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王燕
常州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江蘇常州 213000
阻生牙拔除術為牙科常見手術,是治療下頜阻生齒的常用方式,但由于該手術方式還具有操作過程復雜、創傷性大、術后恢復慢等多種不足之處,使得患者極易產生明顯負性情緒[1-2]。而負性情緒的產生,則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手術配合度,甚至會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因此如何緩解患者術中的焦慮緊張情緒,促使其以更好的狀態配合手術治療,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基于此,該次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9年1—12月期間收治的下頜阻生齒拔除術8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1例和研究組41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以全程放松訓練為基礎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情緒狀態變化情況、疼痛情況、機體應激反應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等,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下頜阻生齒拔除術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每組41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患者年齡最小22歲,最大38歲,平均(28.9±4.0)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7例;患者年齡最小20歲,最大40歲,平均(28.6±3.8)歲。
納入標準:患者均為下頜第三磨牙阻生;患者均知曉研究內容,同意參與研究;患者均對手術耐受,且有正常溝通能力,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口腔疾病者;伴有嚴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不愿參與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臨床資料不全者。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該次研究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同意該次研究。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進行干預,即常規予以患者知識宣教、心理疏導、疼痛知識講解、做好各項操作配合、并發癥預防等干預。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以全程放松訓練為基礎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心理支持。缺乏對拔牙手術了解的認知是導致患者產生緊張焦慮情緒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積極主動耐心地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向患者講解醫院環境、主治醫生、醫護人員的相關情況,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時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知識,包括手術流程,手術注意事項、手術效果及安全性等,提高患者認知,并可通過簡筆畫圖片的形式向患者展示拔牙過程、術中器械、注意事項等,盡可能地緩解患者的恐懼感。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耐心進行解答。同時護理人員需要積極鼓勵安慰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促使其以更好的狀態面對治療。
(2)提供舒適環境。拔牙手術環境干凈整潔,光線柔和,溫度24℃,濕度50%。
(3)音樂放松療法。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評估患者情緒狀態。并向患者推薦兩組音樂曲目。①為心理咨詢機構常用的心理放松曲目。②可以由患者自己選擇喜歡的音樂曲目。患者選定音樂后就可以在診室內開始播放,直到手術順利結束后停止播放。
(4)深呼吸放松療法。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安排患者取舒適體位,指導患者雙手交叉置于腹部,引導患者用鼻子緩慢用力吸氣,然后鼻子緩慢輕輕呼氣的訓練,在手術過程中通過溫柔的語言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來緩解不良情緒,配合手術順利完成。
(5)冥想訓練法。手術開始前為患者播放選擇的音樂曲目時,還可以引導患者通過音樂節奏展開聯想。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平靜地去感受萬物的生靈,獲得內心的平靜感,逐漸放松其身心。
(6)握持軟球釋壓法。手術開始前給患者右手握持直徑8 cm左右硅膠軟球,可以指導患者將手中軟球緩慢一抓一松,也可以緊緊抓握住軟球,這樣可以釋放掉患者心理壓力,起到緩解情緒。
①分別在術后2 h、6 h、12 h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強。
②比較兩組患者情緒狀態變化情況;焦慮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以53分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3];
③評估兩組患者機體應激反應情況進行比較,包括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等;其中血壓水平采用電子血壓儀進行測定,測定血壓過程中需保持安靜;
④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4]。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各時間點比較,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疼痛感及情緒狀態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疼痛感及情緒狀態比較[(±s),分]
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值P值組別3.4±0.7 3.4±0.9 0.135>0.05術前4.3±1.0 5.4±1.3 4.294<0.05術后2 h術后6 h 2.7±0.4 3.3±0.5 3.420<0.05 1.3±0.2 2.5±0.6 2.149<0.05 42.3±2.8 49.3±3.3 7.357<0.05術后12 h SAS
術中,觀察組HR、SBP、DBP各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情況比較(±s)
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值P值組別78.9±6.9 86.8±7.4 5.000<0.05 HR(次/min)119.9±8.5 129.8±9.9 4.858<0.05 71.9±4.0 82.3±6.6 8.629<0.05 SBP(mmHg) DBP(mmHg)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3%,其中感染1例、出血2例;對照組中感染3例、出血8例,發生率為26.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13,P<0.05)。
阻生牙為牙科常見疾病,其主要是指因受到鄰牙、骨或軟組織阻礙而造成的牙齒不能萌出或只能萌出一部分的現象[5]。該病發生率較高,在成人中的發生率約為20%左右,其發生多以下頜第三磨牙、上頜尖牙、上頜第三磨牙為主。發病后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牙齦發炎、臉部腫脹、疼痛、張口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能會出現發熱現象,對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的影響極大。阻生齒拔除術是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手段,對于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該病部位較為特殊,手術操作范圍較小,加之手術操作較為復雜,術中所需要使用的手術器械較多,如牙挺、牙鉗、高速渦輪機及渦輪機鉆頭等,極易給患者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創傷,致使患者產生明顯的負面情緒,如焦慮、緊張、恐懼等,甚至可能會抵觸治療,對手術開展造成影響[6]。故而,開展有效的護理配合,盡可能緩解患者情緒狀態非常必要。
但傳統的護理干預多注重對手術操作的配合、對患者癥狀體征的觀察,忽略了引導患者放松的重要性。基于此,該次研究中就全程放松訓練護理在下頜阻生齒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及術中心理應激反應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該護理模式在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方面效果理想。分析其原因,音樂療法是音樂、心理學、醫學共同結合的產物,其在改善患者性格、調節患者情緒狀態方面有積極作用[7]。同時該療法還能夠有效降低手術不良刺激所造成的應激反應、減輕患者疼痛感;同時現代醫學認為,疼痛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包括生理及心理成分,心理狀態在痛覺中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而通過開展音樂療法、予以患者放松訓練、心理支持等則可有效調節患者情緒狀態、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程度,讓患者在音樂中置身于想象的世界,獲得內心的平靜,從而可達到恢復患者心理平衡、緩解患者疼痛感的效果,并有利于促進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與干預,這對減少因患者配合度不佳而引發的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有重要意義。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3%)優于對照組(26.8%),這與翟夢君等學者[8]的研究相似,給予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方式后,采取放松療法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7.89%)優于對照組(27.03%)證實了放松干預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予以下頜阻生齒拔除術患者全程放松訓練護理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減輕患者疼痛感,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