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彬 王興梅 徐曉艷



摘要 采用實地調查與訪問當地群眾相結合的方法,對山東日照市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以及五蓮縣的古樹名木進行逐株調查,結果表明:日照市古樹名木分布范圍廣,4個區縣地區均有分布,但種類數和株數有較大差異。日照市古樹名木隸屬于21科34屬38種,其中含3種及以上的科有薔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木犀科(Oleaceae)、柏科(Cupressaceae)、榆科(Ulmaceae);殼斗科(Fag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的古樹名木株數較多,分別有108和83株,樸屬(Celtis)的古樹名木種類最多(3種);日照市古樹名木中,麻櫟(Quercus acutissima)和國槐(Sophora japonica)的株數較多,分別為103和73株;多數為日照市鄉土樹種。樹齡在100 a以上的古樹共有418株,其中,樹齡為101~200、201~300、301~400、401~500和500 a以上的古樹分別有258、30、38、25和67株。61.2%的古樹生長表現良好,生長表現一般的古樹占總株數的26.8%,而生長較差和瀕死的古樹分別僅占總株數的10.8%和1.2%。根據調查結果,對日照市古樹名木的資源保護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日照市;古樹名木;資源
Abstract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t four areas in Rizhao City of Shandong,including Donggang District,Lanshan District,Juxian and Wulian County,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visiting local people.The result showed that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distributed in all four areas ,but the species number and individual number among four areas were greatly different.In Rizhao City,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belonging to 38 species in 34 genera and 21 families.The family with three or more specie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as Rosaceae,Leguminosae,Oleaceae,Cupressaceae and Ulmaceae,and the individual number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Fagaceae and Leguminosae was more with 108 and 83 individuals,respectively.Species number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Celtis was the most with three species.The individual number of Quercus acutissima and Sophora japonica in all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Rizhao City was more with 103 and 73 individuals,and most of them were native trees,respectively.There were 418 individuals of ancient trees with tree age more than 100 a,in which the individual number with tree age of 101-200,201-300,301-400,401-500 and more than 500 a was 258,30,38,25 and 67,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Rizhao City.
Key words Rizhao City;Ancient and famous trees;Resources
古樹名木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長河中沉淀的產物,是植物適應本地生態環境以及人類保護自然的結果,是活著的文物與國寶,同時也是研究自然科學和歷史發展的重要植物資料,是一個城市鮮活的人文歷史標志[1-2]。一般對于古樹的定義是樹木年齡在100年及以上,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留存下來的年代久遠或具有重要科研探究、考古利用以及文化傳播等價值的樹木;名木指與社會上重大歷史事件、重大影響的中外名人相關,同時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及紀念意義或者有深遠社會影響的樹木[3-5]。古樹歷經長久復雜的氣候變化條件,昭示著植物頑強的生命力,也反映了古代地質、水文、氣候、氣象以及樹木生命基因的大量信息,同時,古樹多為鄉土樹種,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有很好的適應性,是城市樹種規劃的最好依據[6]。名木則是歷史文化事件的見證,流傳下許多故事,為中華文化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一株古樹名木就是一部耐讀的自然、文化史書,彌足珍貴。
