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發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目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正方興未艾。為了使“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增加新意并能發揮出更大的威力,灑家把其改名為“英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面請聽我細細道來:
分家:人又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新生一入學,我就先分家。根據天干地支把全班同學四人一家共分成12家:子家、丑家、壬家、卯家、辰家、巳家、午家、未家、申家、酉家、戌家和亥家。這一遭果然靈驗,學生眼珠子瞪得溜圓。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家的優勢,在組建新家庭前,先分析每個學生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差異。保證家庭之間實力均衡。家庭特點主要是:性格內外向兼有,學習成績好壞兼有,男女生兼有。(男女搭配,學習不累。)最后再咔嚓一張全家福。
分工:讓每家都制定出家庭宣言,并制定英語學習“名細則”,再簽訂家庭協議。然后把每一家學習最好、性格最外向、最具領導才華的學生封為老大,其它三人按照年齡大小排順序。老大為大總管,總領全家瑣事,老二負責單詞與句型聽寫,老三負責課文背誦與演講,老四負責作文修改與統計,老五負責作業檢查與上交。在課上,家庭內部要有商量、有溝通、有分工、有協力、有義務、有責任,還要積極強化個體責任,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明確自己所承擔的角色;明確自家的合作計劃;明確該如何向別人展示。
勞作:“英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目的是要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讓人人都努力,人人都參與。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系,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這就要求在勞作中,每人要各司其職。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必須申明一點:勞動面前人人平等,勞動者光榮。勞作中,要遵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
經營:人們都說: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學習之家也需要經營,否則就流于形式,華而不實。那么實效更無從談起。“英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但是實踐中往往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扮演了合作學習的主角,學困生就成了聽眾,致使自覺性差的學生會乘機開小差。這就需要我定期走訪各家成員了解民生。在家庭之間引入競爭機制,使各家不敢怠慢。此外還要定期給各家老大開會,讓老大開家庭會議,并上交書面材料,要讓家庭成員明白,只有自家的每個人都認真學習,全家成績才能提高。
發家:經過聯產承包、合理分工、辛勤勞作和用心經營。我們這12家都碩果累累、滿載而歸,英語成績也在突飛猛進,學習英語已走上良性循環。這里有一個發家的童謠: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搖來又晃去。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它慢慢兒地已經成為大家的口頭禪了。
評價:只有合作過程,而沒有反思與評價,時間一長就興趣大減,因此必須按時評價。在評價時,我盡量做到客觀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樣。比如:家庭成員自評、互評、家庭自評、家庭互評。我還根據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進而針對每個家庭的表現,再分別作具體的指導,促進每個家庭都進行反思。
各家都調動起來了,真可謂百家爭鳴,我愛我家。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那我該做什么呢?“你們是風箏,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線,而我是放風箏的。無論你們飛得再高、再遠,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我常常如是說。活動由學生來搞,我則是幕后的導演。我要走下講臺給予學生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在合作學習中,我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當家庭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我要及時給予表揚;當家庭活動出現問題時,我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并進行現場觀察和調控,為學生及時提供有效的指導。
《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所以“英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要落到實處,而且要常抓不放。牛頓也說: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