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曼 禹建柏
(長沙師范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2020學年春季,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上教學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必然選擇。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確保學校教育“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因此,網絡教學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實用性早已不局限于這樣的特殊時期,近年來,線上教學、虛擬課堂、遠程教育等在我國發展迅速。線上教育機構空前活躍,教師、學生、父母參與網絡學習也非常活躍。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特別指出了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發展。對于教師而言,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而言,“互聯網+”教育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變。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當前,互聯網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改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進一步推進和深化線上教學的應用效果,國內國外學者對線上教學形式也在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并提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理念。由此,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教學與傳統面對面的線下教育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成為當前教育方法的新形式。根據美國混合式教育協會主席戴安娜·亞伯林格的觀點,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存在簡單、機械地將傳統課程形式搬到網絡環境中的現象。目前,網絡教學存在著一些困境: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國內課堂教學過程中仍處于研究和實驗階段;對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與效果等仍在不停的探索中。要解決以上困境,教師就要不斷突破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結合線上線下的教學形式實現教學方法與模式的不斷創新[1]。
本文根據社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依托“雨課堂”等混合式教學平臺重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在線上教學實踐運用上提出了注重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相互融合。其充分體現了“培養實踐能力、教授實用知識、培育實干精神”的教學要求,建立了“多級平臺+專業模塊”的課程體系。
“雨課堂”旨在將諸如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數據挖掘等前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場景之中,將教學過程的反饋和教學效果以數據化和信息化的結果展示。“雨課堂”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多種教學模式,將課堂內與課堂外相連:課前,教師可以在學習資源中插入MOOC、視頻、語音講解、習題,在師生交流中及時得到反饋信息;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發放練習題,隨時講解,隨時測驗,利用彈幕、投稿等形式增加課堂互動;課后,教師可以通過作業發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有的教學數據課后都能生成分析報告,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全周期的數據分析。
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定步調的學習,在課堂內外與教師隨時地交流溝通,在教師幫助下,完成知識的建構[2]。“雨課堂”是一種結合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共同優點的混合式智慧教學工具,在教學環節中可以作為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結合[3]。“雨課堂”的教學方式能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課堂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的積極性,讓教師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聽課效果。其話題討論參與性強,有文字展示,方便師生、生生互動。

圖1 基于雨課堂的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堅持“學生主動學、教師引導教”的教學理念,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融合多媒體教學、案例分析、督促自學、全程考核等手段為一體的、學生參與性強的混合式教學體系。教師可以以“雨課堂”為依托,實現課前預習準備;課中使用案例式、情景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組織個人測試、小組協作和小組討論訓練等活動;課后采用平臺測試、布置思考題和提供經典文獻等教學手段以便于學生應用,形成課前-課中-課后的閉環銜接。
工商管理類課程有很多是大學課程體系的基礎,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通常來講,其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具有獨特性、理論性強、內容廣泛的特點。大學生具有比較健全的身心素養,在智能方面進一步成熟。工商管理課程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并由抽象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發展。其需要學生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意識、注意力更穩定、情感比較豐富,有比較明確的價值觀念[4]。因此,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與該課程的要求比較吻合。工商管理類課程對于社會實踐參與意識要求比較強,職業需求意識比較強。教師要改變“以教為主”的傳統形式,逐步形成“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注重與學生進行溝通,為課堂互動、小組討論、課外交流創造條件[5]。
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既包括課堂理論教學,也包含實踐學習。教師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多個教學環節,與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學效果[6]。混合式教學較之“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能夠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與主體性,更加適合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之路,契合社會創新創業的時代需求,也更適合主張發散思維、多元思考的工商管理類課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包容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并做出必要的調整[7]。
從控制論的角度看,課堂教學是一種需要反饋的互動過程,互動和反饋是課堂教學的固有屬性。其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互動教學即時反饋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成為現代教育關注的焦點。
課程設計要充分重視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與社會創新創業導向,著力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輔之以師生和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借鑒混合式教學與課程觀,挖掘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提高質量,在工商管理類課程體系與內容設置上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要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培養創新型、復合性人才的目的。在內容更新方面,教師要在總體上把握基本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把最新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前沿問題融入教學內容之中,有效彌補課本在捕捉學術和實踐發展前沿上的不足,使課程內容密切跟蹤企業經營管理創新和學術研究前沿[8]。
學校要改變以課本為本位、學生跟著課堂走的傳統方式,依托現有的線上教學資源,從課程體系和內容上減少傳統理論的授課課時,加大靈活運用知識的實踐課時。教師要增加案例分析、實踐環節,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一要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比如,每章的開頭都要給學生選擇一個與本章內容有關的教學案例,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每章結束時都要給學生留一個案例作業,讓學生用學過的理論去進行思考與應用。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發布相關的教學作業和資料。二要以小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案例分析教學模式和實踐型教學模式等進行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主動學習+線下互動研討的教學方式,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設計及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設計,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基于多媒體和互聯網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通過“雨課堂”教學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把更多生動、形象的教學資料充實到課件中,增加了課件的信息量。教師在線上網絡資源平臺上,應用網絡資源和網絡交互式教學,將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材資源與參考書目、作業習題與自測試卷、案例庫、課堂PPT課件等繼續完善,實現師生互動、課內課外相連,進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有利于教師重塑教育教學形態,探索智能化、個性化教育。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要做到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能力。本文基于“雨課堂”的教學實踐,分析了工商管理學科教學的特性,從混合式教學理論基礎、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探討了“雨課堂”教學模式。基于此,有效利用“雨課堂”的應用優勢,教師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將會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有利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教師需要不斷地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不斷創新,推動課堂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