山東省日照市具有悠久的歷史,這里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3 500多年的天下銀杏第一樹[7]。古樹名木是日照市獨特的風景,也是日照市“生態文明”的標志。筆者結合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現狀[8-10],通過對現存古樹的深入調查,摸清日照市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狀況,討論在養護管理中的經驗和存在問題,探究古樹名木在生態、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的價值,以期為制訂古樹名木保護措施及對植被恢復在種類選擇上提供一定科學依據。
1 研究地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日照市位于山東省沿海東南部,靠近黃海,與臨沂、連云港、青島、濰坊等接壤,屬于膠東經濟圈城市。境內長約80 km、寬約90 km,總面積約5 400 km2,境內總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遍布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沭河、傅疃河、潮白河等流經境內,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冷,年均降水量874 mm,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1.2 研究方法
在查閱文獻古籍的基礎上,采用實地調研與民間走訪相結合,主要調查范圍為日照2區2縣的街道、工廠、企事業單位等,同時對日照下轄鄉鎮村落的現存古樹進行全面系統的測量和記錄,結合《植物志》及相關文獻對古樹學名進行準確鑒定,并記錄樹高、冠幅、枝下高及胸圍(或地圍)等指標,最后對古樹名木的生長情況及周圍環境條件進行分析,記錄其病蟲害現狀以及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發生情況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山東日照市古樹名木資源組成
日照市古樹名木種類豐富、區系復雜,共有古樹名木418株,隸屬于21科34屬38種(表1)。其中,含3種及以上的科有5個,分別是薔薇科(Rosaceae,6種)、豆科(Leguminosae,4種)、木犀科(Oleaceae,3種)、柏科(Cupressaceae,3種)、榆科(Ulmaceae,3種)。隸屬于殼斗科(Fag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的古樹名木株數較多,分別有108和83株,共占日照市古樹名木總株數的45.7%。含2種及以上的屬有3個,分別為梨屬(Pyrus)、樸屬(Celtis)和松屬(Pinus),其中,隸屬于樸屬的古樹名木種類最多,有3種,共6株;含1種的屬最多,有31屬,占日照市古樹名木總屬數的91.2%。
古樹名木數量較多的種類有銀杏(Ginkgo biloba)、國槐(Sophora japon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麻櫟(Quercus acutissima)、赤松(Pinus densiflora),其中銀杏、國槐、桂花、側柏和麻櫟的株樹均超過40株。日照市所屬古樹名木絕大多數為鄉土樹種,如銀杏、國槐、側柏、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等。日照市也有果樹類的古樹,如梨樹(Pyrus sorotina)、杏樹(Armeniaca vulgaris)、山楂樹(Crataegus pinnatifida)、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柿樹(Diospyros kaki)、核桃(Juglans regia)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
2.2 山東日照市古樹名木分布特點及生長現狀
2.2.1 區域分布。日照市現有2區2縣,分別是東港區、嵐山區、莒縣和五蓮縣。通過統計,日照市4個地區古樹名木的種類數和株數見表2。由表2可知,日照市2區2縣均有古樹名木分布,但分布的種類數和株數有較大差異。其中,五蓮縣古樹名木的種類數最多,為25種;其次是莒縣和東港區,分別為19和10種;嵐山區古樹名木種類數最少,僅有4種。從各區各縣古樹名木的株數來看,五蓮縣古樹名木數量最多,有223株;其次是莒縣和東港區,分別為148和38株,以上3個縣區古樹名木的株數占日照市古樹名木總株數的97.8%。嵐山區作為日照市新興港口,分布的古樹名木株數最少,僅9株。
2.2.2 生境分布。按生境劃分,古樹主要分布于鄉村屋落旁、古寺名剎、單位庭院、風景區以及城市街道(表3)。其中以鄉村屋落旁分布較松散,種類數和株數最多,分別占總種類數和總株數的66.7%和81.6%。日照市有1 944個村居,其中多數有古樹和大樹分布。當地村民普遍都有在村內屋旁植樹或保留原有樹木的習慣,這些樹木經過長期保留成為古樹。
2.2.3 樹齡結構。日照市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共有418株(表4),隸屬于21科34屬38種。其中樹齡在101~200 a的古樹最多,有258株,占百年以上古樹總株數的61.7%;樹齡201~300 a的有30株,占總株數的7.2%;樹齡301~400 a的有38株,占總株數的9.1%;樹齡401~500 a的有25株,占總株數的6.0%;樹齡500 a以上的國家一級古樹有67株,占總株數的16.0%,種類多為國槐(37株),其次是銀杏(17株),其他包括流蘇(Chionanthus retusus)、側柏和樸樹(Celtis sinensis)。生長在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浮來山定林寺前院中央,參天而立,形若山丘,冠似華蓋[11],傳為商代所植的古銀杏,距今已有3 500余年,樹高達26.7 m,樹冠投影面積884 m2,折0.089 hm2。其壽命乃天下樹木之冠,堪稱國寶,素有“天下銀杏第一樹”之稱,是日照市市樹。
