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必要性·困境與路徑選擇

2021-04-20 20:25:36何博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高職教育必要性困境

何博

摘要 鄉村文化是鄉村社會的精神之源,鄉村文化振興是提升村民精神生活質量、改善鄉風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是增強鄉村凝聚力、提振鄉村綜合實力的強大動力。高職教育是服務鄉村社會最直接的高等教育,在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中,高職教育應積極進行內涵建設,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應面向鄉村文化需要進行人才培養,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應協助鄉村進行產業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經濟支撐;應參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 高職教育;鄉村文化振興;必要性;困境;路徑選擇

Abstract Rural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source of the rural society, and the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illagers spiritual life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rural civilization. It is also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enhancing rural cohesion and boosting rura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direct higher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society.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its own service ability;it should cultivate talents for rural cultural needs and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the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it should assist the rural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economic support for the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it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culture revitalization;Necessity;Dilemma;Path selection

鄉村文化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帶有地域性鄉村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稱。鄉村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脈,是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的不竭源泉與肥沃土壤,是鄉村的精神之源,是豐富鄉村生活、凝聚鄉村人心、維護鄉村社會秩序的重要內生力量[1]。近年來由于市場化和城市化的影響,鄉村人才外流、社會物質利益至上等因素導致鄉村人心渙散,鄉村村民文化意識淡薄,鄉村文化逐漸衰落,這嚴重制約著鄉村社會的發展與進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振興鄉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村民文化需求及鄉村社會發展的高度重視。鄉村文化振興是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與深化、傳承與創新,它通過改善鄉村環境、增加鄉村文化供給、活化鄉村文化資源、重構鄉村文化價值、強化村民文化認同促進鄉村文化繁榮。鄉村文化振興是提升鄉村村民精神生活質量和鄉風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是增強鄉村凝聚力和助推鄉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構建和諧社會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教育興,則文化興;教育強,則文化強。教育,尤其是直接服務鄉村社會的高職教育,將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服務支撐。在黨中央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的重大機遇面前,高職教育應有高度的自覺與擔當,積極參與鄉村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拓展鄉村村民的文化生活,積極承擔鄉村文化建設人才的培養,積極傳承與弘揚鄉村優秀文化,服務鄉村文化振興。

1 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必要性

1.1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鄉村振興,文化先行。在鄉村振興進程中,鄉村文化在增強村民素質、豐富村民生活、凝聚鄉村人心、改變鄉村面貌、促進鄉風形成等方面有著特殊的積極作用[3]。在目前社會各個層面發生巨大變革的現狀下,廣大的鄉村卻面臨著文化發展嚴重滯后的窘地,鄉村“文化貧困”已成為導致鄉村經濟貧困的重要因素,鄉村社會如果沒有鄉村文化作為強有力的支撐,鄉村將嚴重缺乏凝聚力、號召力和創造力,承載著村民美好愿望的鄉村振興是難以實施和實現的。我國是農業大國,幾千年的農耕生活形成了燦爛悠久的鄉村文化。優秀鄉村文化承載著人類智慧、民族精神、歷史傳承,鄉村文化的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力量之根和發展之魂,沒有高度自信、繁榮發展的鄉村文化,缺乏風清氣正、遵德守禮的鄉村文明,鄉村振興難以實現[4]。

1.2 鄉村文化振興是滿足村民“求知、求樂、求富”的現實需要

文化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鄉村文化能對生存在這一文化環境中的人產生潛移默化的、持續的教育作用,使他們養成相近的價值觀、行為習慣、生產生活方式等。歷經世事變遷而延續下來的優秀鄉村文化承載著鄉村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生產生活技藝等知識,不但能提高村民的生產技能,而且能夠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價值認同及主體意識。村民在共同參與文化活動中建立起互信、互依、互助的人際交往關系場;在共同參與文化活動中獲得情感溝通、展現個人魅力、增強個人影響力、獲得認可與尊重、獲得心理滿足感;在共同參與文化活動中獲得工作信息、生產勞動技能、致富信息等,讓村民發家致富成為可能;在共同參與文化活動中獲得心情舒暢、心理愉悅等情感的享受,可消除單調勞作造成的壓抑情緒和煩惱,帶來快樂。鄉村文化根植于廣袤鄉土,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細節,是村民表達心情、渲染氣氛、贊揚生活、傳承價值觀念和鄉村道德秩序的重要載體。通過參與鄉村文化活動,可切實滿足村民“求知、求樂、求富”的現實需求。

