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亮
1999年12月21日上午,《中國檔案精粹·河北卷》首發式在石家莊市河北會堂舉行,省有關方面人員與會,電視臺、報紙、雜志多種媒體予以報道。苑書義教授代表專家學者發言,予該書以高度評價,令人難忘。苑教授是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中國近代史專家,科研、教學成績卓著,在學術界和社會上頗具聲望,曾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多項社會職務。為籌備首發式,受館領導指派,我上門拜訪苑教授,送上書稿清樣,請他把關并出席首發式,苑教授爽快答應。苑教授千余字發言,不僅當時很受歡迎,至今依然很有指導意義。現借《檔案天地》刋發全文,感謝苑教授對檔案工作的支持與奉獻。讓我們檔案工作者,特別是從事編研工作人員共賞佳作。
苑書義教授發言全文:
作為一名歷史研究工作者,今天有機會出席《中國檔案精粹·河北卷》一書的首發式,感到十分榮幸,我由衷地敬佩河北省檔案館和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的膽識和魄力,真誠地感謝他們為迎接新世紀、促進河北走向世界而編輯出版了這樣一部難得的好書。
《中國檔案精粹·河北卷》之所以成為一部難得的好書,可以用精、美、高三個字加以概括。
精,即珍品薈萃。河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五十余萬卷冊,就時間而言,上至明代,下至建國以后,就內容而言,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教育等領域,真可謂浩如煙海。在如此繁多的檔案中,去粗取精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編者以其深厚的功底、獨特的視覺、細致的比較,優中選優,終于將館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珍品挑選出來,奉獻給了讀者。諸如清代獲鹿縣審冊、長蘆鹽務檔、民國河北省政府檔案、張隱韜日記、清苑縣冉莊村地道戰形勢圖、華北人民政府布告、中共河北省委通知等等,均具有以下特點:作為檔案首次公布于眾,河北獨有外省所無,反映河北特定時期的特定歷史,具有較高的學術、社會價值。
美,即文采斐然。這部檔案畫冊,裝璜考究,圖文并茂。全書以檔案圖片為主,配以中英文字說明。圖片清晰,文字簡練,令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文字說明,兼用中英文對照的方法是頗具遠見之舉,這既有利于國人和華僑的閱覽,又有利于英語民族的閱覽,從而為該書在國內普及特別是走向世界創造了有利條件。
高,即具有較高的學術和社會價值。這部檔案畫冊的特點之一是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正如編者所說:“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印記,而檔案則是這個印記的誠實的載體。”透過這些檔案,可以使人們深刻的了解河北的過去,而只有深刻的了解河北的過去,才能透徹的了解河北的現實。因為現實的河北,是過去河北的延伸,是歷史之因鑄成的現實之果。對于任何人來說,認識社會的現實和過去都是非常重要的。誠如東漢王充在《論衡》里所說的:“知今不知古,是為盲瞽,知古不知今,是為陸沉。”這部畫冊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是一部了解河北的過去和現實的生動教材,既能幫助河北乃至全國人民更好的了解河北省情,激發其愛省愛國的情思,又能幫助外國人更好的了解河北的過去,并在與現實的比較中看到河北的發展,從而提高河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僅如此,這部畫冊對于歷史研究工作者來說,還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意義。歷史研究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理論并不能取代歷史研究本身,歷史研究必須以史實為出發點和依據,而史實則隱藏在汗牛充棟的史料之中。檔案則是價值最高的史料,是建筑科學殿堂的基礎。比如鹽政是關乎國計民生的要政,要研究清朝、民國鹽政,就必須研究長蘆鹽務,而這部畫冊恰恰為我們提供了長蘆鹽務檔。研究長蘆鹽務檔,就有可能揭示出清朝、民國鹽政真相。比如清代基層政權的戶籍管理、賦役政策,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課題。這部畫冊告訴我們河北省檔案館藏有康乾時期歷時66年14次編審的獲鹿縣十七社審冊327卷,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檔案。這些檔案,歷史跨度長、內容豐富完整,堪稱國寶。
注:作者為原河北省檔案局(館)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