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宇同

近年來,印度女性遭受暴力侵害的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印度還登上了“對女性最危險10個國家”的“榜首”。不過不可思議的是,就在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印度,居然還存在著一個“女兒國”。在那里,女性居于主宰地位,而男性則疾呼“兩性平等”。
梅加拉亞邦位于印度東北部,有著“世界雨極”之稱的乞拉朋齊就在這里。乞拉朋齊的年降水量紀錄高達26461毫米,相當于北京50多年的雨水集中在一年下下來。也許是乞拉朋齊雨水多的緣故,在梅加拉亞邦,“水做的”女人享有崇高的地位。當地人口以卡西族和加羅族等少數民族為主,而這些民族依然維持著母系氏族社會結構。
根據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梅加拉亞邦的總人口約為296萬人,其中卡西族超過141萬,加羅人約為82萬。在男女地位方面,梅加拉亞邦似乎是與印度其他地方平行的另一個世界。在其他地方,一般都是夫權大于天;而在梅加拉亞邦,女性通常是一家之主。這里最常見的家庭結構就是年長女性帶著女兒和入贅的女婿以及一眾孫輩一起生活。其他地方是娶妻,這里是娶夫,各家的兒子到了婚配年齡,就要“嫁到”女方家中。其他地方孩子都是隨父姓,而這里不管生幾個孩子,生的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一律隨母姓。
梅加拉亞邦的小伙子在婚戀中處于弱勢地位。據說有的村子流行搶婚:姑娘看中了哪個小伙兒,可以找人把他“綁架”后關起來,小伙若是“從了”就可以結婚;若是小伙子“不從”,恐怕還要支付一筆“贖身費”。在這種“形勢”下,當地人自然是“不重生男重生女”了。據媒體報道,梅加拉亞邦卡西族生男孩兒的意愿比印度全國平均值低73%。
在印度其他地方,一般是長子繼承家業,而在梅加拉亞邦,擁有優先繼承權的是家中的女兒。當家中掌事的女性去世時,家里的房子等不動產的繼承權屬于她最小的女兒,其他幾個女兒分到的遺產相對較少。如果過世的女性沒有女兒,遺產則會留給她最小妹妹的女兒;如果她的妹妹也沒有女兒,那么遺產則由她的姐妹及其他女性親屬繼承。當地的男人是無權繼承不動產的。男子婚前掙的錢屬于他的母親,婚后掙的錢屬于他的妻子和孩子。在梅加拉亞邦一些地方,男子甚至都無法去銀行貸款,因為他們沒有什么不動產可以抵押。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梅加拉亞邦的一些習俗也有所改變。不過,有一點尚未改變,那就是當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習俗。當地卡西人和加羅人會為家中添了一個女兒而大肆慶祝,而如果生了男孩兒,則會愁眉苦臉。
在印度很多小城鎮和農村,小店主、裁縫、餐館服務員這些工作一般都是男性干,因為這些都算是“鐵飯碗”,輪不到女性來做。一些地方的女性即使有工作,很多時候也是臨時的重體力活。這也是為什么在印度一些城市中,會看到男人在踩縫紉機,而女人則用頭頂著磚石在修路。相較之下,梅加拉亞邦的女性一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自己做生意,經濟獨立。在這個“女兒國”,需要拋頭露臉的活兒常常是女性的專利,許多男性只能在家中從事農業生產或者帶孩子。更有甚者,這里家族的宗教活動只允許女性參加,男性不得介入。男人從小到大都是一種“附庸”的狀態,即使去世后也不能埋葬在妻子家族的墓地中。
“梅加拉亞”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為“云居處”,這個浪漫的名字代表了當地女性的地位如云彩一般高高在上。在這里,女性不會因為有婚前性行為、未婚懷孕、離婚再婚等情況被人看輕或者蒙上污名,整個社會對此都很寬容。當地人離婚相當容易,男女向對方歸還結婚時交換的五個貝殼錢幣,便完成了傳統意義上的離婚程序。然而當地男性一般是不愿意離婚的,因為“娘家”往往不太歡迎他們回去。
在這種情況下,梅加拉亞邦男性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他們也曾有過抗爭,疾呼“男女平等”。上世紀90年代,當地男人還成立一個名為“新火爐”的男性解放組織,希冀用熊熊烈火去消滅女性的囂張氣焰。不過多年以來,這個組織未能取得什么實質性的抗爭結果。
不過,女性當家也給梅加拉亞邦帶來一些遠超印度其他地區的優勢。這里多年來沒有發生過強奸或性騷擾案件。女性愛干凈的天性也使得當地受益匪淺,印度總理莫迪在推廣“清潔印度”行動時,就贊揚了梅加拉亞邦瑪沃拉儂村的潔凈環境。許多西方媒體也曾報道過這個村子,稱這里與大部分印度村莊不同:瑪沃拉儂村禁止隨地大小便,村里將近95%的家庭有自家廁所。印度媒體甚至曾報道過這個村子是“亞洲最干凈的村莊”。▲
環球時報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