1.3 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民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載體”[5];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明確指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要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滿足鄉村產業發展和振興需要培養專業化人才”[2]。要“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2]。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鄉村文化振興,將鄉村產業興旺和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培養專業化人才這一社會功能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發展高度,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高職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光榮任務。鄉村社會的主體是村民,只有通過教育尤其是主要面向鄉村培養人才的高職教育,來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增強村民的主體意識、強化村民的文化自信、激發村民的文化自覺,才能促進鄉村社會風氣的改善、鄉風文明的養成,才有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可能。高職教育也必須積極承擔這一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依托自身的教育能力、科研能力,順應鄉村文化振興發展需求,在鄉村文化人才培養、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有所擔當、有所作為。

2 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現實困境

盡管高職教育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建設和諧鄉村社會、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職教育在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中仍然還存在因“意識不強、能力不足”而“貢獻度不高”等現實困境。

2.1 政策激勵不足,高職教育參與力度不夠

振興鄉村文化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的保障,需要有激勵機制來吸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尤其是吸引高職教育的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提出,國家出臺了一些政策制度,但目前在總體上對高職教育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這也導致高職教育參與鄉村文化振興力度不夠、效果不好。在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高職教育是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一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積極出臺細化政策引導高職教育面向鄉村經濟、鄉村產業、鄉村文化的需求辦學和開展科學研究;另一方面應健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專項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針對高職教育在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的具體參與項目進行教育成本的補償;此外,還應健全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獎懲激勵機制,從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方面著手。有了政策支持、激勵機制,高職教育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的力度才會強,最終才能形成政府主導、教育參與、鄉村受益的文化振興新格局。

2.2 重經濟輕文化,高職教育服務定位不準

在經濟欠發達的鄉村,村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強于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村民對生產技術技能知識的需要強于對人文文化知識的需要。在這種“經濟優先”實用主義思想影響下,高職教育辦學重心側重于服務“鄉村經濟建設”,這自然而然影響到高職教育偏重于人的“經濟建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人的“文化建設”能力的培養,即強調人的技術技能教育,而忽視人的人文知識教育。這種追求“短、平、快”經濟效益的辦學定位導致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意愿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這也直接導致鄉村社會“文化振興”人才奇缺。

2.3 重城市輕鄉村,高職教育服務面向偏位

在城市化、市場化的背景下,大量高職教育辦學主要面向城市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教學內容選擇等主要以適應城市就業為主。高職教育對鄉村社會的忽視,導致辦學面向“離農”、師資隊伍缺乏鄉村知識、專業設置缺乏鄉村特色、課程內容缺乏鄉村技能、文化教育缺乏鄉村內涵、培養的人才缺乏鄉村情懷等現象,最終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面臨著知識體系嚴重的“去鄉村化”;高職教育對鄉村社會的忽視,也導致高職教育無法開展直接面向鄉村村民的文化、技能、科學知識等的培訓教育,最終導致高職教育為鄉村培養技能型人才和文化型人才的不足,鄉村產業發展、文化振興缺乏人才的有力支撐。“離農”辦學面向使高職教育面臨著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能力不夠、服務效果欠佳的現實困境。

3 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選擇

3.1 加強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能力建設

高職教育是主要面向鄉村開展教育服務的高等教育。高職教育要以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能力建設為基本出發點,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將傳統民族文化、鄉村文化融入學校的文化教育過程,提高高職學生及接受培訓的村民的職業技能及文化素養,持續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推進提供教育支撐。

第一,平衡辦學定位,優化專業布局。高職教育除了為城市建設、城市產業培養人才外,還需要為鄉村建設、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化振興培養人才。在辦學過程中,應根據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化振興的需要適時增設具有鄉村區域特色的專業,尤其是加強鄉村傳統手工技藝、民間美術工藝、民族表演藝術等文化相關專業建設[4],培養掌握傳統文化核心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形成對鄉村文化振興的人才與技術支撐。

