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昕寶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 666100)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深化校企合作,開展理論、實踐等多層面的產教融合,構建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可通過政府協調、校企聯合,構建職教教師、企業師傅、教師與師傅層面合作的技能傳授途徑。
西雙版納職業院校師范學院計算機應用與技術專業開辦以來,目前課程設置已基本穩定。隨著社會教學教育模式的革新,課程規模與課程設置會向著適應社會發展的方向。我校的計算機應用與技術專業在開辦過程中,在實踐學習方面與企業進行多次對接,積累了校企合作的經驗。現代學徒制對促進行業、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實現專業課程與學生技能技術學習、課程要求與學生職業能力、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等方面的合作融合。其有利于加強邊疆地區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當下,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已成為職業院校的共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主要包括:計算思維能力、程序設計、程序應用、計算機功能運用和計算機系統應用能力多項專業能力的培養[1]。
為做好現代學徒制學習推行,學院進行了相關的調研工作,對現代學徒制中課程設置的問題進行調研,其中調研問題是:

A.理論課太多 B.實踐課程太多 C.理論與實踐學習均衡
此題的目的是想了解學生對于現代學徒制中,課程設置的想法。選項較高的是理論課太多占比53%。理論課時多,意味著實踐課程減少,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時間自然就縮短了。選擇理論與實踐學習均衡和實踐課程太多的學生只有一部分,這部分學生對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了解不深。開設特色課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的目的之一。此外,現代學徒制課程是以企業生產管理環境為基礎,讓學生在企業和學校之間交替開展學習,進行職業技能的培養。
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身份在變,場所也在交替,學校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載體——課程體系進行重建,不能簡單進行共同育人的工作崗位和實訓場所方面的合作[2]。
當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依然重理論、輕實踐,沒有擺脫傳統課程體系的束縛。學校要采用現代學徒制實現技能人才培養,就要把“實踐性”和“職業性”視為重要的維度,在校企合作中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制訂符合現代教學要求的學徒制模式專業培養方案。
A.理論學習為主 B.實踐學習為主 C.理論多于實踐課程 D.實踐學習多于理論
此題的目的是想了解學生對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開設提出他們的想法。學生要求實踐學習多于理論,其次實踐學習為主,此兩項占比超過80%以上。這說明學生在學習中更傾向于實踐學習。校企雙方要圍繞專業課程,有效對接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崗位工作內容和典型工作任務的特色課程,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各類教學資源的作用,創建適于工學統一、崗位輪訓的教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及時總結“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案例[3]。
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獨特的優勢。學校應認真分析學生特點、職業傾向和社會需求,從而制定教學計劃,并通過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分析,形成包括價值觀、興趣性格、職業道德、技能能力等內容分目標。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關鍵點是要讓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和技能的提升。因此,推行現代學徒制,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多途徑轉變學生的觀念和態度,認可現代學徒的教育形式。
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其重要內容。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是學生職業道德與技術技能的培養。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管理學生,讓學生到企業拜師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其職業道德和創業意識的培養,樹立良好的道德觀、職業觀、就業觀。職業道德是職業發展過程中的行為規范,是參與職場競爭應遵循的道德。
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是以學生崗位能力為核心,以校企需求為目標,以學生技能發展和提升為主線。課程內容是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為主,以專業綜合技能知識和實踐為輔助,考核評價由學校多輪、多次進行。學生(學徒)通過“做與學”的螺旋變化學習,提升專業技能。這就實現了從學生(學徒)到職業人的革新[4]。
現代學徒制職業能力培養模式,關鍵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學校要考慮專業和從業的因素,讓學生利用周末和假期時間兼職,對口進行職業崗位的實踐。首先,校企聯合,利用軟硬件等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平臺構建,建立學徒制的合作機制。其中,硬件資源包含了企業的技術、設備、研究開發能力、團隊的完整高效等;軟件資源包含學徒關系、校企合作、資源規劃、合作關系等。其次,學徒制合作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法,將企業文化、企業人才培養機制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密切了解行業動態,把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和主動性。最后,加強學生的現代職業體驗。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傳統職業逐漸被現代職業所替代。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徒制實踐學習,認識如何掌握難以被替代的核心職業能力,提前規劃自身的學習重點[5]。
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除了采用符合本校實際的相關教材外,還要積極利用企業專家、優秀校友、職業測評工具、經典案例、書籍資料、線上線下課程等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職業感受和體驗[6]。
技能大賽是實踐學習的重要形式。學院應本著“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機制,營造良好的職業技能競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技術技能的積極性。技能大賽對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學校可以通過與企業或行業的合作、更新教學設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升辦學質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肩負著更多的歷史使命,需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現代課堂教學,豐富教育教學形式,把控課堂教學質量。學校要努力搭建校外實踐平臺,探索職業技能大賽的形式和內容,把知識傳授與職業體驗相結合,把傳統教學與德育、“雙創”教育相結合,把理論研究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構建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長效機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