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中學 孫 穎
受傳統應試觀念的影響,教師加快教學進度,很多學生難以跟上快節奏的教學,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被枯燥講解、機械訓練所取代,學生難有討論交流的時間,面對書山題海,他們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有了探求知識的動機,他們才會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樂在其中,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愉悅。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自信,教師要通過激勵的話語、合適難度的提問讓他們收獲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產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教師要多組織學生參與交流活動,多提問、多交流,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對他們的回答予以及時的反饋,在他們回答準確時給予表揚,在他們不能順利解答時要激勵、引導他們,為他們耐心答疑,讓他們能順利、準確地回答問題。教師要靈活施教,多提出一題多解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題,這樣能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豐富他們的解題方法。如求函數的最小值時,可以要求基礎好的學生運用柯西不等式的方法解決,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用求導法解決。
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讓他們產生深度理解。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產生依賴心理的狀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預學、思考,在主動參與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互學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如在學習《函數的單調性》的內容時,教者呈現沙漠地區的氣溫變化曲線圖,讓學生依據曲線圖說說氣溫的變化情況。每個學生的關注內容可能不同,有的學生關注某一時刻的氣溫,也有學生關注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還有學生關注某時段氣溫的變化情況,能在教師的引導、追問下說出“上升”與“下降”的趨勢。在學生互動共學時,教師要借助于問題為學生的討論交流提供明確的指向,讓他們圍繞重點、難點處展開深入的探討。
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與所學內容,恰當選擇問題情境,建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突破理解障礙,促進他們對數學規律的把握。如在學習《余弦定理》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創設情境如下:某隧道施工前要測算出通過這座山的長度,工程人員選擇一個恰當的點,測出它與兩出口的距離,再利用經緯儀測出這個點對隧道的張角,最后求出隧道的長度。情境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他們在情境的引導下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產生解決這個問題的興趣。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講解數學史學知識,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家們刻苦求索的精神,同時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對稱美,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樂趣。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教學方法,變抽象的內容為具體形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行為和情感投入,增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思想方法的掌握,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