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蕓 張遠福 范方喜



摘要 以高溫高濕氣候的贛南地區為試驗點,引進山東菏澤的“鳳丹”油用牡丹為試驗材料,采用大田移栽與播種的方式,通過觀測油用牡丹的移栽成活率、地徑、株高、冠幅、種子萌芽率、主根長、側根數等,研究不同引種苗齡、不同作物套種對油用牡丹生長指標的影響以及不同浸種方式對油用牡丹萌發的影響。結果表明:油用牡丹在高溫高濕的贛南地區能夠正常開花座果,其物候表現為1月萌芽,2月展葉、現蕾、開花,3月盛花、謝花;引種苗齡植株的株高、地徑、冠幅、葉量、花量、成活率均呈現1年生苗<2年生苗<3年生苗<4年生苗,各苗齡的株高、地徑、冠幅、葉量之間差異顯著;與CK 相比,套種玉米、芝麻、大豆的油用牡丹株高之間差異顯著;GA3濃度在100~300 mg/L 時能夠有效提高油用牡丹種子出芽率,當GA3濃度在300~500 mg/L時,抑制油用牡丹種子的萌芽。綜上所述,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能夠正常開花座果,不同苗齡的生長指標之間差異顯著,套種能夠有效促進植株伸長生長,100 mg/L的GA3浸泡油用牡丹24 h,出芽效果最佳。
關鍵詞 油用牡丹;高溫高濕;苗齡;套種;浸種方式
Abstract The area of South Jiangxi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climate was as the experimental site for studying on introducing of the “Fengdan” oil peony from Heze,Shandong Province,by transplanting and seed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eedling ages,different crops interplanting on the growth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v,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aking methods on the germination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v,the observation indexes were the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plant diameter,plant height,crown diameter,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main root length and lateral root number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v.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eonia suffruticosa cv could flower and fruit normally,adapt to the phenology of South Jiangxi,budding in January,unfolding,budding and flowering in February,blooming and withering in M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height,ground diameter,crown breadth,leaf quantity,flower quantity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introduced seedlings were manifested as 1 a seedling < 2 a seedling < 3 a seedling < 4 a seedling,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mong the plant height,ground diameter,crown breadth and leaf quantity. Compared with CK,the plant height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v interplanting corn,sesame and soybea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A3 (100-300 mg/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v seed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was between 300-500 mg/L,GA3 can inhibit the germination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cv seeds. To sum up,oil peony can flower and fruit normally in the area of South Jiangxi,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ge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terplant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plant elongation and growth. The best germination effect is to soak Paeonia suffruticosa cv with 100 mg/L GA3 for 24 hours.
