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聚花 李媛媛
鼻咽癌是一種發生于鼻咽部及其側壁的常見惡性腫瘤,國家癌癥中心發布數據顯示[1],我國鼻咽癌發病率位居頭頸部腫瘤首位,男女發病比例約為2.5:1,多發于40~50歲人群,且超過90%的鼻咽癌發生與EB病毒有關。臨床治療鼻咽癌所采取措施包括放療、化療、手術治療等,其中放療是鼻咽癌首選根治性治療手段,該治療模式下患者5年生存率超過80%[2]。臨床觀察發現[3],鼻咽癌放療時,因放射線選擇性差,導致正常細胞、顳頜關節受損,易引起張口困難、口腔黏膜反應、口干口苦等系列不良反應。為此,本研究在鼻咽癌放療患者中應用瑜伽功能操聯合熱敷與穴位按摩,探究其對患者張力困難程度及口腔黏膜反應的影響。
選擇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療患100例,納入標準:符合鼻咽癌臨床診斷標準,且通過頭顱MRI等檢查確診;首次接受放療,且預計生存期大于1年;未曾行手術治療或化療;入組卡氏功能狀態評分大于70分。排除標準:出現遠處轉移;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放療前有口腔疾病;存在臟器功能異常或嚴重感染;放療不耐受。按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0例,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0.13±4.26歲;TNM分期:Ⅲ期24例,Ⅳa期26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5例,中分化12例,高分化13例。觀察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50.56±4.11歲;TNM分期:Ⅲ期26例,Ⅳa期24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3例,中分化14例,高分化13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包括鼻咽癌放療健康教育、口腔清潔護理、藥物鎮痛;選取烏梅20g、甘草10g,將其放入500ml開水中浸泡,待水溫降至常溫后備用,取2cm×1.5cm×2cm規格的冰盤,將清喉烏梅溶液倒入冰盤冰凍,成型后取出沖洗至無棱角后放入冰箱備用。(2)清喉烏梅冰塊使用。放療后1個月內,分別于患者每日三餐前后及睡前使用涼開水漱口,而后取清喉烏梅冰塊口含,每次含漱5~8 min,每天4次。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瑜伽功能操聯合熱敷與穴位按摩,具體如下:
1.2.2.1 瑜伽功能操 ①眼部功能鍛煉:指導患者端坐椅上,保持腰背部挺直,放松雙肩,雙手拇指并攏、四指握緊、雙臂前伸,緩慢屈肘使拇指靠近眼部,雙眼緊盯拇指,而后緩慢前伸手臂,反復3次后落手;眼球轉向眉心,視線轉向鼻尖方向,眼球先左轉后右轉,眼球順時針轉3圈,逆時針轉3圈,以緩解眼干眼澀眼疲勞,每天3次,每次8~10 min。②鼻部按摩清潔:指導患者右手拇指、示指置于晴明穴,沿鼻梁緩慢下提拉、揉捏,至鼻尖素髎穴,輕力度按摩3~5次;兩手示指、中指分置鼻兩側迎香穴按壓,沿鼻梁方向向上按摩、提拉,至兩側攢竹穴后停留并按壓,沿兩側眉弓向太陽穴按壓,每穴位3~5次,配合鼻腔沖洗,每天1次。③耳部功能按摩:以雙手示指、中指分置耳廓前后2側夾住雙耳,慢速向上提拉、捏揉3~5次;以拇指、示指夾耳廓,自上至下慢速向外提拉、按摩,至雙耳產生熱感,后雙掌心互搓至熱,覆蓋雙耳,重復3~5次。④口腔功能鍛煉:指導患者上下齒相互叩擊,以舌舔舐內外牙齦3~5圈,每天2次,每次50下;閉合口唇并鼓氣,促使頰部呈半球形,約10 s;而后吸納兩側頰部以呈凹陷狀,約10 s,并以指腹按摩兩腮、顳頜關節,每天3次,每次10~20 min;選取細端直徑3.2 cm、粗端3.8cm的軟木塞,將木塞放入兩排門齒間練習咬合動作,每天2次,每次練習20 min[4-5]。⑤頸部功能鍛煉:呼氣配合下巴上、下慢速運動,以拉伸頸部前后側肌群,吸氣時回正頭部,每次3~5組;呼氣配合左、右緩慢轉頭,以拉伸頸部左、右側肌群,吸氣時回正頭部,每次3~5組;呼氣配合下巴帶動頭部向左、右肩轉動,以拉伸左右側胸鎖乳突肌,吸氣時回正頭部,每次3~5組。⑥肩部功能鍛煉:取坐位,雙手側平舉與肩同高、掌心向下,拇指內、外旋,各3~5次;雙手前平舉,掌心朝上,屈肘以十指觸摸肩峰,肘觸于胸前,吸氣配合雙肘向上、后打開,手背觸于腦后,雙手慢速向下、前,肘于胸前相觸,重復3~5圈[6-7]。
