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惠 高靜
苗苗是我初為人師時教過的一個女孩子,十二三歲,剛步入六年級。可能是自己那是還有點孩子氣吧,喜歡被小女生圍著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感覺,她們的快樂無疑給單調的工作涂上了絢麗的花邊。我和孩子們的這份“張狂”總會引來其他班里孩子們羨慕的眼光,但我們班里的苗苗是例外的一個,每次她從我們身邊走過,安然自若又略帶憂郁的神情總讓我覺得心痛。她的父母都是大學生,在某城市工作。苗苗遺傳了他們優秀的基因,思維敏捷,智力超常,可她并不是個幸運兒,在她兩三歲時,父母離婚了,她判給了母親。因為工作的原因,母親無法照顧她,從此就跟隨在農村的姥姥生活上學。一個剛剛降臨的天使,一個初嘗親情的孩子,就這樣被折斷了翅膀……
這是一個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家庭婚姻問題,苗苗的問題產生,究其原因罪魁禍首是父母。除了家庭的原因,學校和社會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對離異孩子的歧視。社會上,尤其是農村的婆婆媽媽們經常聚在一起說長道短,對離異的孩子指指點點,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往往會說:“別跟某某玩,爹媽不要的孩兒,沒出息!”因為這類孩子孤傲,在學校,也有個別老師在處理問題上過于偏頗,有時不管是非,總會把“罪責”歸在這類孩子身上,更有甚者,激動之余,還會爆出“沒爹”“沒娘”的野孩子之類的粗口。這樣一來,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仇視他人,仇視社會的畸形心理,心理扭曲的現象會更加嚴重。
作為老師,為了幫助苗苗,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做個有心人,深入了解
我和政教主任去過苗苗家,了解到許多苗苗成長中的情況,其中父母離異的方式,母親現在的狀況,姥姥的教育方法等。還主動和苗苗的母親通過電話,探詢她的想法,為將來開展工作打好基礎。
二、為她找朋友,用愛喚醒
苗苗始終有一種回避人際交往的現象,除了她自身的原因,還有來自個別同學歧視的眼光。所以做好其他同學的工作,是幫助苗苗的關鍵一步。因此,我特意找了班里幾個經常嘲笑苗苗的調皮學生,分別進行了深入地交談,沒有批評,沒有責備,當我把苗苗的經歷動情地講給他們聽時,有的竟哭泣了。我又找了班里兩個活潑的小女生,她倆都喜歡與人交往,且很善良,我希望她們能主動與苗苗交往,他們也欣然應可。
三、做知心姐姐,安慰孤獨
有了朋友,苗苗開始主動向我微笑了,我很欣慰。那時上晚自習,她很喜歡坐在校園中的石凳上發呆,我也常常陪她坐在那里,聊得不多,更多的是我握著她的手,或對視,或望向遠方,享受那份靜悄悄的手心里的溫暖。
四、親人的呼喚,激發熱情
無論我如何保護她,無論同學如何幫助她,她心中的“結”無法打開,我一次又一次的和她母親通話。其實我懂作為一個單身母親的苦,也知道她舍棄苗苗孤身在外的打拼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墒?,孩子的現在已經出現了問題,還談什么將來。后來,她的母親終于下定決心要接她過去了。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苗苗的時候,她的臉上漾起了幸福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那么開心地校,那么敞亮地笑,這笑是期盼已久的笑!
后來,苗苗的母親如約接走了她,走后的那年春節,我還收到了她寄來的賀卡,“xxx(大姐姐)收”。我不是心理咨詢師,也不知我所做的一切是否具備科學性,但在那一年里,我先是認識了冷漠的苗苗,到后來是有了笑容的苗苗;從孤立自己,到接納別人。而我一開始在心中壓著的那塊大石頭,到最后也算是卸下了。
家庭情況不同,離異原因不同,離異方式不同,父母的素質更是不一樣,教育的方法也千差萬別,所以離異家庭孩子的表現更是不一樣。但他們有一點事相同的:他們的心都被刺傷了,他們飛翔的翅膀被折斷了,他們需要呵護,需要正確的引導。作為一名老師,雖不能撫平他們心中的傷痕,但至少可以安慰他們受傷的心靈,保護那顆脆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