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彤李超周瑜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 成都 610225;2.撫州市氣象局,江西 撫州 344000;3.崇仁縣氣象局,江西 崇仁 344200;4.東鄉區氣象局,江西 東鄉 331800)
獼猴桃,也稱獼猴梨、藤梨、羊桃、陽桃、木子與毛木果等,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其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1-3]。撫州市境內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以丘陵為主,山地、崗地和河谷平原次之,主要有東部的武夷山和南西部的雩山,該地區豐富的山區資源為種植優良獼猴桃提供了基礎。為發展當地獼猴桃產業,撫州市政府于2020年2月印發了《撫州市30萬畝獼猴桃產業化項目實施方案》,計劃在2023年前,分別在撫州市臨川區、東鄉區、南城縣、樂安縣、崇仁縣、金溪縣、宜黃縣、資溪縣等8縣(區)種植獼猴桃2萬hm2。本文主要分析了獼猴桃氣候適宜性特征和有關獼猴桃種植氣象服務具體措施,以期為撫州市發展獼猴桃產業提供依據。
氣候資料來源于撫州市氣象局提供的1989—2019年撫州市11個縣區國家氣象站逐日氣象數據和歷年氣象災害資料,包括氣溫、降水、日照和相對濕度等數據。其中,定義≥10℃活動積溫為1a內日平均氣溫≥10℃持續期間日平均氣溫累計值。
溫度在獼猴桃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其中年平均氣溫能和≥10℃活動積溫能反映獼猴桃所需的年總的熱量資源狀況。獼猴桃樹需要合適的低溫條件才能在冬季完成自然休眠,否則將影響正常發育[4,5]。根據調查發現,撫州市種植的獼猴桃休眠期多為12月—次年2月,最關鍵期為1月,因此本文選取1月平均氣溫作為衡量完成休眠和越冬的指標。夏季最易出現高溫傷害,即“日灼”,撫州市常年7月份高溫明顯,如果長時間高溫少雨天氣,獼猴桃常會發生“日灼”,因此選取7月份平均氣溫作為衡量高溫指標。果實發育和成熟期為6—10月,7月平均氣溫低于17℃或高于30℃時,生長受阻。一般要求年平均氣溫10℃以上,7月份平均氣溫17~30℃,1月份平均氣溫-5~10℃,≥10℃活動積溫3500~6000℃·d-1。其中,以年平均氣溫15~18℃,7月份平均氣溫23~25℃,1月份平均氣溫3~7℃,≥10℃活動積溫4500~5600℃·d-1的地區最為適宜。
從表1熱量條件分析來看,撫州全市年平均氣溫、≥10℃活動積溫、1月平均氣溫和7月平均氣溫大部分條件適宜種植獼猴桃,特別是年平均氣溫和1月平均氣溫大部分在最適宜的范圍。
獼猴桃屬喜溫暖濕潤的作物,適宜在降水充沛、空氣相對濕度較大、濕潤但不漬水的地區栽培。一般來講,年降雨量在600mm以上,在1200~1400mm最適宜,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2%以上[6]。獼猴桃是抗旱力很弱的藤本植物,夏季獼猴桃生長旺盛,枝葉繁茂,葉大而薄,蒸騰量大,結有大量的果實,其蒸騰速率也較高,故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滿足生長期需要。因此,人工種植地的選擇,要注意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區。根據表2可知,撫州全市年平均降水、年平均相對濕度均適宜種植獼猴桃。

表2 1989—2019年撫州市各站點水分條件分布情況
獼猴桃喜光怕曬,對光照條件的要求也隨著樹齡不同而有差異,幼苗期喜陰涼,忌強光直射,成年樹要求充足的光照,但過強的光照,又會使葉緣焦枯,果實日灼,生長和結果受影響。獼猴桃雖對直射強光比較敏感,但仍是喜光的植物,適宜于光照充足地區種植[6]。一般要求年日照時數在900~2500h,以1200~2000h最適宜。根據表3可知,撫州市年日照時數均在最適宜范圍,因此撫州市光照需求較為充足,滿足獼猴桃生長發育所需的光照條件。

表3 1989—2019年撫州市各站點光照條件分布情況
撫州地區降水充沛,特別是4—6月主汛期,暴雨洪澇災害頻發。根據氣象資料顯示,撫州市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78%,暴雨日數出現最多的月份在主汛期,也是獼猴桃重要的生長期。暴雨洪澇造成的積水使得土壤濕度過大,植株生長受阻,甚至引起植株死亡。對于山坡地區的獼猴桃種植地,暴雨易導致滑坡、山洪等損毀獼猴桃樹,暴雨天氣較多的情況也易使獼猴桃根長期浸泡腐爛、生蟲等。另外,多雨可促使來年潰瘍病多發。