第二,調整文化課程結構,優化文化課程內容。高職文化課程要凸顯鄉村文化特色、教學內容要融入鄉村文化,要有意識地將鄉村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獲得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與情感內化,讓這些人才同時能夠適應鄉村社會的經濟建設和文化振興。

第三,強化文化實踐,加強校內外文化基地建設。一方面優選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文化展示中心”“鄉村非遺文化傳承中心”“紅色文化展示中心”“新農村居住中心”等作為校外文化教育基地,定期送師生到校外基地參觀、學習、體驗等,促進師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邀請鄉村工藝大師、非遺文化傳承人進學校成立“大師工作室”“非遺文化工作室”作為校內文化教育基地,將鄉村優秀文化帶入校園、帶進課堂、融入師生的心里。校內外文化基地建設為高職文化教育豐富了教學資源、提供了質量保障。

第四,加強優質文化師資隊伍建設。文化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文化服務能力提升的關鍵,應堅持“請進來、送出去”的策略。“請進來”是將當地優秀的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請進學校,直接進課堂向學生傳授鄉村文化知識和技能,或指導學校文化課教師教學;“送出去”是將學校教師送出去參加文化技能技藝培訓或送到文化單位掛職鍛煉學習,提高其文化綜合素養。

3.2 高職教育為鄉村培育文化人才

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在人才,人才興則文化興[6]。高職教育應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從鄉村發展需求出發,培養一批批既掌握生產技能又掌握豐富人文知識,既能為鄉村經濟建設服務又能為鄉村文化振興出力的多元復合型人才。

3.2.1 為鄉村文化振興培養文化骨干人才。文化骨干是文化振興的中堅力量,是開展文化活動的“領頭羊”,是政府文化政策在鄉村落地的“代言人”。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文化活動的宣傳推廣都離不開他們精心組織與管理。培養一支“愛文化、懂文化、會文化”的文化骨干隊伍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必由之路。高職教育可采取“結對培養”方式對鄉村文化骨干進行精細化培養,學校文化專家應深入鄉村,帶領鄉村文化骨干共同挖掘當地傳統文化、共同恢復鄉村的傳統技藝、共同規劃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共同布局鄉村的建設、共同創新鄉村的文化內容、共同開發鄉村的文化活動等。通過高職教育的積極參與,切實提升鄉村文化骨干的綜合素質、業務能力,讓他們能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和凝心聚力作用。

3.2.2 對村民的文化教育與精神價值引領。村民是鄉村的主體,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核心因素。高職教育應積極開展面向村民的文化教育,以增強綜合素質、主體意識、主體能力,促進鄉村文化的振興。一要加強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是村民增強生產技能、提高生產效率、開拓致富渠道的知識保障,是村民“求富治窮”心愿順利達成的知識支撐。二要加強村民思想素質教育。要積極消除封建思想、小農陋習對村民精神生活的控制與影響,要積極開展科學價值觀教育,要將新社會核心價值觀“誠信、愛國、敬業、友善”等融入村民的思想素質教育工作中,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價值引領作用。三要加強鄉村傳統文化教育。我國廣大鄉村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這是民族文化之魂、現代文化之源。傳統文化教育能激活村民的民族自豪感,能增強鄉村文化自信與價值認同。四要加強村民的文化實踐。文化實踐能激活村民“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能增強村民的主體能力,能讓村民從鄉村文化振興旁觀者轉變為鄉村文化振興實施主體。

3.2.3 為承擔文化傳播功能的鄉村學校培養教師。鄉村學校常常是一個鄉村社區的思想文化中心、精神文明建設中心和信息傳播中心,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陣地。鄉村學校教師由于具有較高文化,他們在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等方面都處于優勢地位,往往成為這個鄉村社區主要的文化教育者與傳播者,成為鄉村社區文化振興的重要參與者。高職院校與鄉村學校可開展“對口幫扶”方式給鄉村學校培養教師,一方面高職院校可選派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掛職鍛煉,高職教師可將先進文化、先進教育理念和先進教學方式帶進鄉村學校,提高鄉村學校在文化育人、文化振興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鄉村學校也可選派教師到高職院校進行脫產或半脫產學習培訓,經過學習培訓增強鄉村教師的綜合素質、開闊其視野、增強其教學能力,為鄉村精神文化教育儲備人才。

