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鄉村振興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是產業帶動,沒有產業帶動,鄉村不可能持續振興,老百姓也不可能持續致富。”
近日,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貴海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崔貴海看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社會各方參與,其中,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已近10萬家,僅農產品加工業年度營業收入就超過22萬億元。農業企業作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的骨干力量,在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尤其伴隨著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深入發展和鄉村振興向縱深推進,農業企業也在不斷轉型升級。
“企業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經營主體合作,開創新業態、新模式,拓展延伸產業鏈,通過分工協作、利益聯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使農村生產力得到更大的釋放,使農業產業發展效益最大化,不同主體在合作當中共同分享產業紅利。”在談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業帶動作用時,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會長劉身利表示。
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崔貴海表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參與產業扶貧,打造“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完善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以高于市場價的標準優先與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戶均年增收近兩萬元,并帶動當地種植、飼料加工、運輸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為周邊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克服重重困難,如期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在崔貴海看來,其中產業幫扶力量功不可沒。
“疫情期間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積極復工復產,爭取最大限度滿足市場供應,讓老百姓菜籃子里始終有菜有肉;二是去年疫情發生后,養雞戶的雞既吃不上飼料,也賣不掉,企業積極協調當地政府部門,第一時間開始宰殺毛雞,讓老百姓的雞及時運到企業來,為老百姓最大限度挽回了損失。”崔貴海說。
中央明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今年的重大任務。對此,崔貴海認為,不少農業龍頭企業缺乏明確思路,相關具體政策有待進一步細化。
在他看來,站在新發展階段,對于農業龍頭企業而言,是巨大機遇,但同時也存在諸多挑戰。比如,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仍比較松散,產業效益有限,入股分紅還不高。面對市場風險波動,企業抵御能力有待提升,鄉村產業標準化組織化程度不高,鄉村產業人才普遍短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普遍存在。
崔貴海建議,要保持新階段產業幫扶政策穩定,同時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農業標準化建設不是某個環節、某些市場主體的標準化,而是全產業鏈全行業的標準化。”他強調,要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出臺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的政策辦法,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市場主體推進標準化生產。
同時,加強畜禽育種、藥品及飼料質量安全管理,推行健康養殖。要加大假冒偽劣產品整治力度,切實維護好區域公用品牌信譽和價值。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分級及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監管。

崔貴海在扒雞生產車間。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崔貴海提出,要創新人才培育機制。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重點面向從事適度規模經營和特色產業生產經營的農民,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加強訓后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優化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大力支持企業參與鄉村人才培養,對依托原料基地、產業園區等建設實訓基地的農業企業,給予政策傾斜支持。
產業再好,沒有資金也不行。在崔貴海看來,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束縛農業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農業生產周期長,資金回籠慢,產業面臨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對此,金融機構缺乏積極性,放款時謹小慎微。特別是民營農業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門檻相對更高,辦理手續也更為復雜。”崔貴海說。
針對農業企業融資難題,崔貴海建議,要不斷加強涉農資金投入力度,突出投入重點,進一步加強對組織化程度高、帶農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
鼓勵企業積極上市、擴大融資,推動企業做大做強,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稅負,適當予以優惠,讓企業拿出更多的資金,往上游產業投放,帶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