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美 史斌 全芳
乳腺癌早期診斷并及時實施有效治療措施是控制或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乳腺癌健康檢查包括自我檢查、專科檢查,是篩查乳腺癌患者重要手段[1]。但多數女性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加之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重視程度不足,易導致主動接受乳腺癌篩查意識偏低,依從性較差,影響疾病檢出率[2]。常規健康教育僅實施口頭教育,忽略女性自身文化、理解差異,并偏向于單向教育,缺乏護患溝通,教育內容不具備針對性,效果不佳[3]。而全面系統健康教育通過分析患者心理特點、理解能力,制訂針對性教育方案,幫助患者獲得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4]。本研究旨在分析全面系統健康教育對女性乳腺癌相關知識認知及自檢行為的影響。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醫院進行乳腺癌篩查的女性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乳腺癌HER2檢測指南(2019版)》檢查標準[5];長期居住本地,近1年內無搬家計劃;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條件:存在精神病史;其他慢性疾病;合并腦部腫瘤患者;研究過程中脫落。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按照年齡、文化程度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觀察組年齡23~56歲,平均38.75±4.16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0例,大專及以上22例。對照組年齡25~57歲,平均39.04±4.27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8例,大專及以上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向患者口頭講解乳腺癌基本知識,檢查方式及檢查過程中注意事項,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便于患者自行學習;給予常規飲食、運動指導等。
1.2.2 觀察組 給予全面系統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①評估: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了解其文化水平、理解能力,根據評估結果制訂針對性教育方案。②開展講座:每月開展1次乳腺癌知識專題講座,包括疾病原因、預防方式、危害、早期篩查的重要性、治療現狀及預后情況,重點強調積極接受乳腺檢查對疾病診斷等重要作用;宣教過程運用多媒體技術,如視頻播放、PPT課件等、Flash動畫等播放相關知識,可進一步加深患者印象,提升學習積極性。③自我檢查教育:講解示范如何進行自我檢查,強調檢查過程中注意事項;提供乳房模型方便患者練習,并指導其進行自我檢查,詳細記錄檢查感受與檢查時間。練習結束后評估患者方式、手法是否準確,指出不足,加以糾正。④建立溝通平臺:建立微博、微信群、QQ群交流平臺,于群內上傳乳腺癌知識,引導成員積極討論相關知識,并發表自我觀點,互相分享學習知識,交流經驗等;同時建立專門熱線電話,為患者提供專業咨詢途徑。⑤健康生活習慣:了解患者生活習慣,指出其中不健康行為,引導其培養良好的飲食、睡眠、衛生等行為習慣。⑥隨訪:定期電話或上門隨訪,提醒患者做鉬靶檢查,但不宜過勤,注意經期前后3~5 d內禁止檢查,30歲以下、妊娠期或短期內妊娠者不宜接受鉬靶X線檢查;若患者疑似有乳房腫塊,及時就診,接受檢查、治療。每月電話隨訪1次,每次20~30 min。 持續隨訪半年。
(1)知識認知: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采用自行設計乳腺癌知識調查問卷評價兩組知識認知水平,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93,重測效度為0.847,包括高危因素、治療知識、基礎知識、篩查知識,滿分100分,分數和認知水平呈正相關。
(2)自檢行為依從性:采用自制自檢行為依從性問卷評價干預后兩組依從性,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33,重測效度為0.841,包括自我檢查、專科檢查、鉬靶篩查等,分為完全依從(主動進行自我檢查,定期進行專科檢查、鉬靶篩查)、部分依從(主動自檢,不定期專科及鉬靶檢查)、不依從(從不自檢、專科及鉬靶檢查)。
(3)乳腺癌篩查信念:干預6個月后乳腺癌篩查信念問卷調查兩組胃癌篩查信念得分情況,包括感知益處(3條)、感知障礙(3條)、感知易感性(2條)、感知嚴重性(4條)、自我效能(6條)五項18條目,采用李克特(Likert )五級評分法,5分為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中立,2分不同意,1分非常不同意,分數越高,程度越強烈[6]。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知識認知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知識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知識認知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干預6個月后自檢行為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檢行為依從性比較
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乳腺癌篩查信念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乳腺癌篩查信念評分比較(分)
乳腺癌是女性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近年來,隨著生活壓力的增高,年輕女性發病率逐漸上升,對女性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目前乳腺癌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但疾病確診后仍會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影響日常生活[7-8]。在無癥狀女性人群中篩查乳腺癌,是提升疾病檢出率的重要措施,而我國乳腺癌篩查規模較小,常規防癌健康教育內容單一,形式化嚴重,加之部分女性缺乏乳腺癌認知,自檢手法不正確,導致參與檢查行為較被動,影響疾病發現率。
全面系統健康教育主要通過社會心理學向患者解釋健康行為,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提升疾病知識認知,以促進自我檢查[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乳腺癌知識認知評分高于對照組,自檢行為依從性高于對照組,乳腺癌篩查信念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全面系統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女性乳腺癌知識認知和篩查信念,并改善自檢行為依從性。蔣燕等[10]研究結果表明,給予婦女健康教育干預,可提升其乳腺癌知識認知,增強篩查信念,改善自檢行為,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一致。健康教育以患者“知信行”三級目標為理論依據,以此作為衡量實施效果,相關研究指出,指導患者學習健康知識、培養健康行為、建立健康信念,以緩解其心理壓力[11-12]。隨著基層衛生服務不斷完善,我國女性健康亦獲得一定保障,本研究實施的教育方案以患者為中心,注重改變患者行為、信念、認知,強調“知信行”的統一。健康行為的養成以知識為基礎,信念為動力,而人的行為會受到心理、社會等影響,打破“知信行”的統一,因此運用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分析影響女性健康行為的不良因素,幫助其糾正錯誤行為,樹立正確信念,從而積極主動自我檢查。此外,全面系統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利用講課、溝通等方式滿足患者認知需求,提升乳腺癌相關知識認知度;同時幫助其培養健康行為,樹立正確信念,從而提升乳腺癌篩查信念,改善自檢行為。
綜上所述,全面系統健康教育可提高女性乳腺癌知識認知,改善自檢依從性,樹立正確乳腺癌篩查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