3.3 高職教育參與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挖掘鄉土人文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地進行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是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任務[7]。鄉村傳統文化是滋養鄉村的血脈,也是中華優秀文化之根。我國許多鄉村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但由于鄉村文化主體缺失、鄉村文化價值式微導致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嚴重滯后。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教育應積極發揮“文化傳承與創新”這一社會服務功能,切實助推鄉村文化的振興。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

3.3.1 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與傳承。鄉村傳統文化挖掘,是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科學解析、分類篩選與重新組織,是以“辯證取舍”為基本原則、以“價值發現”為終極目標的傳統文化去劣存優過程。傳統文化通過挖掘整理,可篩選出許多符合時代價值標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將這些文化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形成新時代社會價值新觀念,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2]。高職教育通過以下途徑對挖掘出來的優秀文化加以保護與傳承:一是建全鄉村文化資源數據庫;二是將鄉村優秀文化知識融入高職教學內容中;三是搞好鄉村文化傳承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及普通村民的文化教育工作;四是積極開展鄉村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的研究工作;五是加強對村落的統一規劃與建設,加強對村落自然風貌、傳統建筑等的修繕與保護;六是協助搞好鄉村傳統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不斷激發鄉村文化的活力。

3.3.2 傳統文化的創新。傳統文化創新是為了適應鄉村社會發展新需求、為了滿足村民生產生活新需要,在鄉村傳統文化基礎上選擇性融入現代文明形成鄉村新文化的過程。傳統文化創新要把握幾個要求:一要有“針對性”,文化創新要針對鄉村社會發展需求、村民生產生活現實需要;二要突出“特色性”,在文化創新中增強民族性、地方性元素,走特色化的文化創新之路;三要強化“融合性”,文化創新要與主流意識形態相融合,與村民日常文化生活有機融合,與鄉村經濟創新、產業創新有效融合。文化創新是鄉村傳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拓展鄉村文化影響力和增強村民文化認同感的重要途徑,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必由之路。傳統文化創新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一是創新文化內容,應為鄉村創作一批寓教于樂、健康向上、富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又承載著村民價值觀念、生活態度、理想信念、鄰里情感等的優秀文化新作品。二是創新文化形態與文化載體,可優先發展具有全民參與性的地方戲、地方節慶、地方旅游等文化形態,可積極開發多媒體技術、數字信息技術、自媒體技術作為鄉村文化新載體。三是創新文化傳播渠道,在網絡技術日臻發達的今天,“互聯網+”模式將是鄉村文化傳播的優先渠道,該模式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交互性強、受眾多、運營成本小等優點,是能夠充分實現鄉村文化走出去和外來文化走進來的一種重要傳播渠道。