Key words Paeonia suffruticosa cv;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Seedling age;Interplanting;Soaking method
油用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與油橄欖、油茶、油棕并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1]。牡丹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26%,其中含有被稱為“血液營養素”的α-亞麻酸42%以上[2-3]。2011 年“鳳丹”由藥用牡丹轉變為油、藥兼用牡丹品種[4]。隨著牡丹籽油被國家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并正式成為食用油品種[5]后,其在贛南地區的栽培面積逐漸擴大。據實地考察發現,截至2016年6月,贛南地區的油用牡丹種植面積約66.67 hm2,涉及公司、合作社、個體種植戶20余家,普遍存在盲目引種或直接套用山東菏澤的管理方式,而對油用牡丹的生物學習性了解甚微。
為探明油用牡丹是否適宜在贛南地區種植,能否高產、高效的問題,贛州市花卉研究所分別在2016、2017年進行了“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的適應性及配套技術研究”“不同種源油用牡丹耐熱性及越夏技術研究”項目的立項研究,對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的適應性、栽培技術與繁育方法進行了試驗,以期促進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標準化栽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贛州市南康區龍華鄉新文村,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豐沛但分布不均,春季陰雨連綿,降水量約占全年的39%,夏季先澇后旱,降水量約占34%[6],同時夏季具有明顯的高溫高濕氣候特征,秋季風和日麗,冬季冷而不寒。年均溫19.8 ℃,年平均日照時數1 813 h,年降雨量1 458.8 mm,無霜期287 d[7]。土壤為黃壤,pH為6.3。
1.2 材料
材料均為山東省菏澤市購買的“鳳丹”油用牡丹實生苗和種子。
1.3 方法
2016年10月15日對試驗田進行平整深耕起壟,以15 000 kg/hm2有機肥和450 kg/hm2復合肥為底肥,以施用生石灰、毒死蜱、氯溴異氰尿酸對土壤進行殺蟲滅菌。2016年10月30日將挑選的1、2、3和4年生苗按照一致種植要求進行定植,行間距為80 cm×40 cm。考慮到定植后第1年實生苗受種源地的影響較大,各項試驗從定植后第2年開始。
1.3.1 油用牡丹生長特性調查。
制訂《油用牡丹生長狀況物候調查表》,對油用牡丹的地徑、株高、冠幅、成活率等生長指標與萌芽、展葉、開花、座果等物候指標進行定時跟蹤調查,每隔15 d記錄1次。
1.3.2 不同苗齡對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試驗。
挑選規格一致的1、2、3和4年生苗隨機區組排列定植,每組實生苗為80株,并設置3個重復,同時設空白試驗(CK1)調查分析不同苗齡對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
1.3.3 不同套種作物對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試驗。
挑選規格一致的3年生實生苗定植,分別套種玉米、芝麻、大豆,每組實生苗為80株,并設置3個重復,調查分析不同套種作物對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
1.3.4 不同浸種方式對油用牡丹種子萌芽的影響試驗。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播種前15~20 d,深耕30 cm,施加有機肥、毒死蜱,攪拌均勻,整平起壟,條播覆土2 cm,蓋膜保水防草。2016年10月底,將購買自山東菏澤的油用牡丹種子,用浸水法去除有蟲害、不飽滿、發霉的種子,以條播的方式進行育苗試驗,比較浸種方式對油用牡丹種子出苗率及根系生長狀況的影響。具體試驗方案為100 mg/L GA3、300 mg/L GA3、500 mg/L GA3、低溫4 ℃與常溫浸泡油用牡丹種子24 h,每組處理1 000粒,并設置3個重復。
1.4 項目測定
2018年1—7月,對各試驗處理進行物候觀測和生長數據調查,記錄開花坐果、地徑、株高、冠幅等指標。地徑:植株距地面5 cm處的直徑;株高:植株分支點距地面的高度。
1.5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整理計算,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各處理的差異顯著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8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油用牡丹生長特性表現
定植后第2年,1、2年生苗未見開花,3年生苗僅有少量開花坐果,4年生苗開花座果相對較多,約15%。通過連續3年的物候觀測發現,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的萌芽期較早,即1月15—22日,展葉期為2月1—13日,2月16—22日現蕾,初花期為2月25日—3月3日,盛花期為3月7—16日,末花期為4月1—5日,7月1—10日進入種子成熟期。病蟲害開始出現在3月中旬,主要是灰霉病,具體措施為花期前7 d(即3月初)噴灑代森錳鋅及噻菌銅進行預防,4月易發根腐病,具體措施為提前做好排水,5—6月高溫高濕氣候容易誘發褐斑病,5月易發褐斑病,進入半休眠期,6月初旬果莢黃褐色,中旬果莢深褐色,下旬果莢微微開裂,大部分葉片發黃脫落,具體措施為提前噴灑代森錳鋅進行預防。此外,還發現油用牡丹不耐高溫,夏季氣溫高于30 ℃時葉片出現萎蔫;氣溫高于35 ℃時葉片出現明顯的灼傷。
