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英語新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對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視,身處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口語教學,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們大家都知道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進行交際,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怎樣才能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是我們英語教師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應該以交流為主。可是在教學中都基本帶有翻譯的特點,教學側重點是語言本身的知識的傳授,教師將內容講解完畢,就是習題的演練,學生很少有機會自由的發揮,盡情的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怎樣進行口語教學也是我們英語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初中英語? 口語教學
一、口語教學中的弊端
因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學生們深受母語影響。這種負遷移給學生口語帶來的不利是有目共睹的。縱觀學生口語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音不準確由于小學英語基礎不夠扎實,大部分初中生英語的單詞發音不準,導致進行口語交際時聽不懂,說不準,用得錯。例如在初三的人機對話測試中,80%以上的學生將west讀成/wist/,將little的比較級less讀成/lis/,最高級least讀成/lest/等。一些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如United States等的發音,到學生這兒就五花八門,無所不有。在評分時,這些都是失分點。
(2)語調和意群把握不準除了發音不準確,導致口語測試的失分外,學生的語調--升調和降調,也是失分點所在。學生見到帶問號的句子就用升調,對于并列句等的語調把握更是“隨心所欲”,“跟著感覺走”。再者,一些修飾成分較多的句子,學生也難以劃分意群,導致句子讀錯,斷句不正確。以“The woman in the car is Toms mother.”為例。許多學生判斷不出“in the car”的用法,不知道它在句子里作后置定語,應該和the woman在一起讀。在這種情況下,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就會出現混亂。
(3)口語教學重視度不夠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過多地關注知識點的講解和運用,很少關注學生的口語發展和運用,缺少口語訓練的時間和環節。教師對口語的重視度不夠,嚴重制約學生的口語發展和提高,導致學生的口語運用能力不高,甚至較低。學生對開口說英語存在畏懼心理,缺乏訓練的信心,致使到了初三的口語測試時,已經無力回天,最后以失敗而告終,嚴重影響英語綜合成績。
所以教師的素質是口語教學中重要的保證。學生對于英語教師口語的認識也是以語音標準、表達流利為主。學生通過交際活動,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教師應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當今世界,教育理論的發展日新月異,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密切關注中學英語教學的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探索新的口語教學方法和測試理論,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
二、創造民主合作的課堂氣氛以及養成在日常生活中說英語的好習慣
教師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目標認識錯誤,我們學習英語不是為了背英語單詞,考個好的分數,口語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有的教師為了課程的進度,不喜歡學生的發言, 這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性,給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比如, 教室是教學的主要環境,也是進行各種語言模擬訓練的最方便的“臨時舞臺”。再如,一、二張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為學生提供“購物”、“用餐”、“借書”、“看病”等對話情景。教室里的座位排列還可以排成街道、廠家、商店的樣式,使“問路”這樣的話題在較形象的情景中進行。
(1)培養學生多說,養成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朋友聚會分別時會不自覺地說“Good bye!”,有人陳述問題的簡單性時會脫口而出“So easy!”,演講者們在開始演講時總會情不自禁開口就是“Ladies and gentlemen.”,踩了他人的腳會不假思索地說“Sorry”以表達出歉意,表示贊成他人的觀點、看法、建議等時會說“Good idea!”“Great!”“Wonderful!”等。這些都是習慣的表現。
(2)開展Free talk,促其多說Free talk是訓練口語、運用英語交流的有效手段。Free talk的話題紛繁多樣,可以針對社會熱點、教材實際等選擇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例如結合春節這一特殊節日,巧妙結合春節壓歲錢的問題,談談自己對壓歲錢的看法;結合當前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電腦的普及等,談談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對當代學生的身心的影響,以“高科技的利與弊”為話題而展開辯論;就白色污染、霧霾等實際情況,談談pollution的嚴重危害;面對這些熟悉的話題和熟悉的內容,學生會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長此以往,逐漸形成說英語、用英語的習慣。
三、活化英語教材,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教師應該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比較,及時點撥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培養和發展交際能力是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文化知識的教學,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達到語言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內容。如西方人認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聽別人的經濟收入、年齡、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狀況等是一種侵犯,因那是屬于與提問者無關的內容。而談論天氣的辦法來打開與西方人談話的話題是非常明智的。所以當在教學有關天氣的內容時,教師應有意識指出這一文化背景,并告訴學生談論天氣的方法多種多樣,如 Lovely day, isn't it? Miserable weather, isn't it? It's so cold today, isn't it? 等等。 另外,中國人和西方人面對“贊賞”表達的方式不同,中國人受到別人的贊賞時習慣“謙虛”地說“過獎,過獎。”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禮貌,而西方人會高興地道上一句 Thank you very much. 或者 I'm glad to hear that. 所以,在教學 Thank you very much. 這一句型時,教師應該盡量多地介紹它的使用場合。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口語的運用,在堅持“聽說領先,綜合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口語訓練力度,做到讓學生說英語不再是難事,用英語成為自然,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口語小天才”。“說出來的英語才是真正的英語”,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應該真正領會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重視口語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語境,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鼓勵他們根據教師所設情景大膽地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促使他們持之以恒地進行口語練習,從而達到培養他們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學以致用的目的。