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寧
摘 要:作文寫作技巧是每一個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都能夠運用和掌握的,因此,學生作文出彩的地方,不僅僅是在于學生的作文技巧。在大多數時候,一篇好的作文往往都是以情動人,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進行作文創作的時候,能夠在恰當的時候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再結合相應的作文技巧,就能夠使作文大放異彩。然而,在現實的教學活動當中不難發現,有很多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進行作文創作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要么就是情感表達的方式過于生硬,要么就是情感表達的時機選擇不當。總而言之,有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在作文創作當中,無法正確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為作文增色。文章立足于這樣的教學現實情況,開展小學高年級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策略方法探究。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真情實感
一、 前言
要想讓學生在作文創作的過程當中,表達真情實感,那么就讓學生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做到有感而發。也就是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作文創作時表達真情實感的關鍵性方式。文章從小學生在作文創作過程當中,表達真情實感的各種錯誤類型總結,以及如何幫助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適當的情感表達兩個方面開展深入探究。
二、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作文創作中常見的情感表達問題
(一)情感表達程度不當
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在作文創作的過程當中,已經可以明確其中應具備的情感,但他們在進行寫作創造情感時,常常無法使人們感知到,使其無法發揮觸動人心的作用。追根溯源,便是學生在表達情感時,無法良好地對氣氛的渲染進行情感的表露。例如,有些學生描寫雨天父親給自己送傘的場景,為了表達父親對自己的愛和渲染氣氛,學生會著重描寫雨勢的強而猛,通過天氣的惡劣展現出大雨之際父親不惜自己被雨淋也要給自己送傘的一副畫面。最后,學生會對這件事進行情感的總結,以“看著父親冒雨遠去的背影,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結尾,抒發出對父親的感激之情。學生這樣的寫作方法從表面上來看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聯系生活實際不難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很多學生的情感其實沒有這么脆弱,而且他們對于父母的感激和愛常常都比較含蓄,不愿意直接表現出來。所以說,僅僅是父親給自己送傘這一件小事,不足以讓學生激動得熱淚盈眶。學生之所以會這樣描寫,就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打動讀者。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過度且強硬地渲染情感,不僅無法觸動人心,反而會難以彰顯文章的真實性,使讀者無法深入其中,只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去感受內在的情感。長話短說,即大部分小學生在進行文章創作、表達情感時,常常存在小題大做的現象。
(二)情感表達的時機選擇不當
對于寫作來講,如果能夠為情感表達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那么就有助于打動讀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情動人。可是,一些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進行作文創作的時候,常常在情感表達、時機的選擇方面出現錯誤。例如,某個學生描寫自己小學畢業離開學校,在老師離開之前,對其告別,目送其走出校園。然后學生在描寫到這個情節的時候,就忽然說自己很想念老師。不得不說,這個情感表達的時機是錯誤的。因為從學生寫作的情境來看,這個時候學生與教師之間才是剛剛分離,教師仍然在學生的眼前,兩個人仍然有各種交流和溝通,所以學生在這個時候表達對老師的想念,雖然無可厚非,但是時機選擇還是不夠恰當的。如果學生能夠適當把這種想念之情,轉移到自己回到家之后,說自己走進家門,放下書包的一剎那間,就開始意識到自己小學的學習生涯結束了,一瞬間自己又忽然想念自己的老師。在這樣的時機去選擇表達對老師的想念之情,也就符合邏輯了。而且也能夠給人一種離別之后,突如其來的落寞之感,從而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其實一篇好的作文,如果選對了情感表達的時機,是很能觸動人心的。但是,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具體作文實踐當中來看,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適當選擇表達情感的時機,所以他們在進行情感表達的時候,往往對讀者的觸動較小。
三、 如何增強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時的情感表達水平
(一)注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在寫作當中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往往來源于生活當中某一瞬間的觸動,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首先需要放大生活中的某一個點對學生帶來的情感觸動,讓學生對這種情感上的觸動形成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自然而然地調動真情實感。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的情感觸動瞬間,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日記記錄的方法,通過日記的記錄,學生就能夠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事情記錄下來,并且在學生再度回看的時候,也能從這些記述的事情當中找到情感觸動。這種作文日記的方法,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難以實現,因為很少有學生真正能夠堅持每天以日記的方式記錄生活。但是,教師人員要采取多種鼓勵性措施,幫助學生進行日記記錄。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各種形式的朗誦活動,但是要求朗誦的稿件必須為原創,可以記錄學生在生活當中受到的某一次情感觸動。在開展朗誦活動的時候,還可以為學生進行配樂,促進氣氛渲染,讓學生在朗誦與創作的過程當中,對曾經有過的情感觸動進行二次體驗,相信經過這種情感體驗的二次加工,一定能夠進一步增強這種情感體驗為學生帶來的影響。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各類情感體驗實踐活動,例如,召開家長與學生的交流座談會,在交流座談會上,引導家長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互動,在縮短家長和學生之間距離的同時,也為學生找到釋放愛的缺口,讓學生和家長在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之下,獲得對對方全新的認知。這種深度的溝通和交流,往往能夠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情感啟發,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情商,讓學生經歷更多的情感體驗和啟蒙,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引導學生開展作文互評活動
人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的寫作也是如此。學生在進行文章創作時,常常會先入為主,認為自己的作文是優秀的,無法辨別其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如果教師能夠通過指導的方式開展作文互評活動,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換作文,從中尋找對方寫作時候的優點和缺點,這對于糾正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可以選擇幾篇比較有代表性的作文,并且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在班級內部進行朗誦和展示,并請幾位學生根據這些文章,分析其中對情感表達的優勢和不足之處。通過相互交換和分析這些文章,不僅能讓學生通過吸取其中的經驗,彌補自己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使自己需要發揮的情感更清晰明了,也能讓學生通過分析其中的不足,吸取教訓,在下次的作文中避免犯錯,從而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使犯錯率不斷降低。由此可知,要想讓學生在作文的創作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情感表達,是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和體驗的。因此,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為學生提供這樣的體驗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總結和自我反思中,形成具有自身獨特性的情感表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