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蘭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在喜迎建黨百年之際,本刊特開設“建黨百年專題”,依托檔案、史料、書籍等素材,秉承“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之理念,回望與懷念黨的百年奮斗路,以期為全黨開展中共黨史教育提供鮮活生動教材。
引語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潮起潮落。
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洗禮,即將走過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百年歷程,百年榮光!眾多的目光聚焦在中國共產黨身上,希望能辨析出這個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辟回應了人們的關注和希望。
心懷初心使命,傳承革命斗志。中國共產黨這個偉大的群體從成立之初只有58名黨員的小黨,發展成為已是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大黨。但它依然有理想、有夢想,有活力、有朝氣,有闖勁、有擔當,充滿著年輕的標識。
在這近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堅守誓言、英勇奮斗,在廣博厚重的燕趙大地上、在珍藏至今的紅色檔案里,都留下了清晰的印記。
“火種”——劃破至暗夜空
早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作為地處京畿、交通便利、資訊暢通的河北,享有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機之利。河北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最早和黨組織建立最早的地區之一,共產主義思想的火種在河北的夜空中萌生,既有地緣上的因素,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率先在中國發表文章,傳播思想“火種”。他指出俄國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并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人思想解放的新紀元。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創辦書刊、成立社團,介紹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輿論陣地,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發揮了思想啟蒙與傳播作用。憑借毗鄰北京的地緣優勢,河北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全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最早的地區之一。
“火種”——遍布燕趙大地
河北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廠礦和產業工人數量眾多。從1920年開始,李大釗就派人到河北產業工人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在唐山、保定、石家莊、張家口、邢臺等地,礦山和鐵路工人們開始在講解中接觸和理解工人受壓迫的原因以及革命道理。也正是因為李大釗非常注重在產業工人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注重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所以,河北的工人階級覺悟也是最早的。
近代以來的歷史事實使許多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挽救危亡的中國,惟一正確的選擇就是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須有無產階級的政黨來領導,這就把組建共產黨的任務提到了議事日程。
1920年李大釗開始著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在冀東地區,作為李大釗的家鄉唐山接受馬克思主義傳播較早,工人運動也開展較早,罷工已成為唐山工人階級抗爭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剝削壓榨的表達方式;1922年4月,成立了河北第一個中共地方組織——中共唐山地方委員會,并將“獻身革命工人運動,實現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不爭榮譽地位,站在最前線;勝則相讓,敗則相救,犧牲個人利益;廉潔奉公,生活樸素,禁絕一切敗壞道德行為”作為了自身的初心誓言;在北部以張家口為中心的察哈爾特區,1925年5月,建立了中共察哈爾特別區工作委員會;在冀中南,1925年12月,中共北方區委決定建立中國石家莊特別支部。并先后在石太鐵路總機廠、石家莊火車站、大興紗廠、正定直隸省立七中等單位發展了黨的組織。
農村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城市之外的廣闊區域。1923年4月,李大釗介紹河北省安平縣弓仲韜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受北京區委和李大釗派遣,弓仲韜回到原籍安平縣臺城村傳播馬克思主義,著手建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他在創辦“平民夜校”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下, 發展黨員, 1923年10月,中共安平縣臺城村特別支部成立,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最早建立的農村黨支部。河北冀東的樂亭、玉田是河北建立黨組織較早的縣。樂亭于1925年6月建立了中共樂亭地方執行委員會, 隸屬于中共北京區委。1926年10月底, 成立了中共玉田特支, 隸屬于中共北方區委領導。
至此,共產主義火種在河北由出現走向覆蓋,鮮艷的紅色開始涂抹在河北的版圖上。河北省的黨組織逐漸遍及燕趙大地,呈現出由點到面,由城鎮到農村的特點。
“火種”——燎原成熊熊火勢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 國內政局迅速逆轉。1927年4月,李大釗同志遇難,北方區委遭到嚴重破壞。從1927年到1937年期間,黨中央非常重視北方革命運動的開展。十年間先后組建了順直省委、河北省委、中共北方局。管轄范圍為冀、熱、察、綏及豫北、魯西北等地區。其中,河北黨組織在某種意義上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
1927年5月19日,為解決北方黨的領導問題,中共中央決定,以順直地區和熱河、察哈爾、綏遠特別區為活動范圍,建立中共順直省委,代替北方區委領導北方黨的工作。8月1日,中共順直省委在天津正式成立,省委機關設在三安道耀華里(現和平區山西路耀華里2號),是中共中央在北方建立的第一個省級機構。之后,劉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華全國總工會特派員身份到順直工作。在他的倡議下出版了中共順直省委第一本黨刊——《出路》。中共順直省委運行3年零6個月,于1930年12月21日,根據中央指示精神改建為中共河北省委,運行期間承擔領導北京(平)、天津、直隸、察哈爾、熱河、綏遠、山西、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和陜西一部片區黨的工作。
在殘酷的斗爭環境中,順直省委曾先后兩次遭破壞,10次改組調整,省委書記9次更迭。當時的河北省委,先后5次遭到破壞,17次被改建,12次更換書記。但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始終不變,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始終不變。
在革命斗爭中,河北省各地黨組織領導了多次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群眾運動。突出的農民運動,如1927年10月發動的玉田農民暴動,在北方打響了武裝反抗反動軍閥的第一槍。1932 年 8月高蠡暴動,1935年春的冀南暴動等,這些暴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對黨的發展和壯大起到了重大作用。尤其是1931年7月阜平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成為華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在當時產生了非常大的轟動。
結語
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至暗時刻,河北大地的革命火種閃爍,眾多點燃和傳播革命火種的先輩們,堅守信念,前仆后繼。河北這塊熱土,成為了北方革命的中心,是中國武裝大暴動的重要源點。在歷時十年的土地革命戰爭中,河北的黨組織將革命的火種升騰至熊熊烈焰,擴大著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影響,推動著黨組織的發展和壯大,以星火燎原之勢,帶領河北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