,鼓勵學生依據理論基礎來自行設計實驗,并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來檢驗,如對于Cl-,有的學生采用硝酸銀來檢測;Fe3+,有的學生采用加苯酚的形式,溶液中會呈現紫紅色;但有的學生則另辟蹊徑,結合理論知識從多方面發展,如在加苯酚時溶液無變化,然后在溶液中加入一定的氧化物,結果溶液呈現紫紅色,這就說明原來的溶液里存在單質鐵或者Fe2+等。對此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并從引導者的角度來幫助學生完善實驗方案和創新實驗方法,開拓學生思維和培養其創新能力。
在上述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進:1.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有關離子檢驗的基礎知識時,就要逐漸的給學生滲透一些實驗基本方法和思維,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知識基礎。2.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鼓勵學生將一些實驗串起來或者指定更為復雜的實驗主題,如對于含有多種離子的溶液如何檢驗等,以此來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四、新舊知識聯系,完善學生知識框架
高中化學知識較多,內容繁雜,對學生來講有著較大的學習難度。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新舊知識聯系的方式來給學生導入課堂內容,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完善其知識體系,在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化學知識點的同時可參與一些化學實踐活動。
如在《原電池》一課教學時,這節課內容是電化學的基礎知識,可與之前講述的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化學性質等內容聯系起來。對此教師在上課時可先給學生復習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點,要側重于對得失電子和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本質進行講述,并以此逐步的給學生過渡到電化學腐蝕和原電池反應內容,注意將原電池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有機的聯系起來給學生講述,如對于原電池來講,陽極失去電子、陰極得到電子,這在本質上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不同金屬之間的化學活性不同。同時為增加學生的認識,教師可給學生在PPT上以圖片的形式來展示一些相關的案例,讓學生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再和學生討論一些有關電化學腐蝕防護的方法,并從原電池反應原理、金屬化學活動順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提示,以此來完善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認知框架。
在上述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調整:1.教師在以舊知識導入新內容時要注重講述和新內容有關的知識點,以期能更好的過渡到新內容的講述。2.在課末教師要注意給學生進行知識貫穿,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知識框架,對于本節課內容能形成全面的理解。
五、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
高中化學的教學目的在于解讀生活,而這也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重點內容。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并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方法或者條件,進而在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的同時促使其全方面發展。
如在《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一課教學時,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講述化學反應的速率以及本質,并從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方面給學生作以全面的講解,如有溫度、濃度、壓強、反應物本身特性等。在學生對課堂內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再結合一些生活實例來和學生具體分析,如船舶表面的腐蝕,這分為兩個階段,初期快速腐蝕,影響因素主要有外界環境條件、船舶本身材料的化學活性;在末期卻由于銹層變厚,腐蝕速率較慢,主要是由于銹層的穿透性決定等,教師要結合內外界條件和學生深入分析,并將因條件變化而導致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變化的復雜性一一的給學生講解,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使其形成科學的、嚴謹的態度,進而將所學內容應用于實踐中,提高其化學知識應用能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起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教育意識,從課堂實際教學出發對化學教材深入挖掘,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并不斷的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行理論+實驗的教學模式來促進教育發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實驗,教師也要及時的提示和指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和完善知識框架,在提高學生化學水平的基礎上發展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崔珍珂.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00(010):12.
[2]周業虹.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國考試,2017,000(00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