2.2 不同苗齡對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
2017年5月底,對油用牡丹各苗齡的生長狀況進行調查,此時油用牡丹進入結莢期,營養生長緩慢。由表1可以發現,不同苗齡之間的地徑、株高、冠幅、葉量有顯著性差異,1、2年苗齡與3、4年苗齡之間的花量和成活率有顯著性差異;隨著苗齡的增加,地徑、株高、冠幅、葉量顯著增加,但1年苗齡與2年苗齡、3年苗齡與4年苗齡的花量、成活率有差異但不顯著。
2.3 不同套種作物對油用牡丹生長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相比CK1,套種玉米、芝麻、大豆的油用牡丹植株更高,且與CK1存在顯著性差異;從圖2可以看出,相比CK1,套種玉米、芝麻、大豆的油用牡丹在地徑上無顯著性差異。綜上可得,套種玉米、芝麻、大豆對油用牡丹植株的伸長生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油用牡丹植株的徑向生長影響不顯著。
2.4 不同浸種方式對油用牡丹種子萌芽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GA3濃度的升高100~300 mg/L時,油用牡丹的種子出芽率呈降低趨勢,以100 mg/L GA3出芽率最高,達86.00%,500 mg/L GA3出芽率最低,僅25.76%。使用低溫(4 ℃)處理,油用牡丹的種子出芽率明顯提高,主根長和側根數均有所增加。經方差分析,與CK2相比,處理間出芽率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說明激素或低溫處理能夠有效提高油用牡丹種子的出芽率,同時可促進主根的伸長與側根數的增加,但激素濃度過高會對油用牡丹種子萌發產生抑制作用。
3 結論與討論
在贛南地區開展“鳳丹”油用牡丹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能夠正常開花結果,其表現為1月萌芽,2月展葉、現蕾、開花,3月盛花、謝花,但相比種源地山東菏澤,在贛南地區油用牡丹的開花結果等物候表現在時間上均有所提前,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贛南地區冬季氣溫較高、回暖快,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油用牡丹的冬季“休眠期”。該研究還發現,贛南地區春季多雨少晴,對油用牡丹開花座果具有較大的影響,同時贛南地區夏季溫度高、濕度大,易誘發根腐病,植株提前進入“夏打盹”。
在油用牡丹苗齡試驗中發現,3年生苗與4年生苗在移栽成活率上顯著高于1年生苗和2年生苗,其中3年生苗與4年生苗的移栽成活率差異不大,考慮到3年生苗和4年生苗的單株價格,在引種時宜選擇3年生苗進行移栽。研究還發現,與福建壽寧等地相比,在贛南地區“鳳丹”油用牡丹的成活率及物候生長狀況相對較差。可見,“鳳丹”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的適應性較差。
油用牡丹移栽后,一般要3~5年才能開花結籽產生經濟效益[8],套種芝麻、大豆等經濟作物能夠充分利用水、肥、光、熱等資源[9],提高土地利用率。研究發現,套種芝麻、大豆等經濟作物對油用牡丹的伸長生長均有顯著影響。
“鳳丹”油用牡丹在贛南地區能夠正常生根、發芽,低溫或激素處理均能夠有效提高其出芽率,并對其根系生長造成較大的影響。研究發現,用100 mg/L GA3處理油用牡丹種子,其效果最佳,出芽率達86.00%,這與成仿云等[10]發現“100~200 mg/L赤霉素處理有利于提高種子的生根率和生根質量”的結果一致。
贛南地區春季多雨,夏季高溫高濕,獨特的氣候條件導致油用牡丹在該地區成活率低、生長緩慢、病蟲害嚴重,且產量低。因此,在現有條件下,不宜在農田中栽植油用牡丹。
參考文獻
[1]董利君.豫西地區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綠色科技,2015(5):95.
[2]王偉偉.牡丹籽油中脂肪酸的構成及生理功能[J].中國衛生產業,2011,8(36):8-9.
[3]黃宇祥,劉娥,郭軍,等.丹東市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可行性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7):256-258.
[4]張濤,高天姝,白瑞英,等.油用牡丹利用與研究進展[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2):143-149.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告 2011 年第 9 號[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1(2):264.
[6]謝遠玉,張智勇,劉翠華,等.贛州近30年氣候變化對雙季早稻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11,32(3):388-393.
[7]張少偉,楊勤科,任宗萍,等.江西省贛南地區土地利用動態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53-56,65.
[8]陶宏彬,任志新,王鐵軍.河北油用牡丹間作套種[J].中國花卉園藝,2018(4):34-35.
[9]錢萍.套種對油茶幼林的土壤理化性狀及其生長的影響[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1.
[10]成仿云,李嘉玨,陳德忠.中國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J].園藝學報,1997,24(2):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