干旱是撫州市常見的氣象災害。根據撫州市歷史資料統計,1961—2015年撫州特旱年有4a,分別為1963年、1971年、1978年和2003年;大旱年有9a,偏旱年有6a。1991—2015年間,有19a出現了偏旱及以上等級的氣象干旱年份,氣象干旱出現頻率高達34.54%,可見撫州市干旱頻率較高。獼猴桃樹每天需通過葉片蒸騰消耗掉大量水分,根系則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源源不斷地供應著蒸騰的需要。一旦水分的供應不能達到滿足,樹體內就會發生水分虧缺。因此,一旦獼猴桃受旱,最先受害的是根系,根毛首先停止生長,根系的吸收能力大大下降,若干旱持續加重,根尖部位便會出現壞死。特別是當植株水分虧缺時,獼猴桃葉片往往從果實中奪取水分,以滿足蒸騰需要,受害的果實輕則停止擴大,果個不再增大,重則會因失水過多呈萎蔫狀,嚴重時導致死亡。
高溫對獼猴桃葉片的影響主要在6—7月,這也是撫州市高溫多發月份。在高溫低濕條件下,獼猴桃葉片的耐受高溫能力會變差,特別是在氣溫達到35℃以上、相對濕度低于40%時,葉幕層薄的外圍葉片將受強烈光直射,會出現葉緣失綠,隨之出現局部枯萎死亡,形成葉片灼傷。另外,高溫對果實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果肉出現灼傷,組織壞死,出現圓形、橢圓形斑塊,褐色、深褐色,深及果肉,形成次果,易落果。此外,高溫條件下,樹勢急劇下降,會誘發褐斑病、根腐病、潰瘍病等病害[7]。
撫州市氣象部門需定期深入獼猴桃種植基地調查了解農戶對氣象信息的需求,在種植基地安裝氣象站,實現對獼猴桃生長發育全過程的氣象要素進行實時觀測,為獼猴桃生產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提升氣象服務的精準性。通過專業指導,提升農戶對極端天氣的應對能力,通過專業氣象服務,加強農戶對防御災害天氣技巧的掌握,從而提高獼猴桃產業的災害防御能力。同時,加強與龍頭種植企業合作,并將種植基地列為“直通式”服務對象,針對獼猴桃生產基地制作直通式氣象服務產品,通過電子顯示屏、大喇叭、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種有效手段,及時將氣象服務產品傳遞到廣大獼猴桃種植戶手中,從而使種植戶能夠及時掌握關鍵天氣信息,提前做好相關防御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種植戶的損失。并根據不同時節,提醒種植戶做好獼猴桃的施肥催芽、松土、采摘等工作。
撫州市氣象災害頻發,獼猴桃種植戶在獼猴桃生長發育關鍵期要時刻關注及掌握氣候的動態變化情況,遇到災害性天氣時,應提前采取有效防御措施。撫州市氣象部門可以借助宣傳講座、宣傳欄、農村大喇叭等途徑加大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科普宣傳,增強廣大農戶防災減災意識,將氣象災害對獼猴桃生長發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加密撫州地區的區域自動氣象站和農田小氣候站的建設,并充分利用撫州多普勒雷達、鄉鎮區域自動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土壤濕度地表溫度觀測站等系統,通過微博、微信、氣象大喇叭、手機短信等渠道向獼猴桃種植區域發布實時天氣預報,實現預警信息有效傳遞,完善獼猴桃氣象專業化觀測網。對獼猴桃進行基本氣象要素、土壤pH值、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氣候和農業災害的監測,以及土壤溫濕預報、農業氣象預報、關鍵農業季節農業氣象條件預報和開展的暴雨洪澇、干旱、高溫熱害等農業氣象災害動態監測,為獼猴桃生產種植提供農事指導和建議。
建設獼猴桃種植基地時,應科學合理規劃基地的水利系統,具體包括蓄、排、灌。建設配套水利設施時,需要保證下雨時能蓄,發生暴雨洪澇時能夠及時排水,遇到干旱時能夠及時灌溉,并且還要減少和避免水土流失[8]。低畦獼猴桃基地的溝渠系統以排水為主,坡地及梯級獼猴桃基地應以蓄水為主,科學合理的水利系統有利于減輕暴雨洪澇、干旱災害等氣象災害的影響。此外,種植基地要常除草、松土,從而減少土地水分的蒸發,同時也能促進肥料的吸收,種植戶應注意關注天氣預報,及早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從撫州市的熱量、水分、光照等氣象條件分析,發現該市大部分地區適合種植獼猴桃。同時,撫州也是暴雨洪澇、高溫干旱等氣象災害頻發地區,當出現災害時,易造成一定的損失,因此需充分運用多種措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從而進一步提高獼猴桃的產量和品質。除需要加強種植基地和栽培技術外,還需要強化氣象監測和直通式氣象服務為主的氣象災害預防能力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