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姣
高度抽象讓數學變得很薄,而數學文化又讓它重新豐盈厚實了起來,當數學思想與數學文化融合在一起時,我們的數學課就會變得神奇、美妙、迷人、有趣、有用、有力。筆者以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把握顯性文化的量。數學課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在充分了解教學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的設計,知識、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應該有所涉及,不能僅是為了好看的“文化”而“文化”,呈現太多的音頻、視頻、動畫、圖片,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而給學生留下的思考和探究的時間極少。數學文化既包括顯性的,也包括隱性的,不要把顯性的數學文化“顯”得太明顯。無論怎樣變幻數學課的形式,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注重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效果。
二是注意隱形文化的滲透。除了顯性的文化,還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包括思想、方法、價值觀等隱形文化,這些文化往往較容易被教師忽視,只注重了教學外在表現的好看、新穎,卻忽視了對于學生高尚品格的塑造。帶著對數學文化這樣的認識,利用數學文化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形成,不忘初心,回歸教學育人為本的本質功能,塑造高品質的課堂,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讓數學教學也能充滿人文的味道。
三是重視解讀教材。深刻分析教材背后所要呈現的數學文化,進而以數學史料、故事為載體,以探究活動為手段,以數學美為工具,以數學應用為抓手,以系統聯系為思路來滲透數學文化,把數學文化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并使之成為一種常態,這樣學生便能從小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青島路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