3.4 高職教育協助培育鄉村產業,夯實鄉村文化振興的經濟基礎

鄉村產業是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服務城鄉、繁榮農村、致富農民的產業。鄉村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8]。缺乏產業的鄉村是貧窮落后的鄉村,缺乏產業的鄉村也會失去對人才主體的吸引而形成“空心村”,沒有經濟支撐、缺乏主體參與的鄉村文化振興將是“空中樓閣”。鄉村產業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堅強保障,鄉村產業興旺能為鄉村文化振興聚集多種資源要素,一可聚集人氣,產業興旺能吸引大量村民留在鄉村就業,也能將大量有知識、有文化的村外人才吸引到鄉村工作和生活。二可吸引資本,鄉村有產業規劃、有產業布局,能夠吸引資本投資鄉村文化,形成產業吸引資本、資本驅動文化發展的良性循環。三可吸引消費市場,產業發展、產品質量提升,可吸引市場消費力的注意,形成鄉村產業滿足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3.4.1 高職教育助推鄉村文化的產業化。鄉村文化產業化能將鄉村文化變成直接和現實的生產力,為實現富強鄉村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9]。文化產業化是對鄉村的自然、人文景觀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進行商業化開發,提高文化服務品質、打造品牌、帶動就業[10]。我國許多鄉村歷史上千年,代際傳承下來許多特色文化資源,如鄉村自然景觀與古建筑、傳統生產技藝與生活方式、傳統飲食與服飾、傳統風俗與習慣、傳統手工藝與產品、傳統節日與慶典等。高職教育應協助鄉村深入挖掘、巧妙利用、合理開發這些特色文化資源進行產業化發展。文化產業化是保證鄉村傳統文化重煥生機并發揚光大以及良性傳承下去的重要途徑,也是村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以及獲取精神食糧、增強文化自信、深化價值認同的重要途徑,還是促進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以及創造社會效益的有效途徑。鄉村文化產業化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推進器,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3.4.2 高職教育推進鄉村產業的發展與融合。農業在中國鄉村興盛數千年,是鄉村的傳統主業,鄉村產業興旺關鍵在于農業產業化及農業產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及農業產業現代化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為手段,以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發展區域特色種養業[8]。應圍繞農業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三產融合發展中要“突出優勢特色、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積極推進“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農科教、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新體系[8]。三產融合能夠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能夠顯著提高鄉村產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切實解決村民的增收致富問題。三產融合是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根本途徑,在鄉村產業的發展與融合中,高職教育可以通過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技術指導、工藝革新、產業協作等形式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其在專業、技術、人力等方面的優勢作用。

3.5 高職教育“文化下鄉”,為鄉村文化添磚加瓦

為了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高職院校每年暑期都會舉行由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三下鄉”活動,它是高職教育服務“三農”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文化下鄉”是“三下鄉”活動的核心,通過“文化下鄉”活動,可實現學校和鄉村的雙贏。首先,“文化下鄉”活動給廣大師生提供了重要的社會實踐機會,是高職教育“實踐育人、社會育人”的重要途徑。在實踐過程中師生通過對鄉村社會現狀的深入了解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師生綜合文化素養和社會服務意識與能力,增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果。其次,“文化下鄉”活動是提升高職院校文化服務能力的重要渠道,活動過程中師生親歷鄉村生活、親身感受鄉村特色文化,更容易挖掘鄉村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更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也更容易在鄉村傳統文化基礎上創作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新品、精品。最后,通過“文化下鄉”活動,師生不但給鄉村帶來許多現代文化知識、文化作品、文化理念等,也會挖掘出鄉村傳統文化的價值,可增強村民的文化素質、主體意識、價值認同,從而激發鄉村文化創新的內生動力,促進鄉村文化在鄉村內部的創新發展。“文化下鄉”是改善鄉村社會風氣、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途徑,是滿足廣大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渠道。“文化下鄉”能潛移默化地影響村民的科學素質、文化觀念、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改變村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不斷提高村民的勞動效率、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4 結語

鄉村文化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尤其是服務區域經濟的高職院校將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應積極強化內涵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建設;應積極面向鄉村文化需求進行人才培育,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應積極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經濟保障;應積極參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呂賓.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與路徑[J].求實,2019(2):97-108,112.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0-05-10].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3]王璐,姚鳳桐.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研究: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3):254-255,273.

[4]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與“魂”——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性分析及現狀和對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9(4):176-181.

[5]教育部 文化部 國家民委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EB/OL](2013-05-27)[2020-05-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305/t20130527_152888.htm.

[6]邱麗花,張寶英.鄉村振興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文化建設發展研究: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4):258-260.

猜你喜歡
高職教育必要性困境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環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5:00
微商思維在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養老金入市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13:33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51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9: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伊人成色综合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久青草网站|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国产微拍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天天色天天综合|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 91亚洲免费|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 婷婷亚洲天堂| 97久久精品人人| 玖玖精品在线|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67194亚洲无码| 一级毛片网| 成人综合网址|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一级毛片高清|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亚洲精品动漫|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96在线 |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亚洲|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另类综合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色网在线视频| 久久青草热|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av永久| av色爱 天堂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91精品国产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