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娜 祁明艷
摘要:“陽光成長平臺”是依托電子網絡技術,以信息化德育評價促進學生品格提升的網絡平臺。其重視“五育”并舉,注重過程評價,促進“一體化”育人,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建構了多元的評價體系,通過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共同參與評價,引領全體學生共同成長,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激勵、自我發現,有助于教師育人特色的形成。
關鍵詞:網絡平臺;信息化;德育評價;品格提升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德育評價方面,倡導“通過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參與評價的有效方式,客觀記錄學生品行日常表現和突出表現”。我校建構的“陽光成長平臺”與這一精神相契合,其以信息化的德育評價促進學生品格的提升和學校發展,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構建充滿活力的教育生態。
一、“陽光成長平臺”的特點
“陽光成長平臺”是我校自2019年以來,依托電子網絡技術,建設并分批使用的一款以信息化德育評價促進學生品格提升的網絡平臺。
(一)重視“五育”并舉,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
“陽光成長平臺”服務于“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目標,站位于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平臺對評價體系進行整體構建,以德育評價為核心,構建涵蓋“五育”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品格提升、全面發展,引導學校五育并舉、均衡發展,將評價工作與學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緊密聯系,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二)重視過程評價,引領全體學生共同成長
“陽光成長平臺”摒棄道德評價中的功利主義傾向,盡可能淡化其選拔、評比功能,重視過程評價,面向和兼顧全體學生,為所有學生創造公正平等的機會和條件。平臺客觀記錄學生品行的日常表現和突出表現,通過建立相應的反饋與溝通機制,引導學生從評價中重新認識自己,獲得信心,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良性的發展,發掘每一個孩子潛能。
(三)促進“一體化”育人,發揮“互聯網+教育”優勢
學校、家庭、社會作為教育主體,共同承擔著育人任務。“陽光成長平臺”將這三方緊緊聯系,做到“一體化”育人。在大數據背景下,采用一人一用戶名,一人一端口,實現實時交互的評價,支持家長、學生、教師等多種角色的全天候應用與互動,通過通信平臺支撐手機與計算機的實時對話,使評價更加真實快捷,為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育人搭建了一個便捷的平臺。
二、“陽光成長平臺”評價體系的構建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出,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成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我校以核心素養的要求為依托,構建“陽光成長平臺”的各級各類評價指標,力求形成綜合的評價體系。
(一)校內評價的五大指標
校內的評價分為五大指標,分別是知禮明德、勤學善思、健康樂群、向善尚美、環保勤儉,這是學校層面建構的一級指標,其具體評價角度及解讀見表1。
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實際,建構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例如,我校五(1)班建構的部分班級校內評價體系:一級指標為知禮明德;二級指標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等八方面;三級指標為“面容整潔,衣著得體,集體活動穿校服”“愛惜糧食,食相文雅”“與人交談心平氣和,耐心傾聽”等十一方面。
(二)家庭評價的三大指標
家庭評價圍繞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積極心態等三大指標,其評價角度和具體解讀見表2。
(三)社會評價的三大指標
社會評價圍繞志愿公益、雛鷹活動、實踐特長三大指標,其評價角度和具體解讀分別是:鼓勵學生自愿參加學校組織或社區組織的志愿活動,也可以自行設計志愿活動,培養組織能力以及關注他人、服務他人的意識;少先隊員自發組織課外團體活動,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自己的特長,保證“人人有特長”目標的實現。
三、“陽光成長平臺”評價體系的實施過程
“陽光成長平臺”秉持“人人做德育、時時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員德育理念,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學生移動端、教師移動端、家長移動端以及教師網頁端等路徑,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收集、儲存、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初步形成多維度、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管理模式。
(一)教師評價,提供動力
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根據評價體系中的具體指標,對學生日常的在校行為進行評價,注重開放、多元、綜合的過程性評價,評價后由教師上傳二維碼,家長通過掃描教師的二維碼兌換積分,通過積分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師的評價為孩子的品格養成提供了長足的動力(具體操作流程見圖1)。
(二)學生評價,啟動內驅力
學生通過學期初的目標制定,啟動自我安排、自主學習的內驅力。系統根據不同年級提供不同的目標內容,學生在家長的配合下,自主擬定本學期預期達成的目標,并擬定本學期目標內容將達成的星級。學生、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家長在期中、期末時,對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價,包括文字評價和星級評價。
(三)家長評價,促進合力
班主任、任課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表現,定期發放與五大指標對應的二維碼積分卡。學生回到家里,向家長講述得到積分卡片的原因。家長掃描二維碼,進入系統獎勵頁面,根據孩子的講述內容選擇二級分類。系統自動帶出內容模板,詳細內容可進行編輯。保存并提交后,系統自動增加學生的相應積分值。家長全程參與評價,并對孩子取得的成績進行鼓勵(見圖2)。
同時,在家庭評價體系中,家長根據平臺提示,協助學生完成家庭中的日常表現,如親子時光、家務勞動、節日課程等。家長可以通過文字描述、拍照或微視頻的形式,將記錄內容上傳至系統,與同班同學分享學習,點贊留言,并進行互評。
(四)社會評價,增添活力
學生自主分享或申報,在校外、社會、社區等獲得優秀表現的證明或活動照片、微視頻等,同學、老師、家長等都可以點贊留言。
四、“陽光成長平臺”評價定位的實施效果
(一)建立自主評價激勵機制
通過首期試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習動機得到全面糾正,學習的自覺性、創新性和進取精神得到提升。孩子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在系統中利用積分兌換班級層面和學校層面的“小心愿”。兌換班級層面的“心愿”,由班主任審批;兌換學校層面的“心愿”,先有班主任審批,再提交到學校,由主管領導審批,班主任具體安排學生在線下達成“心愿”。
(二)實現動態檔案的無縫鏈接
“陽光成長平臺”是一個電子的動態網絡檔案,可以清晰地看到和查閱學生的成長足跡,對于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來說,這個電子檔案袋還可以延伸到中學,實現動態檔案的無縫銜接。同時,平臺對個人的所有評價數據進行分析,形成一定的評價結果,用雷達圖、線形圖等形式展現出來,分析和利用評價結果,對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提升品格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教師特色育人
“陽光成長平臺”的大數據對班級每個學生的動態檔案進行分析,分析班集體的共性特點,從中可發現班主任的育人特色及不足,促進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促進教師的成長。這種方式帶動整個班集體的發展,讓品格教育由培養一個個優秀的個體,到培養優秀的集體,使每個個體都能在集體中相互配合,努力向上,實現德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瑞東,倪士光.基于學生滿意度的德育評價模型的開發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08).
[2]戴軍.德育評價的當代困境與價值選擇[J].人民教育,2014(13).
[3]牛國慶.淺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09).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