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平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普外科,遼寧 鞍山 114000)
胃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患者胃黏膜上皮細胞發生惡性病變,以中老年群體為主要發病人群,但近年來胃癌發病群體逐漸趨于年輕化[1]。胃癌致病誘因尚不明確,一般與飲食、壓力、胸悶螺桿菌、慢性胃病等密切相關[2]。本研究對進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鏡下胃癌D2 根治術,并與傳統開腹術進行比較,旨在為進展期胃癌患者選擇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行胃癌D2 根治術治療的進展期胃癌患者82 例,通過抽簽法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1例。兩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進展期胃癌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1.2 診斷標準 符合《胃癌診斷標準(WS 316-2010)》中進展性胃癌診斷的相關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病理檢驗確診為進展期胃癌;患者了解本研究,自愿參與;具備手術指征。排除標準:心肺功能異常;精神類疾病;病案資料不全。
1.4 方法 參照組采用傳統開腹式胃癌D2根治術,取患者仰臥位,行全身麻醉方式,針對患者術區加以消毒鋪巾,在其腹部正中位作一切口,長度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定,一般為10~20 cm[3]。開腹后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在直視條件下行胃體切除及重建胃腸道。實驗組行腹腔鏡胃癌D2 根治術,患者麻醉后取仰臥位,在患者臍部下緣作一切口,長度為1 cm,建立CO2氣腹,壓力值11~14 mmHg,在患者左側腋前線與肋下緣交點作一切口,長度為2 cm,逐層分離后開腹[4]。通過超聲刀離斷患者胃周血管,將胃體移出腹腔后切除腫瘤,行胃腸吻合,常規留置引流管。術后全部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治療。
1.5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手術相關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以及術后排氣時間、淋巴清掃數、住院時間等。患者術后予以隨訪1 個月,統計患者是否發生肺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腸梗阻等并發癥[5]。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淋巴清掃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均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實驗組參照組t值P值例數41 41手術時間(min)151.39±9.47 199.62±23.42 12.224 7 0.000 0排氣時間(d)3.06±0.65 5.58±0.74 16.382 6 0.000 0淋巴清掃數(個)29.96±5.63 29.63±5.62 0.265 6 0.791 2出血量(mL)140.39±29.57 326.77±51.94 19.967 6 0.000 0切口長度(mm)53.25±6.38 155.46±16.74 36.532 4 0.000 0住院時間(d)9.26±2.31 15.19±2.68 10.731 7 0.000 0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32%,低于參照組的29.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胃癌作為臨床常見疾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主要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與消化性潰瘍疾病相似,因此,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經發展為進展期,進展期胃癌是指患者腫瘤細胞浸潤到達黏膜下層。臨床中針對進展期胃癌多采用胃癌D2根治術方式治療,效果顯著,胃癌復發率較低[6-8]。傳統開腹式手術方式創傷較大,患者手術切口多在10 cm以上,患者受手術操作的影響,其術后恢復能力降低[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淋巴清掃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腹腔鏡下胃癌D2根治術的效果與傳統開腹術相當。因此,在進展期胃癌治療中可以選擇使用腹腔鏡下胃癌D2根治術、傳統開腹術。但實驗組術中及術后情況均優于參照組,包括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等指標,表示在進展期胃癌治療中,腹腔鏡下手術可有效減少手術操作創傷,從而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提高術后患者機體恢復水平。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充分證實腹腔鏡下手術較傳統開腹術更有助于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性,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與認可。結合本研究結果,認為在氣腹狀態下實施腹腔鏡胃癌D2 根治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術野清晰度和完整度,在實施淋巴結清掃方面提供精準化條件,進而保障手術療效。鄭濤等[6]研究表明,常規組術中出血量高于腹腔鏡組;常規組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長于腹腔鏡組,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進展期胃癌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胃癌D2 根治術,患者的創傷較小,能夠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