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翠銀
腰椎壓縮性骨折是骨科常見疾病,臨床以活動受限、腰部疼痛等為顯著特征[1]。目前,手術是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不過,手術的風險系數(shù)比較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年齡稍大,術后恢復慢,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2]。因此,針對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應該加強康復護理,促使患者術后早日康復,改善預后[3]。本文觀察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對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
選擇2019年2—10月收治的7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經(jīng)臨床檢查、X線、MRI等檢查,確診腰椎壓縮性骨折;男女不限;手術治療,無手術禁忌證;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排除條件:不愿參與研究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失語失聰、無法正常交流者。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齡19~70歲。受傷原因:跌傷51例,砸傷5例, 車禍傷12例,其他6例。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7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講解疾病知識以及手術步驟、配合要領、注意事項等,用成功案例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增加配合度與自信心,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指導患者通過聊天、看電視、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感,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習慣,自覺采納對健康有益的行為。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配合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
(1)術前:手術前,護士指導患者進行俯臥位訓練,每天2~3次,每次30 min,配合臥床式排便訓練。同時,指導患者通過吹氣球的方式,鍛煉肺部功能,有助于術后早期恢復。
(2)術后:①術后病情穩(wěn)定后開始進行軸線翻身訓練,間隔2 h訓練1次,同時,保持腰部平直狀態(tài),熟練后開始,指導患者自行翻身訓練。②術后6 h,病情穩(wěn)定的前提下,指導患者開始踝關節(jié)旋轉(zhuǎn)以及屈伸運動訓練,術后24 h開始腿部抬高訓練,患者一側下肢抬高達到20°左右,5 s后慢慢放下,兩側下肢交替進行,每次10~15 min,每天5次。③3 d后,開始進行下肢屈伸運動訓練,基于蹬自行車狀態(tài)下進行,兩側下肢交替訓練,每次大約5 min,每天3次。④2周后,護士指導患者以雙足、雙肘、頭部為支撐點,進行腰背肌功能訓練,每次堅持3~5 s,每天10~15次。整個過程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加強訓練。
(1)康復效果:根據(jù)臨床癥狀等情況,評價康復效果,顯效,背痛、行動不便、腰椎受限等癥狀基本消失,生活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生活趨于正常;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并沒有明顯好轉(zhuǎn),甚至加重[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疼痛評分與住院時間: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對患者干預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0~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總分值越高提示越疼痛。同時,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3)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實行百分制,90~100分提示非常滿意,60~89分提示滿意,0~59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進行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比較
腰椎壓縮性骨折是常見創(chuàng)傷性骨折,發(fā)生率高,骨折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限制活動,行動不便,甚至無法站立,有的患者伴有痙攣癥狀,嚴重時可癱瘓,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6]。目前,手術是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常用方法,然而,恰當護理干預對術后康復至關重要[7]。以往,我們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如心理疏導、遵醫(yī)用藥等,雖然可滿足臨床需求,但是,在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方面的作用不夠顯著[8]。
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疾病特征,結合個性化需要,制訂與患者病情相符合的護理方案,指導護理實踐[9]。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打破傳統(tǒng)被動護理形式,樹立主動護理服務理念,始終將患者的護理需求放在首位,切實考慮患者的利益,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患者的問題[10]。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給予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涉及術前與術后兩個方面,術前通過俯臥位訓練、臥床式排便練習以及肺部功能鍛煉等,提高患者耐受程度,調(diào)節(jié)身體狀況,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后在不同時間段進行個性化指導,包括翻身訓練、下肢鍛煉以及腰背肌訓練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保證臨床療效。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干預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骨折手術的康復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促進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作用顯著,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由于患者需要平臥在硬板床上,脊柱低于水平位置,解除骨折椎體壓力,絕對禁止坐起或下地行走。翻身護理中,協(xié)助患者翻身側臥時,保持受壓局部固定不動,不要彎曲,不要扭轉(zhuǎn),用手扶著患者的肩部及髖部 ,同時翻動,以免腰部扭傷。翻身時,軀干上下保持一致。針對截癱的患者,護理時尤其注意,預防便秘、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壓力性損傷等并發(fā)癥,早期必要的功能鍛煉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在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作用顯著,可減輕疼痛感,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