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 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喚醒未充分實施的“沉睡專利”,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根據《2019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國內有效專利實施率為55.4%,仍有大量專利沒有得到充分實施,研發投入損失、公共資源浪費現象不容忽視。
而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業具有引進專利、與發明人合作等方式解決技術難題、升級技術水平的意愿,但普遍表示難以高效獲得專利。
有評論指出,此次兩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知十分必要且及時,通知旨在提升專利利用率,進而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起到有效支撐。
沒有被及時有效利用的科技專利,就只代表一張專利證書。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旦時機錯過,專利就可能被淘汰,無法發揮應有的價值。根據2018年發布的《高校專利轉化現狀調查研究》,高校專利真正實現產業化的科技成果不足5%,“沉睡專利”有相當一部分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在解讀通知時,分析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沉睡專利”的原因:一是專利信息利用程度低,專利導航分析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形成的專利與市場脫節,難以與企業專利技術需求高效匹配。二是專利交易對法律、技術、商務談判等方面的市場化運營服務依賴性強,需要相對較長的撮合交易、跟蹤服務和技術消化過程。
事實上,在大量專利“沉睡”的同時,一些想要引進專利的企業卻苦于渠道匱乏。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具有引進專利、升級技術水平的意愿,但難以高效獲得專利。中小企業出于保密需要,即使存在專利需求,一般也不愿通過公開渠道發布,更愿自行檢索尋求合適的專利。但目前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快捷高效尋求專利以及與專利權人、發明團隊對接的渠道,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
一方面,大量專利被束之高閣未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引進專利的企業卻苦于渠道匱乏,喚醒“沉睡專利”成為社會各界的期盼。
如何為兩者牽線搭橋,完成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華麗轉變,這考驗著政府相關部門的智慧。有業內人士表示,專利的轉化運用,需要有效的市場滿足專利創造者與技術需求者的合作意愿,需要知識產權相關制度的保障與激勵,也需要靈活的合作機制應對轉化中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都在為專利轉化做努力。2014年起,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啟動了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先后開展了建設知識產權運營平臺、培育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引導設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以及支持重點城市建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等工作。2020年,全國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運營次數達到40.5萬次,創新主體專利轉移轉化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通知要求,專項計劃以省為單位開展實施,有關省份需要聚焦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高等院校,依托相關產業集聚的城市或產業園區,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拓寬專利技術供給渠道,推進專利供需精準對接,提高中小企業專利實施能力。
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不乏“真金白銀”。其中明確,2021年上半年啟動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擇優確定若干工作基礎較好、實施方案扎實可行的省份,先給予0.5億元啟動資金,并根據2022年績效評價結果確定補撥或扣回0.5億元資金。對2022年、2023年獎補地區,依據績效評價結果,在評價排名靠前、符合支持范圍的省份中選擇,并給予1億元獎補資金。
除了真金白銀,如何提升專利質量,為企業創新起到有效支撐呢?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僑聯副主席、國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乃科認為,當前,需要對全國已有專利的價值進行摸底,全面掌握發明專利的質量,深入了解高價值發明專利的情況,從而更為有效地推動我國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用得上、管用、好用、能夠廣泛用的專利技術才能真正創新,才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僅統計專利數量,并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一個科技創新水平。
在陳乃科看來,需要建立企業“科創屬性檔案”,以評估情況作為重要分析指標,清晰地體現各企業的科技創新特點、優勢和不足,提升科技企業科技創新動力。強化企業知識產權對其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支撐,通過發明專利價值評估指標,為知識產權證券化提供數據支撐,解決科技企業的融資痛點。
不僅如此,陳乃科指出,要引導地方和相關產業持續跟蹤發明專利轉化為科技成果的情況,將專利評估數據趨勢作為區域產業發展的決策參考依據,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對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引領促進作用。此外,還要及時梳理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尚未轉化的發明專利價值,激發廣大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切實加大對核心技術的攻關,促使企業與高校合作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把專利價值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科技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最關鍵的指標就是科技專利的發明量及轉換應用量。只有完善專利服務平臺,維護發明者權益,喚醒“沉睡專利”,才能更好地激發發明者創造熱情,為企業找到核心競爭力,最終變為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應用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