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霏
先有招商銀行首提“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將財富管理稱為輕型銀行縱深推進的高級形態;后有中信銀行首提“全功能財富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結算、投資、融資等多種需求,將財富管理視作輕型化發展的戰略重點和必然選擇。
近期,這些在銀行2020年報中的明顯變化,無不向市場透露出一個信號:新一輪財富爆發式增長在即,銀行正摩拳擦掌,奮力駛入新賽道。
價值銀行主力軍,中信零售“全財富管理”全在哪?
近年來,零售轉型成為中小銀行的共同需求。其中,在股份制商業銀行里,招商銀行憑借與生俱來的零售基因及第一次零售轉型,逐步奠定“零售之王”的地位,但因其他行的發展基礎與其有較大差異,招行的轉型路徑被業內視作難以復制;而以對公業務見長的中信銀行,其零售轉型之路則被認為對中型銀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背后邏輯在于,大部分股份制銀行與中信銀行發展路徑一致,基本都是從對公或同業業務起步,它們在零售轉型上,更有可能遇到同樣的挑戰或障礙。
2011年,中信銀行首次提出零售戰略轉型,并于2014年提出零售二次轉型。2019年,中信銀行零售AUM(客戶資產管理)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成為繼招行之后第二家站上2萬億臺階的股份制銀行。
截至2020年末,中信銀行零售AUM達到2.3萬億元,位居股份制銀行“前三甲”。值得注意的是,在整體營收中,零售營收占比達到41%;同時,個人客戶、私行客戶、管理資產余額、信貸余額等指標均位居股份制銀行2名-3名。
中信集團副總經理、中信銀行副董事長、行長方合英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信銀行將加大對零售業務的資源投入,將財富管理打造為三大優勢業務之一。”未來,中信將舉集團之力來打造財富管理體系。中信集團已明確提出“打造集團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提高集團在財富管理領域的綜合競爭力”。計劃到2023年,中信銀行將零售打造成為價值銀行主力軍,成為盈利第一大板塊;客戶數超過1.5億戶,零售營收及資產規模較2019年實現翻番增長,并以“五主”客戶關系的深化為核心,打造客戶首選的財富管理主辦行。
普益標準不久前發布的《全國100家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排名報告(2020年下半年)》顯示,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位列前三名。據了解,排名主要是依據品牌與資本實力、產品線競爭力、財富服務能力、業務發展程度和財富科技實力五個維度評估而出。
中金公司也指出,財富管理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客群渠道、產品服務、財富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這其中既包括強中臺實力比拼,也包括搭建針對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及非金融產品服務,打造專業的服務能力和財富管理體系。
當前,財富管理正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下一輪財富爆發式增長在即,如何才能駛入財富增長的“快車道”?如何根據不同客戶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需求,向他們提供包括銀行理財、基金、保險、信托等多元化、定制化的資產配置、產品及非金融服務?
中信銀行在這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中信集團具有全牌照綜合金融服務資源,中信銀行可以“牽手”兄弟公司如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華夏基金、中信保誠基金等金融機構,共同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專業服務。

資料來源:瑞信全球財富報告,海銀財富研究部。制圖:張玲
中信集團15家金融子公司的高凈值客戶資源,將成為中信財富管理的“巨大金礦”。據了解,中信優享+平臺是中信集團面向C端用戶的數字化協同平臺,目前由中信銀行負責運營,已覆蓋全生態用戶達4億戶,其中1.15億用戶已在該平臺注冊。此外,集團15家金融子公司可投資資產6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客戶數超過10萬戶。
中信集團舉金融全牌照之力,將支持中信銀行提升全產品服務的競爭能力。中信銀行將與中信證券及其他頭部機構組建“中信研究院”,提升投研能力,打造“十分精選”基金產品優選體系,已經在萬得平臺推出相應權益基金和固收+基金指數;中信銀行在股份制銀行首家上線的基金投顧服務,是中信銀行與兄弟公司華夏基金、華夏財富合作,通過“投資顧問+科技賦能”,為客戶提供投資組合和調倉建議。
此外,中信銀行亦深耕“一老一小”、出國、商旅等客群。如針對出國客群搭建出國金融平臺,為其提供特色簽證、離境退稅、出入境卡在線辦理等服務,截至2020年末,沉淀優質客戶超760萬戶,對應管理資產余額近萬億元,年增13.77%。養老金融方面,圍繞老年人關注的財富、健康、學習、出行等不同場景,升級推出“幸福1+6”老年客群服務體系,截至2020年末,服務老年客戶超1600萬戶,對應管理資產余額1.28萬億元。
“財富管理就像是一場馬拉松,不在于誰能夠帶著客戶跑得快,而在于誰能夠陪用戶跑得穩、跑得遠,這亦是提升用戶黏性和客戶滿意度的關鍵所在?!敝行陪y行黨委委員呂天貴強調。

資料來源:《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登高則望遠,綱舉則目張。2020年初,中信銀行發布《全行零售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確定了“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推動零售經營管理體系迭代升級”的發展策略。
伴隨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快,科技資源投入加大已是必然?!拔磥?年,全行科技投入平均增長不低于15%,總行各類科技及數字化人員達到5000人以上?!敝行陪y行黨委委員、業務總監呂天貴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科技之外,開放融合亦是商業銀行推進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路徑之一。
近年來,開放銀行的概念頻頻被市場提及,多家銀行也在差異化探索中走出自己的發展路徑。如招商銀行的開放更傾向于將場景方、金融機構等引入自己的生態中(App等),即讓合作方“走進來”;而中信銀行的思路則是自己主動“走出去”,幫助合作方完善甚至建立生態。
中信銀行與華為合作共建生態,即是一個成功案例?!叭A為的生態已經相對完善,不過在底層金融賬戶和財富管理等方面服務存在缺位,那中信銀行就主動走進華為生態,向華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進而協助華為完善自身生態?!敝行陪y行零售銀行部負責人表示,中信銀行要做的是融入合作機構生態,并幫助其完善生態。據透露,“中信銀行華為”聯名信用卡在上線73天時,用戶數就已突破100萬。
中信銀行向其他行業巨頭生態建設賦能的做法,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一定口碑。在安居場景“牽手”貝殼找房,同樣將底層賬戶、消費信貸等服務,輸出到貝殼的線上服務中。今年還將開放給更多互聯網、安居、出行、出國服務等頭部機構。
變局中開新局,也同樣適用于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隨著“房住不炒”和中國老齡化程度的深入,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必然從房地產資產轉向金融資產。財富配置的轉向,讓財富管理市場充滿新變化。新一輪財富爆發式增長在即,誰能搶跑新賽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