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薇薇
鄉土地理主要研究的是本區域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環境和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合理應用鄉土地理的相關素材,不僅有助于地理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豐富內容、增強課堂活力、開展研究性學習,而且也可幫助學生認識熟悉所在區域的鄉土地理環境,掌握相關的地理原理,提高其實踐與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樹立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那么,鄉土地理素材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原則有哪些呢?
一、直觀性
鄉土地理素材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可以用視頻、文字、圖片、表格等形式表現出來。但在開發教學資源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以最恰當最合理的方式表達,特別要注意地理表格、視頻、地圖、照片等形式直觀傳遞信息的作用。尤其要注意通過信息技術搜集到的鄉土地理素材,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地理知識,而且在教學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講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三節《鋒面與天氣》這一課時,可以將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特征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變靜為動,這樣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二、真實性
在開發應用鄉土地理資源時所采用的素材必須是真實有效的,不能隨便瞎編亂寫,否則編撰的鄉土地理教材或案例有失真實性和有效性。學生在學習中只有真實的了解當地的地理概況,才能把課本上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提高其地理素養。比如在講《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這一課時,可以以太白山為例,通過學生搜集資料,對太白山南北兩側植被進行統計,發現由于水熱狀況的組合不同導致太白山南北兩側的植被不一樣,并且不同的海拔植被的種類也不一樣,海拔由低向高,植被依次為闊葉林帶、高山草甸帶和積雪冰川帶,除此之外還會發現,太白山陽坡的自然帶高于陰坡。
三、適宜性
寶雞市有著豐富的鄉土地理素材,但在開發時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用,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否則開發的資源在教學中應用就會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鄉土地理素材,開發成有效的教學資源,才能為高效開展地理教學提供幫助。比如在講《農業區位因素》這一課時,會涉及到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但一定要選擇影響最大的因素。寶雞市能種植冬小麥的原因不僅僅是位于關中平原,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有充足的水源,最核心的因素是氣溫。寶雞市每年9、10月份會種植小麥,冬天時溫度稍微暖和,有助于小麥的成長,幼苗才能過冬。而東北地區,冬天氣溫太低,小麥無法生長,只能等冬天過后,春天來時種植小麥。
四、生活性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每節課課后都附有一個案例分析,但這些案例學生大多都不熟悉,也不了解。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點時會結合不到位。但如果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鄉土地理素材,并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29]。在教學中應用后課堂氣氛較好,學生參與性高,也能將課本上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仍以《農業區位因素》這一課為例,全國都種植獼猴桃,為什么寶雞市眉縣的獼猴桃全國有名呢?關鍵的因素在于眉縣地處秦嶺山麓下,晝夜溫差大,糖分含量大,口感好。
結合鄉土地理素材的開發原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編寫的鄉土地理資源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真正的體現其應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