1.2.2.2 熱敷與穴位按摩
① 顳頜關節熱敷:取三七、當歸、冰片及地龍各12g,放入紗袋后入鍋加水煎煮1h;選取2塊紗布墊放入杯中,倒入煮沸的湯劑50ml浸泡1~3 min,待紗布完全吸收藥液后,取出輕擰至無液體滴下,放置患者顳頜關節處,并加薄膜覆蓋以保持藥墊溫度(39℃~45℃),每天2次,每次20~30 min[8]。②面部穴位按摩:選地倉、承漿穴、大迎、下關、頰車等穴位,基于拇指、示指、中指指腹對所選穴位實施按壓、旋揉、推拿,以產生酸、麻、脹感為宜,每次10~20 min,每次每穴位1~2 min,每天3次[9-11]。
護理干預后2周,比較以下指標:
(1)張口困難程度:參照主客觀處理分析(SOMA)標準評價進行等級評價,包括4級:Ⅰ級,張口受到限制,門齒距為2.1~3.0 cm;Ⅱ級,進食干食存在困難,且門齒距為1.1~2.0 cm;Ⅲ級,進食軟食存在困難,且門齒距0.5~1.0 cm;Ⅳ級,難以實現進食,以鼻飼營養為主,且門齒距<0.5 cm,評價級別越高,則患者張口越困難[12]。
(2)口腔黏膜反應:參照RTOG分級標準進行評價,包括5個級別:0級,放射治療下患者口腔黏膜無反應;1級,伴有輕度可忍受疼痛,無需采取藥物治療;2級,出現片狀黏膜炎,且伴有明顯痛感,需服用止痛藥;3級,出現纖維型剝落炎,且伴有強烈疼痛,需實施麻藥干預;4級,口腔出血、口腔潰瘍或組織壞死,評價級別越高,則口腔狀況越差[13]。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張口困難程度評級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張口困難程度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口腔黏膜反應評級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口腔黏膜反應比較
同步放化療方案在鼻咽癌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且療效確切,但放療致使患者頸部肌群、口腔黏膜及周圍組織伴有放射性損傷,約80%的鼻咽癌放療患者伴有頸部肌肉纖維化的相關并發癥,其中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發生率為46%~78.1%[14],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
本文在鼻咽癌放療患者中應用瑜伽功能操聯合熱敷與穴位按摩,結果顯示,觀察組張口困難程度評級低、口腔黏膜反應評級均低于對照組(P<0.05)。利用瑜伽功能操進行眼部功能鍛煉,能起到活動眼球、放松雙眼、促進淚腺分泌淚液、滋潤眼球、緩解眼部不適的作用;按壓晴明穴、素髎穴、攢竹穴及太陽穴,可促進鼻部分泌物排除,配合鼻腔沖洗可改善清潔效果;按摩耳廓,能促進耳部血液循環,保持鼓室內外壓力平衡,以緩解耳部不適;叩齒、鼓腮及張口運動等康復鍛煉,能促進顳頜關節及面頸部肌肉組織運動,緩解關節及肌肉僵直硬化,預防肌肉纖維化,有助于關節功能恢復;頸肩部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緩解頸部肌肉纖維化,預防翼狀肩的形成。口含清喉烏梅冰塊,其中的甘草有清熱解毒功效,烏梅含有枸櫞酸等物質,有廣譜抗菌功效,能有效抑制口腔細菌繁殖生長,刺激味覺反射,促進唾液腺分泌,有助于緩解口干;口含冰塊還能促進口腔黏膜血管收縮,緩解口腔黏膜組織、損傷。三七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功效,當歸有補血活血作用,冰片有清熱解毒功效,地龍有清熱通絡功效,上述藥物熱敷顳頜關節,能促使藥品有效成分直達病變位置深處,熱力透皮吸收可促進藥效發揮,達到疏通經絡、化淤止痛效果,有助于緩解張口困難。對地倉、大迎、下關、頰車等穴位按、揉、拿,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面部痙攣、僵化,緩解張口困難癥狀[15]。
綜上所述,瑜伽功能操聯合熱敷與穴位按摩在鼻咽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能緩解張口困難及口腔黏膜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