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進德,郭卉,徐秀蘭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江西 九江 332000)
卵巢癌是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及復發率,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發病后會導致患者出現月經絮亂、腹部疼痛以及乏力等癥狀,若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還會影響子宮或大網膜等器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由于早期該病的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在被確診時病情已發展至晚期,導致治療難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死率[2]。目前,臨床對該病的治療多采取術前新輔助化療與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治療的方式,該治療方式雖能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但由于多數晚期卵巢癌患者存在胸腔轉移的現象,并伴有大量的胸腔積液,會降低化療效果[3]。洛鉑術中腹腔灌注化療是一種新型的化療方式,該化療方式具有提高化療藥物濃度的作用,可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提高臨床治療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究新輔助化療與洛鉑術中腹腔灌注在卵巢癌中的效果評價及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卵巢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年齡30~69 歲,平均(34.65±2.12)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2 例,高中及以上28 例;病理分型:漿液性乳頭狀腺癌20例,黏液性腺癌10例,混合性上皮癌6 例,透明細胞癌4 例。觀察組年齡29~39 歲,平均(34.32±2.74)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30例;病理分型:漿液性乳頭狀腺癌21例,黏液性腺癌10例,混合性上皮癌7例,透明細胞癌2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診斷確認為卵巢癌的患者;②預計生存期超過3 個月的患者;③未進行過化療的患者;④自愿參與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手術禁忌證的患者;②近期服用過其他抗腫瘤藥物的患者;③心、肝、腎功能存在障礙的患者;④處于妊娠期的患者;⑤存在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采取術前新輔助化療+腫瘤細胞減滅術+洛鉑術中腹腔灌注+術后TC化療的方式。術前新輔助化療給予患者175 mg/m2的紫杉醇(上海上藥新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38,規格:5 mL∶30 mg)+卡鉑(肌酐清除率AUC=5 計算)(山東睿鷹先鋒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068,規格:100 mg),即為TC化療。1個周期為28 d,需連續化療2~3個周期,化療結束后為患者檢查身體,在保證患者的各項檢查正常的前提下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手術時需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患者情況穩定,在關腹前使用30 mg/m2的洛鉑在患者的腹腔內進行灌注化療,手術結束后進行TC化療。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術后TC 化療。腫瘤細胞減滅術和術后TC 化療方式與觀察組相同,術后化療周期為6~8周,具體療程需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制定。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顯效:腫瘤病變消失可維持4周以上;有效:有部分腫瘤病灶殘留,殘留病灶最大徑和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縮小50%,無新病灶出現,并維持4周以上;無效:腫瘤病灶最大徑和最大垂直直徑乘積縮小≥50%,增大>25%。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VEGF、HE4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EGF、HE4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EGF、HE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VEGF、HE4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EGF、HE4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EGF、HE4水平比較()
治療后101.67±35.14 172.56±35.74 3.84<0.05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VEGF(ng/L)治療前321.36±60.45 320.54±60.84 0.02>0.05治療后103.25±45.12 182.64±45.14 3.35<0.05 HE4(pmol/L)治療前272.24±40.78 271.65±40.41 0.02>0.05
新輔助化療是一種全身性的化療方式,是臨床中常見的化療方式,主要是在進行腫瘤細胞減滅數手術前使用鉑類化療藥物對患者進行先期化療,可縮小腫瘤原發病灶及轉移性淋巴結的體積,對于肉眼探查不到的細微病灶,也能通過新輔助化療消滅,同時還能縮小腫瘤范圍,進一步降低腫瘤細胞減滅術的難度,提高手術的清除率。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新輔助化療,還能抑制癌細胞的擴散能力,讓癌癥細胞處于“休眠”狀態,可有效降低術中出現醫源性擴散的風險,降低術后疾病復發率[5]。此外,術前對患者進行新輔助化療,還能在化療期間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加患者手術耐受性,降低術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術的風險性。對于腫瘤患者的治療,臨床主要通過手術的方式完全切除腫瘤,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進行手術治療,當癌癥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會降低,不能通過手術的方式切除腫瘤,但為了延長患者的生命,可通過腫瘤細胞減滅的方式,降低腫瘤對人體的影響[6]。腫瘤細胞減滅是一種減滅腫瘤細胞數量的手術,多用于治療無法完全切除腫瘤的患者,例如晚期卵巢癌、輸卵管癌以及子宮內膜癌患者等,可幫助該類患者切除部分的腫瘤,雖不能完全根治,但在減少腫瘤體積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痛苦[7]。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新輔助化療和腫瘤細胞減滅術進行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應用新輔助化療與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治療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術后復發的風險,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卵巢癌發展至晚期后,腹部內會大量積聚游離液體,且還會出現腹腔轉移的現象,新輔助化療與腫瘤細胞減滅術聯合治療的方式不能完全解決該問題,再加上大多數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甚至還會出現腹水增加或病灶持續擴散的現象,對治療效果會造成一定影響,同時會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術中腹腔灌注化療(HIPEC)是臨床常見的輔助性治療手段,主要是在卵巢癌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將含有化療藥物的灌注液均勻的灌注到患者的腹腔內,維持一段時間后,可對腹腔內的腫瘤轉移提供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8]。HIPEC 用于卵巢癌的治療,存在一定的優勢,主要包含以下幾點:①通過持續灌注的方式,可將腫瘤細胞沖刷掉;②持續灌注可將化療藥物的濃度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癌細胞的減滅數量;③通過熱療的方式,可進一步提高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④僅在腹腔內注入化療藥物,可有效降低藥物對全身的毒副作用,增加局部的抗瘤效果[9]。HIPEC所使用的藥物多為洛鉑,洛鉑是近年來臨床常用于治療小細胞癌的新型鉑類藥物,相較于順鉑與卡鉑而言,應用洛鉑對胸腔積液與腹水進行治療,可取得更高的治療效果。應用洛鉑治療初晚卵巢癌,可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還能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在臨床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VEGF是診斷卵巢癌和判斷其預后效果的重要指標,臨床研究發現,人體內VEGF含量與HE4水平的改變與腫瘤的分化程度、分期以及淋巴結轉移均密切關聯,病情發展的同時患者體內的VEGF含量和血清HE4水平也會隨之增加[10]。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EGF、HE4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EGF、HE4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術中應用洛鉑腹腔灌注化療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減輕腫瘤負荷,從而達到降低VEGF、HE4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使用新輔助化療與洛鉑術中腹腔灌注的方式對卵巢癌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的風險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還能降低患者體內的血清VEGF、HE4水平,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