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丹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衣食無憂的“蜜罐”里,從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家長們一開始不以為然,樂此不疲,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都摘給孩子。可隨著孩子長大,家長們發現“買買買”似乎也成了孩子與身俱來的能力,活脫脫成了小“購物狂”。購物“狂”,危害大,如何讓孩子購物不再“狂”呢?
一、構建規則意識,養成合理消費習慣
當孩子對著自己想買的東西撒嬌耍賴時,哄騙帶離或者強行拖走都不算是妥當的處理方法。當務之急,要幫助孩子構建規則意識。
(1)制定游戲規則。父母事先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商量好允許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買了這樣就能買其它的。我們還要約定好買東西的周期,比如一周買一次,今天周六,買了的話只能到下周六才能再買。
(2)堅持按章辦事。孩子買完自己喜歡的東西后,可能還不滿足,想要再買。這時,我們就一定要遵守規則,堅決說不,告訴他:我們做好了規定,就不可以改變,即使哭鬧也是沒有用的。此時的孩子不免有些失落,家長要做好心理疏通: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們已經商量好了,一定要按照規則辦事。這樣,時間長了,孩子也就慢慢認同并接受規則了。
二、家庭適度消費,樹立勤儉節約家風
(1)以身作則。要想孩子適度消費,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有的家長心情不好時,習慣跑到商場“血拼”;有的家長對打折毫無抵抗力,從不考慮真正的需求,輕而易舉掉進商家陷阱;還有的家庭經濟寬裕,家長花錢大手大腳,經常出入豪華餐廳,購物時一擲千金……孩子看在眼里,必然受其影響,出現物質至上、過度消費、盲目攀比的心理。因此,家長一定要從自己做起,適度消費,勤儉持家。
(2)榜樣教育。勤儉不僅能讓我們積累財富,更能提升我們的品性。富豪馬云據說基本上都穿布鞋,去一些正式場合才會換上皮鞋,回到車里,又換回了布鞋。香港首富李嘉誠手上的手表已經佩戴超過10年,眼鏡用了10年以上,他的一套西裝也可以穿十年八年……名人、富人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哪里有理由鋪張呢?
(3)名言指引。“成由勤儉敗由奢”;《朱子家訓》中“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弟子規》中,“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其中的道理都可以和孩子好好講一講。任何事情都講究個“度”,剛剛好就行。
三、開展理財教育,提高基本財經素養
(1)認識金錢。0至6歲是理財意識形成和發展的萌芽期,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他會慢慢懂得:錢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食物等等。除了知道錢可以做什么,這個階段我們還要讓孩子意識到得到錢不是想要就有的,為了賺錢爸爸媽媽每天都要早出晚歸去上班,每個職業都很辛苦,所以我們不能亂花錢。
(2)懂得存錢。6至12歲是理財意識形成和發展的確立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自制力都有所加強,處理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加強孩子的紀律性及責任感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這時家長可以定期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并教育孩子學會儲蓄(零花錢多少)。①樹立存錢意識。這是一個先“扶”后“放”的過程。當孩子想買一件物品時,我們可以陪著他制定計劃:這件物品要多少錢,自己每天可以存多少,需要存夠幾天才能買到它。當孩子用自己攢的錢買到心愛的物品后,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會覺得自己好棒。②了解怎么存錢。為了讓存錢更有意思,家長可以送給孩子一個漂亮的最好是透明的儲蓄罐,把平時的零花錢存進去,看著儲蓄罐里的錢越來越多,孩子會有滿滿的成就感。此外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銀行開通自己的專屬賬戶,這張儲蓄卡主要是將過年或者是生日時長輩給孩子的紅包存起來,數額相對較大。一段時間過去,帶著孩子去看看這張卡,算算余額,告訴他“大錢還能生出小錢”的道理。③體驗“多勞多得”。懂得存錢,還要讓孩子懂得“多勞多得”的道理。很多人都覺得做家務賺錢是個好辦法,家長可根據勞動量的多少和完成難度給孩子相應的“報酬”。但是要注意杜絕不給錢就不做家務,給多少錢做多少家務的現象。要讓孩子明白:作為家里的一份子,有責任也有義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3)學會花錢。心理學家認為,孩子花錢的過程是自我實現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過程。教育專家建議:應該定期給孩子錢,并要求孩子十分負責地花這些錢。①有計劃地花錢。帶孩子購物之前,家長可以讓孩子列一列“購物清單”,把當下最需要的,最想買的東西列出來。購物時只能買在計劃內的物品,如果過程中對另外的物品產生了興趣,這次也先克制不買,把它列到下一次的購物計劃中。②能節制地花錢。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在購物時應該優先購買“必需品”,之后再考慮“非必需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后,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非必需品”可以讓孩子自己買單。根據自己有多少零花錢,有選擇性地使用這些錢來買自己想要同時又值得購買的東西。為此,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理財賬本”,用于記錄零用錢的收支情況,這樣孩子花起錢來,心里更有底,也會更節制。③會精明地花錢。俗話說“貨比三家”,這是勤儉節約的大智慧。平時在帶孩子購物時,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比價”的重要性。除了要對比價格,還要看品質,“物美價廉”才是王道。此外,還可以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購買時機,比如大型節假日,或者商場店慶,購買物品優惠力度會比較大,一些大件的物品,如果不急用,完全可以等到搞活動的時候再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傳身教對孩子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愛孩子,但絕不溺愛。通過構建規則意識,使孩子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通過家庭適度消費,樹立勤儉節約的好家風;通過開展理財教育,提高孩子基本的財經素養,向小“購物狂”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