2.2.4 生長現狀。個別古樹年齡較大、長勢良弱,或因自然環境問題以及人類行為遭到破壞,保護和管理意識不強,生長大受限制。調查情況表明,長勢較好,無明顯病蟲害的古樹共計256株,占總數的61.2%;長勢一般、漸趨停滯狀態的古樹有112株,占26.8%;長勢較差和瀕臨死亡的古樹分別有45和5株(表5)。其中,長勢較差的古樹大多數表現為樹體多處受損,枯枝遍布整個樹干,樹體主干空洞較大,大面積殘缺或缺損,如國槐、銀杏等。而瀕死的古樹主要表現為根系外露、腐爛或受損嚴重,水分和養分吸收受限,同時也伴隨著主干中空、枝條枯死、存活枝條稀少等狀況,如庫山鎮上石城村1棵樹齡達520余年的古槐,東北、西南和西北方向分枝均死亡,其余樹皮脫離,全株瀕臨死亡。
3 討論與建議
調查顯示,山東日照市古樹名木種類豐富、區域復雜,主要集中在銀杏科、豆科、殼斗科和柏科等種類,相對集中于銀杏、國槐和麻櫟等種類。日照市屬半山區,麻櫟等殼斗科植物多以群落的形式分布,當地古樹名木絕大多數為鄉土樹種,充分表現出地方特色,是植物對日照市溫度、濕度、氣候、地質、水文等條件的綜合選擇。不少古樹名木種類在日照市2區2縣均有分布,反映出這些種類地帶性分布特征明顯,是植物長期適應該地區環境的結果,這一調查結果可作為生態公益林樹種選擇的依據。
日照市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快速進程使眾多古樹的生境發生巨大變化。日照市在保護城市綠地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對當地古樹名木的保護。各級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在建立當地古樹名木數據庫的同時,根據當地特點制訂一套系統、完善的古樹名木管理辦法和措施,筆者針對調查結果,提出了以下3方面建議:
(1)提高古樹名木養護管理水平。古樹名木因樹齡較大,在植物群落空間中爭奪陽光、水分、營養物質的能力較弱,因此要及時清理古樹邊緣的喬、灌木和雜草,以供給古樹生長所需的營養空間。同時還要改良土壤環境,增加有機肥、綠肥、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芽孢桿菌)等,以改善土壤透氣透水性,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病蟲害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推廣和采用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相結合,保護蟲害的天敵。
(2)政府及相關園林主管部門應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制定相關的地方條例。利用新聞媒體(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等編制地方性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在市區、縣城及鄉村舉辦相關知識講座進行普法宣傳,讓廣大群眾真正了解保護古樹名木的重要性,自覺保護古樹。與此同時,日照市政府應設置相應獎懲措施,對于危害古樹名木的行為按照相關條例予以適當處罰。
(3)建立古樹名木詳細名錄,責任到人。日照市古樹散落于各個街道、村落,范圍很廣,數目較多,保護工作煩瑣復雜,根據前期調研將古樹登記在冊并上報主管部門批復,成立專門專班負責,并及時錄入電子檔案系統,給每株古樹名木掛牌并進行品種介紹,以此為基礎將每株古樹名木分配到相關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并定期普查保護管理情況。總之,保護古樹名木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工作,需要堅持做好各項工作[12],從而實現合理的管理和保護。這對于維護日照的歷史風貌及展現日照特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明春,郝群章,曾麗莉.古樹名木衰亡原因及保護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2,15(4):49-50.
[2]陳菁菁.基于GIS的古樹名木信息管理及預警系統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2.
[3]王懿祥,戴文圣,白尚斌,等.古樹名木調查方法的改進[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23(5):549-553.
[4]劉東明,王發國,陳紅鋒,等.香港古樹名木的調查及保護問題[J].生態環境,2008,17(4):1560-1565.
[5]燕素琴.灌云縣古樹名木種質資源現狀調查與保護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2):136-137.
[6]第6章 古樹[EB/OL].[2020-04-20].https://www.taodocs.
[7]張雪晨.龍山時代日照地區發達的原始農業[J].農業考古,2006(1):27-29.
[8]陳睿,苑芳義,楊靜,等.日照市古樹名木現狀及保護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17):142.
[9]易綺斐,王發國,葉琦君,等.廣州從化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初報[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1,20(1):69-73.
[10]李琳.阜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與保護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5):110-113.
[11]首次曝光:日照有9株超過千年的銀杏樹[EB/OL].[2020-04-20].http://mp.weixin.qq.
[12]鄧建輝.古樹名木復壯案例淺析[J].海峽科學,2019(12):27-29,49.
安徽農業科學,J.Anhui Agric.Sci. 2021,49(6):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